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人類的來處,瑞典科學家因古人類基因組研究獲諾獎

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瑞典科學家斯萬特·帕博(Svante Pääbo)被授予這一獎項,以表彰他對已滅絕的古人類基因組和人類進化方面的發現。帕博將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642萬元人民幣)的獎金。

 

專家分析,帕博多年來克服了許多困難,逐漸最佳化方法,將古人類基因分析推到了一個新高度,讓人們在追溯人類群族遷徙、不同區域文化相關性時,可以有清晰的認知,推動對人類進化的認知實現飛躍。

 

為什麼頒給他?

 

斯萬特·帕博於1955年4月20日出生,是瑞典生物學家、進化遺傳學專家。

 

據諾貝爾獎官網訊息,透過帕博的研究,他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對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進行測序。對比發現,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最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約80萬年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多虧了他的工作,科學家們可以將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和當今人類的基因記錄進行比較。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病毒研究所教授陸蒙吉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最早想要比較古人類之間以及與現代人類之間的差別,主要依靠形態學,分析頭骨、體骨、牙齒等各種樣本之間的相像程度,對其特徵進行分類。但樣本數較少,這種分析又較為主觀,種種因素都不利於研究。

 

基因組的分析方式則非常準確。陸蒙吉補充道,透過比較基因組,可以非常精確地指出古人類和如今人類的不同。現存古人類樣本主要是骨頭,它其中含有很多雜質,還有許多微生物核糖核酸的干擾,帕博多年來克服了許多困難,逐漸最佳化方法,將基因分析推到了一個新高度。

 

1990年,帕博被德國慕尼黑大學錄取,從事古人類DNA研究工作,他決定分析尼安德特人細胞內線粒體的DNA。線粒體的基因組只包含細胞遺傳資訊的一部分,但它存在於上千個副本之中,增加了成功的機會。透過帕博的精細方法,他成功對一塊4萬年前骨頭中的一個線粒體DNA進行了測序。

 

隨後,他和團隊逐漸利用新技術穩步改進了從古骨遺骸中分離和分析DNA的方法,提高了DNA測序的效率。

 

此外,帕博還發現了丹尼索瓦人種。2008年,俄羅斯科學院米哈伊爾·順科夫團隊在丹尼索瓦洞穴中發現了指骨殘片。順科夫猜想殘片屬於尼安德特人,將其交給帕博團隊。帕博團隊從骨頭中提取出DNA,發現與尼安德特人以及現代人的DNA並不相符。順科夫和帕博一開始將這一個體稱為“X女孩”,最終確定用“丹尼索瓦人”指代整個人種。

 

古人類基因組研究有何意義?

 

諾貝爾獎委員會委員、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生理學教授朱琳·吉拉斯(Juleen Zierath)曾在介紹其評審工作時表示,諾貝爾在遺囑中明確列出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評選標準。吉拉斯特別指出,要尋找一項對人類有益的發現。

 

就此來看,帕博的研究具有開創意義。陸蒙吉表示,帕博的研究改變了人們對於人類進化和遷徙的認識。“可以說,帕博的研究給我們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讓我們在追溯人類群族遷徙、不同區域文化相關性時,可以有清晰的認知。”

 

諾貝爾官網指出,透過揭示所有現存人類和滅絕古人類之間的差異,帕博的發現為探索“是什麼讓我們成為獨一無二的人類”提供了基礎。

 

“舉例來說,中國有三皇五帝的故事。如果運用帕博的相關研究,我們可以更為清楚地描述,在歷史上,南北方進行了怎樣的互動或民族遷移,最後又完成了怎樣的融合。”陸蒙吉說,帕博的研究提供瞭解人類歷史的框架。

 

美國健康醫療媒體“Statnews”指出,在過去十年裡,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更多地迴歸基礎研究。例如,2013年該獎授予了針對細胞囊泡運輸調控機制的研究,2016年授予了細胞自噬機制研究,2017年授予了控制晝夜節律分子機制的研究,2019年授予了在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變化方面的發現,2021年授予了細胞如何感知溫度和觸覺的研究。

 

另有三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更注重臨床研究。2015年授予了針對蛔蟲和瘧疾的研究,2018年表彰了研究者“發現了抑制負面免疫調節的癌症療法”,2020年頒給了三名發現了丙肝病毒(HCV)的研究者。

 

陸蒙吉坦言,從學科來看,帕博的研究屬於一個相對較小的學科,對醫學的直接影響也較小,屬於純粹的基礎研究,但它讓人們對人類進化的認知實現了飛躍。過去有很多爭議或難以確認的問題,透過帕博的研究,可以進一步確認遺傳資訊,以進行不同層次上的證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小歷史

 

諾貝爾獎由瑞典發明家、企業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設立,自1901年開始頒發。從1901年到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頒發112次,獲獎者為224名。但在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有9次沒有頒發該獎。

 

一方面原因在於,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很少頒發;另一方面原因在於,諾貝爾基金會中的章程規定,如果沒有一件評審作品達到獲獎標準,獎金將被保留至下一年。如果屆時仍沒有符合獲獎標準的研究,那麼獎金將會列入基金會儲備資金。

 

根據諾貝爾基金會的章程,諾貝爾獎最多可以共同授予三名獲獎者。在1901年至2021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佈中,有39次由一人獨得,34次由兩位獲獎者共享,39次由三位獲獎者分享。

 

在200餘名獲獎者中,有12名女性得主。1947年,美國科學家格蒂·科裡因發現糖代謝中的酶促反應與其丈夫共同獲獎,她也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女性。美國細胞遺傳學家芭芭拉·麥克林托克是唯一獨享該獎項的女性獲獎者。最近一位女性獲獎者是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她於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也是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

 

最年輕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是發現胰島素的加拿大醫生弗雷德·班廷,他於1923年獲獎,那時他只有32歲,最年長的獲獎者是美國病毒學家弗朗西斯·佩頓·勞斯,他於1966年獲獎時已經87歲。

 

新京報記者 欒若曦

編輯 白爽 校對 吳興發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432 字。

轉載請註明: 追溯人類的來處,瑞典科學家因古人類基因組研究獲諾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