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國家氣候中心最新訊息顯示,今年7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持續下降,預計10月進入拉尼娜狀態,並於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2021年將是“雙拉尼娜年”。受拉尼娜影響,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偏低的機率比較高。
拉尼娜是西班牙語“La Ni a”——“小女孩,聖女”的意思。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出現大範圍偏冷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冷水現象。
1950年以來,全球共發生了16次拉尼娜事件。其中僅出現過1次強拉尼娜事件,時間為從1988年5月開始持續到次年5月;有9次中等強度事件;其他均為弱事件。值得注意的是,繼上一次拉尼娜事件結束後(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今冬將再次形成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對我國氣候的影響,可以從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來看——在多數拉尼娜事件達到盛期的冬季,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比常年更加頻繁,且強度偏強,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的機率較大;而熱帶和副熱帶地區由於受到拉尼娜事件的影響,會導致我國南方地區的水汽條件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差,不利於形成降水。
另外透過分析1951年以來歷史上15次拉尼娜事件發現,有10個拉尼娜年我國冬季氣溫偏低,5個拉尼娜年我國冬季氣溫偏高。出現拉尼娜事件以後,我國冬季偏冷的機率更大一些,約是偏暖機率的兩倍。
根據目前的預測,今年秋冬季出現拉尼娜事件幾乎已成定局,但也需特別指出,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影響我國冬季氣候的因素更加複雜。除了拉尼娜事件外,還有北極海冰融化、歐亞積雪變化以及其他海域的海溫異常等因素影響。 據《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