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車背後,若錯過這個賽道可能會後悔50年 | 新京智庫

小米造車背後,若錯過這個賽道可能會後悔50年 | 新京智庫

圖片來源:pixabay網

文 | 新京智庫特約撰稿 陳城

小米要造車,終於“官宣了”。3月30日,小米集團釋出公告稱,擬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慧電動汽車業務。首期投資為10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在此前,小米集團一度否認造車傳言。

入場造車是當前極具誘惑力的選擇

當前,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幾乎所有車企都開始全面轉型電動車。從趨勢來看,電動化是汽車工業發展的下一階段目標。在這樣的環境下,小米為何要砸錢下場?

美股等資本市場似乎看好電動汽車前景。但市面反應卻是兩極分化的——一些車主認可電動汽車品牌,而二手車市場及更多消費者則難以理解一些電動汽車為什麼能夠賣得那麼貴。

一眾造車新勢力與傳統主機廠不同,不需要自己擁有造車技術及經驗,找主機廠代工造車,依託主機廠的燃油車經驗,他們就可以推出電動車新產品進入市場。

也因此,公眾此前在談及一些造車新勢力時,願意拿賈躍亭做對比,戲稱是“PPT造車”,賈躍亭只是運氣不好,沒有趕上好的光景。

好的光景是指國家政策越來越傾向於發展新能源車。僅上海等地對待電動車的態度,就能夠看出電動車仍然擁有強勁的市場潛能。

上海買電動車能夠免費獲得新能源牌照(綠牌)。而在北京,新能源車牌則是相對而言能較快獲得汽車牌照的機會。

在這種前提下,對於網際網路企業自身而言,入場造車,無疑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選擇,畢竟造車門檻早已降低,而資本市場又看好電動汽車產業。

智慧電動車關係網際網路大廠未來發展

網際網路企業入場造車,另一個重要的動因,是其得保持創新和想象力。

對於網際網路公司而言,手機造得再好,電視造得再大,可能也遠沒有一款全新的創新科技產品來得有吸引力。

發展智慧電動汽車,確實是當前比較明確能夠進行技術變革的方向,也將關係當前一些網際網路大廠的未來發展。

當前,汽車製造技術已經成熟,在此基礎上探索有實際應用場景的人工智慧、電池供應、晶片研發等新技術,是符合產業規律的。網際網路公司參與造車,也有希望讓新的理念和不同領域的技術,去突破汽車行業發展中的桎梏。

特斯拉就是最好的例子。特斯拉的創立就是為了用網際網路技術理念造車,與傳統車企對抗。市場也證明了,特斯拉選擇是正確的。

小米造車背後,若錯過這個賽道可能會後悔50年 | 新京智庫

圖片來源:pixabay網

雖然特斯拉車型不多,但低端車型的價效比,讓其成為電動車市場上的“鯰魚”。

特斯拉的成功不僅僅在於車本身,更在於其在汽車人工智慧的深入探索和應用上。目前,在量產電動車品牌中,特斯拉的智慧度屬於佼佼者。

要知道,電動車的智慧不是指擁有幾塊大螢幕,相反,能夠人機互動娛樂,實現高級別的無人駕駛是智慧電動車當下的主要發展方向,在這方面,特斯拉走在了前頭。

眾所周知,馬斯克在特斯拉之外,還有SpaceX甚至超級高鐵等高精尖的科技專案。

馬斯克的事蹟告訴人們,他在各個領域的“折騰”,踐行了“科技改變生活”“科技改變世界”。

因此,做手機的小米去造車,未嘗不值得期待。

電動汽車市場競爭激烈

小米要造車的訊息引發了廣泛關注。

10年前,小米手機的出現,改變了安卓智慧手機的市場格局,整體拉低了手機市場價格,催生出一批價格較低的智慧手機,讓智慧手機逐步演變成如今的普通快消商品。

因此,小米造車的訊息也讓很多人期待,有人希望能夠重現當年“年輕人的第一臺手機”的盛況,讓小米造的汽車成為“年輕人的第一輛車”。

當下,無論準備入場的小米,還是那些已經進場的蘋果、百度、恆大,包括那些已量產上市的網際網路汽車品牌,本質上生產的都是電動汽車,離智慧電動汽車尚有較大距離。

而在當下電動汽車市場,裸車價格只要3.88萬元的五菱宏光mini銷量頗大。自去年7月上市以來,不到半年時間其累計銷量達到了127651輛,這一數字已超過了蔚來、小鵬、理想三家美股上市中國新能源車企2020年全部銷量的總和。

顯然,電動汽車市場競爭激烈,小米如果要發揮其擅長的價格優勢,難度不小。

晶片和電池是決定電動車發展重要因素

智慧電動車要發展,晶片和電池領域必須要有所精進,否則其發展將受限制。

當前,很多消費者之所以還沒有接受電動汽車,一個因素主要是電動車的續航能力不足,充電仍然不方便。尤其是冬天,電動車續航能力大大縮水,讓很多車主都苦不堪言。

目前,業內還缺乏能夠解決現有電動車發展瓶頸,並能夠商業化使用的電動車電池續航方案。

晶片同樣影響電動車行業發展。蔚來近日宣佈,因晶片短缺,將暫停生產5個工作日。此次汽車晶片短缺所造成的影響是全球性的,不僅僅是蔚來這樣的造車新勢力,大眾等傳統車企同樣受到影響。

晶片供應不足,迫使車企不得不停產,這相當於扼住了車企的命門。

因此小米下場造車,除了高級別自動駕駛,這兩點也可能會成為其在電動車領域的科研攻關方向。

市場競爭激烈,車企同質化嚴重,只有掌握了這三個方面的先進技術,才能在造車中脫穎而出。即便千難萬難,在此時加入這個賽道,一些網際網路大廠也有了更加清晰而值得期待的未來10年,而此時還在猶豫,並錯過入場的機會,將來可能會後悔50年。

編輯:柯銳 實習生:餘丹 校對:盧茜

投稿、合作、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來源:新京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074 字。

轉載請註明: 小米造車背後,若錯過這個賽道可能會後悔50年 | 新京智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