2022 年 AIMBE Fellow 大名單公佈:39 位華人學者當選,佔比 25%

近日,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簡稱“AIMBE”)公佈了2022年全球新當選的153名會士名單,表彰其在醫學和生物工程方面的傑出成就。

據雷峰網統計,其中共有39位華人學者當選,佔比已經達到25%。

美國醫學和生物工程院會士(AIMBE Fellow)是醫學和生物工程領域內的最高專業榮譽之一。

目前,AIMBE Fellow成員中包括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8位獲得總統科學、技術與創新獎章的成員、201位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01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和45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以下為就職於國內單位的學者名單:

陳學思

2022 年 AIMBE Fellow 大名單公佈:39 位華人學者當選,佔比 25%

陳學思,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學委會副主任、生物高分子研究組組長 。

1988年從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碩士畢業後留所工作,後在早稻田大學博士學位、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1999年,陳學思回到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研究員、博士生指導教師,從事生物降解醫用高分子材料、組織工程和藥物緩釋、聚乳酸和聚-己內酯產業化等方向的研究與開發工作。

2016年,陳學思入選國際生物材料與工程聯合會會士 ,201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學思曾作為專案負責人承擔國家科技部“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專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研究中心專案等。同浙江海正集團合作實現了1.5萬噸聚乳酸產業化,技術水平達到了國際領先。

入選理由:在開發用於基因和藥物遞送、奈米醫學、組織工程以及規模化生產和商業化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方面做出貢獻。

馬光輝

2022 年 AIMBE Fellow 大名單公佈:39 位華人學者當選,佔比 25%

馬光輝,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主任,中國顆粒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化工學會生物化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

1984年,馬光輝公派留學日本群馬大學,獲得纖維高分子工學科學士學位;1990和1993年分別獲東京工業大學高分子工學科碩士和博士學位。

獲得博士學位後,馬光輝在東京農工大學生物系統應用科學研究科擔任助理教授。2001年回國後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任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回國後,馬光輝主要從事均一生物微球和微囊的製備及其在生化工程和醫學工程中的應用,研究和開發蛋白質/疫苗分離介質、緩控釋藥物載體、免疫佐劑(疫苗遞送系統)、細胞培養微載體、酶固定化載體等創新產品。

據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訊息,馬光輝共獲得中國發明專利授權88項,國際專利授權12項,專利技術和產品在國內外500多家單位得到應用。

入選理由:透過創新的膜乳化技術和生物醫學配方的顆粒系統設計,在生物工程方面做出貢獻。

聶廣軍

2022 年 AIMBE Fellow 大名單公佈:39 位華人學者當選,佔比 25%

聶廣軍,中科院特聘研究員,國科大特聘教授,科技部奈米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專案首席科學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抗癌協會奈米腫瘤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藥學會奈米藥物專業委員會委員。

2002年,聶廣軍於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在加拿大McGill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2008年回國後,在國家奈米科學中心建立了“奈米生物學和奈米生物材料”實驗室,組建了一個多學科交叉研究團隊,研究領域主要包括腫瘤奈米生物學、奈米生物技術和奈米生物效應等。

據國家奈米科學中心訊息,聶廣軍共申請抗腫瘤應用等相關發明專利40餘項(授權中國專利20餘項,美國授權專利3項,日本專利1項,專利轉讓2項)。

入選理由:為腫瘤微環境調節奈米藥物和智慧抗腫瘤奈米機器人的開發做出傑出貢獻。

高維強

2022 年 AIMBE Fellow 大名單公佈:39 位華人學者當選,佔比 25%

高維強,現任上海交通大學“王寬誠”冠名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癌基因及相關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院長,Med-X研究院副院長,Med-X-仁濟醫院幹細胞研究中心主任 。

1982年,高維強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同年進入中科院就讀研究生併入選CUSBEA專案,1983年赴美,1989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在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及洛克菲勒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1993-2010年,歷任美國Genentech公司科學家/實驗室主任、資深科學家。期間於2003年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外傑青”。

2010年全職回國。擔任仁濟醫院幹細胞研究中心主任。現正承擔科技部國家重點科學研究計劃專案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及面上專案,也是上海市教委腫瘤學重點學科負責人和上海市衛計委重中之重臨床腫瘤重點學科負責人。

高維強長期致力於“幹細胞與組織發育修復”和“腫瘤發生發展(包括腫瘤幹細胞)”機制研究。近年來聚焦腫瘤幹細胞、耐藥性、診斷和靶向治療的探索以及神經損傷修復和內耳毛細胞發育再生的研究。

