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時代財經 史成超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6月9日,在2020阿里雲峰會上,阿里雲智慧總裁張建鋒透露,阿里雲今年再招5000人,大規模引進頂級科技人才,重點吸引伺服器、網路、晶片、資料庫、人工智慧等核心技術領域的攻堅人才。
公開資料顯示,阿里巴巴已經有數十位工程院院士、頂級協會Fellow、傑出科學家,其中IEEE Fellow超過10位,國際知名高校教授超過30位。
張建鋒表示,阿里雲下一步要“做深基礎”,沿著飛天雲作業系統向下延伸定義硬體,加大在晶片、伺服器、交換機、網路等領域的自研力度。
“做深基礎”之外,張建鋒還提出阿里雲接下來的另外兩大方向,即“做厚中臺”——將類似釘釘的新型作業系統與阿里雲深度融合,實現“雲釘一體”;以及“做強生態”——基於雲和新型作業系統,構建一個繁榮應用服務生態。
張建鋒認為,數字化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疫情讓政府、企業都認識到數字化的迫切性,原本需要3到5年的數字化程序,將在未來1年之內加速完成。
新舊時代的交替也是基礎設施的交替。張建鋒指出,資訊系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業務流問題,還有資料流,還要移動化,要用人工智慧的辦法來處理大資料。從資訊時代到數字時代需要新型作業系統,讓大家面向大資料、面向智慧、面向IoT、面向移動化,開發自己的應用變得更方便。
而中臺就是這樣一個新型作業系統,釘釘是這個作業系統的核心。
“很多人把釘釘理解為一個溝通工具,但釘釘是遠遠超越溝通本身的。”張建鋒舉例說,浙江100多萬政府工作人員在釘釘上辦公,並在平臺上開發了1000多個應用,各類事務處理都在釘釘上完成,“這就是作業系統的典型特徵,作業系統就是我自己做掉一部分事情,可以讓大家都在上面做更多的事情。”
張建鋒表示,就像傳統資訊時代PC和Windows的組合一樣,企業既需要雲這樣的新型計算架構,也需要釘釘這樣的新型作業系統,這是一個整體,前者提供水電煤一樣的算力基礎設施,後者如同新時代的Windows,讓企業可以快速開發管理組織和業務的所有應用。
據釘釘CEO陳航介紹,釘釘使用者數已突破3億,企業組織數突破1500萬家。立白、東方希望、太平洋保險、廣東農信等企業基於“雲釘一體”的基礎設施,開發了數十萬種企業應用。有超過20萬企業應用開發者在釘釘開發平臺上幫助企業定製屬於自己的應用。
2020年4月20日,阿里雲宣佈三年投2000億元,加碼雲作業系統、伺服器、晶片、網路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緊接著,2020年5月26日騰訊雲對外宣佈,五年投5000億元,劍指新基建。
騰訊方面稱,大型資料中心、物聯網作業系統等都將是重點投入領域。其中,在資料中心方面,騰訊將陸續在全國新建多個百萬級伺服器規模的大型資料中心。
騰訊雲資源管理總監阮夢也在對外溝通會上透露,騰訊雲未來將新增多個超大型資料中心叢集,長遠規劃部署的伺服器都將超過一百萬臺。
“二馬”在新基建領域似乎展開了一場“軍備”競賽。
國盛證券指出,阿里、騰訊對資料中心的規劃都較為積極,這是因為一線城市IDC資源相對而言較為稀缺且難以複製,所以雲巨頭仍在積極儲備。
但目前根據二者對外公佈的細節看,騰訊雲更偏向資源投入,阿里雲則更為強調自主研發。
以騰訊雲主力團隊騰訊影片云為例,過去落地場景主要在遊戲直播、社交直播等領域。今年線上教育、直播電商、線上會議等快速發展,影片雲的需求量再次躍升。騰訊雲未來將在全國新建多個百萬級伺服器規模的大型資料中心。其中首批將在廣東、江蘇、河北三個省份落地,進一步滿足華南、華東和華北等區域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對雲計算資源的旺盛需求。
5月27日,騰訊以9040萬元的底價成功在天津濱海高新區拿地290畝,用於建設全國最大IDC資料機房。按照計劃,騰訊擬於本月進場施工,最快明年6月資料中心一期可建成投用。
據此前澎湃新聞報道,騰訊雲投入5000億參與新基建,除了參與數字經濟建設,騰訊的醉翁之意,更在於透過基礎設施搭建與技術積累,搶佔雲計算等領域市場份額。
相比之下,阿里雲此前宣佈的2000億計劃,除面向未來資料中心建設外,更聚焦於雲作業系統、伺服器、晶片、網路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
以神龍雲伺服器為例,阿里雲在核心虛擬機器系統上自研神龍架構,突破了困擾雲計算行業的虛擬化效能損耗,讓物理機能夠發揮100%的計算效率。去年阿里巴巴釋出的AI晶片含光800,採用軟硬體的協同創新,硬體層面採用自研晶片架構,軟體層面整合達摩院先進演算法,可實現大網路模型在一顆NPU上完成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