入選理由:對幹細胞、組織再生和針對退行性疾病與腫瘤幹細胞的轉化醫學做出貢獻。

張燦

2022 年 AIMBE Fellow 大名單公佈:39 位華人學者當選,佔比 25%

張燦,中國藥科大學藥物科學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高階藥物製劑與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Biomaterials Science副主編、中國複合材料學會生物醫用複合材料分會常務委員、中國藥學會奈米藥物專業委員會委員、天津市臨床藥物關鍵技術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藥科大學學報編委和中國藥科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

1986年,張燦獲得南京大學化學系高分子合成材料專業學士;2000年獲得中國藥科大學藥物化學專業碩士;2003年獲得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高分子化學和物理專業博士。自工作以來一直從事新型藥用高分子材料和創新藥物的研究。

曾作為課題負責人主持科技部新藥創制重大專項、新藥創制重大專項關鍵技術子課題,科技部國際交流重點專案、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麵上專案、教育部重點專案等40餘項科研專案;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4項,主譯著作1部、參編著作3部。

入選理由:對細胞治療和轉化研究做出貢獻。

王梅雲

2022 年 AIMBE Fellow 大名單公佈:39 位華人學者當選,佔比 25%

王梅雲,河南省醫學影像中心主任。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訪問教授,國內首位國際磁共振學會認證講師、美國放射學院首批中國影像講師培訓人員。

王梅雲研究方向為神經系統疾病影像診斷與研究、磁共振新技術的應用,曾主編《醫學影像專業英語教程》1部,參編專著8部。近年來相繼獲得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優秀青年科技專家、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榮譽稱號。

入選理由:對探索並拓展多模式成像技術在提高疾病診斷和治療方面的價值做出貢獻。

湯啟宇(Raymond Kai-yu Tong)

2022 年 AIMBE Fellow 大名單公佈:39 位華人學者當選,佔比 25%

湯啟宇,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香港青年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

1999年,湯啟宇獲得英國思克萊德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學位,研究領域包括康復機器人、腦機介面(BCI)、神經工程、功能性電刺激(FES)和中風大鼠模型等。

2013年,他獲得十大傑出青年(香港)獎,研究成果獲得了第44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2016年應邀參加達沃斯論壇作技術報告。

入選理由:研發“希望之手”上肢康復儀用於中風康復,創辦香港第一個生物醫學工程系。

姚建華

2022 年 AIMBE Fellow 大名單公佈:39 位華人學者當選,佔比 25%

姚建華,騰訊AI Lab AI醫療首席科學家,擁有天津大學計算機科學本科學位、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及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姚建華在精準醫療,影像分析、病理影象處理,腫瘤生長預測、以及手術導航取得過突出成績。同時,姚建華擔任IEEE JBHI副主編,負責編輯多部AI影像特刊和擔任多個AI頂會的Area Chair,並組織多次醫療影像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國際期刊和頂會上發表論文超過350篇,被引用超過14000次,h-index指數47。

加入騰訊AI Lab以來,姚建華帶領團隊釋出多項研究與應用成果,包括中國首款獲批進入臨床應用的智慧顯微鏡;為騰訊的國家級影像產品“騰訊覓影”提供技術和方案;與鍾南山團隊合作開發的新冠重症預測模型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並在全球80多個國家使用。未來,姚建華還將帶領團隊深入AI+生命科學方向。

入選理由:對生物醫學影象分析和人工智慧醫療保健領域的研究、臨床服務和商業開發做出貢獻。



全部入選華人名單如下:

中國科學院陳學思

中國科學院馬光輝

國家奈米科學技術中心聶廣軍

上海交通大學高維強

中國藥科大學張燦

河南省人民醫院主任王梅雲

香港大學湯啟宇

騰訊AI Lab姚建華

雅培Qiaoqiao Ruan

雅培Tao Xin

特拉華大學Liyun Wang

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Wenyi Wei

美國西北大學Hao F. Zhang

OncoC4公司Pan Zheng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Quing Zhu

西門子醫療Rui Liao

卡耐基梅隆大學Jian Ma

休斯敦大學Ji Chen

俄克拉荷馬大學Wei R Chen

特拉華大學Wilfred Chen

賓夕法尼亞大學Youhai H. Chen

密蘇里-哥倫比亞大學Jianlin Cheng

南衛理公會大學Jung-Chih Chiao

範德堡大學Zhaohua Ding

俄亥俄州州立大學Yizhou Dong

得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Jean Gao

馬薩諸塞大學醫學院Gang Han

波士頓大學Xue Han

得克薩斯A&M;大學Shuiwang Ji

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Steve Jiang

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Yuanpei Li

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Chang Liu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Chunlei Liu

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Wendy Liu

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Xiaole S. Liu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Ting Lu

雪城大學Dacheng Ren

休斯頓衛理公會醫院Stephen T. Wong

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Nianqiang Wu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097 字。

轉載請註明: 2022 年 AIMBE Fellow 大名單公佈:39 位華人學者當選,佔比 25%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