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當地時間3月2日,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釋出最新報告稱,2020年中國繼續領跑全球專利申請量,中國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長16.1%,以68720件穩居世界第一。
報告甫一發布,便引發外媒廣泛關注。專利申請數量是觀察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實力的視窗。國際輿論認為,中國科技興國戰略成效顯著,中國科技創新引領作用不斷增強。
專利數量領先世界
“2020年中國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第二年在全球獨佔鰲頭。”日本《日經亞洲評論》刊文稱,這再次提醒世界,亞洲正如何在這種新常態中引領創新。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總幹事鄧鴻森表示,中國專利申請數量的增加,是亞洲更廣泛地區專利申請數量增加的長期趨勢的一部分。2020年,韓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提交了更多的申請。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專利申請是衡量創新力的重要標準之一。中國近年來一直在技術上進行投資,專利申請量大幅增加。在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尖端技術領域,中國企業申請專利勢頭迅猛。
歐洲專利局在2020年釋出的多項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在科技創新和專利申請方面勢頭強勁,尤其是在新能源、數字技術等關鍵領域,已經成為全球創新的重要集聚地。其中,歐洲專利局在2020年9月釋出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在鋰離子電池領域,中國成為四大創新強國之一。在2020年12月的報告中,歐洲專利局表示,中國已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專利的全球領先者之一。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九章”計算機助力中國首次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勝利返航;北斗系統完成全球組網部署……2020年,中國取得眾多重大科技成果。不少外國媒體和國際機構對中國取得的科技進步給予積極評價,認為中國科技創新為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動能。
《金融時報》報道說,中國在量子計算領域的突破推動全球量子計算研究達到新高度,對整個科學界“都是很令人鼓舞的訊息”。
2020年12月23日,中國研製的時速350公里高速貨運動車組在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正式下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說,與航空、公路運輸相比,該貨運動車組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小,具有運輸時效性高、運輸成本低、能源消耗低等優勢,體現了中國軌道交通裝備的自主創新水平顯著提升。
巴西《聖保羅州報》報道認為,中國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中國創新引領作用不斷增強”。
“中國向世界展示了其促進發展的兩大特點,一是高科技驅動經濟增長,二是以高質量增長為導向的經濟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印度孟買觀察家研究基金會前主席庫爾卡尼說。
一流智慧財產權體系
《日本經濟新聞》分析認為,中國專利申請數量不斷提高,主要得益於中國提出了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的戰略,加速確立自身智慧財產權強國的地位。
巴西《聖保羅州報》報道指出,中國是全球在研發方面投入最多的國家之一。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的資料,中國受理的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專利的制度保障是衡量創新能力的關鍵要素之一。中國政府正在不斷健全智慧財產權綜合管理體制,增強系統保護能力。中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智慧財產權戰略將有利於支援科技創新,推動市場投資新技術。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前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曾表示,多年來中國一直將創新納入經濟發展戰略和方向,並在過去40年裡建立了“一流的智慧財產權基礎體系”。過去幾年,中國的創新指數排名迅速攀升,表現很突出,這其中的原因在於中國非常重視創新驅動經濟發展和轉型,發展了更多知識密集型的高階產業,取得了卓著成效。
據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報道,近年來,中國在科技研發方面的投資不斷增加。中國2020年研發投入較2019年增長10.3%,達3780億美元,創下新高。考慮到中國的經濟體量,這的確代表著世界上最大的研發投資。
CNN報道稱,從上世紀80年代起,中國政府就致力於建立中國的“矽谷”,將部分地區指定為“高新技術開發區”,重點發展消費類電子產品、生物技術等領域。科技產業也是“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核心,助推中國經濟從製造業向高科技產業轉型。由此,中國政府在無線通訊、晶片、機器人等領域加大投入。如今,中國科技產業已取得相當成效。
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中國科技創新的步伐。機器人、雲計算、物聯網等高新技術在戰疫中大顯身手,為疫情防控提供了“硬核”支援。
CNN刊發題為《無人機、消毒機器人、超級計算機——新冠肺炎疫情是對中國技術企業的一次測試》的文章,列舉了中國疫情中使用的一些新技術。過去幾十年,中國一直致力於發展高科技產業。現在,面臨公共衛生危機,中國的科技公司走上一線對抗新冠病毒。中國的科技公司參與抗疫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用無人車給醫護人員送餐和給無人機加裝熱成像儀、為研製疫苗貢獻出部分計算機算力。
《金融時報》稱,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科技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這些幫助抗擊疫情的技術和產品或將在疫情結束後沿用。
創新路徑更加清晰
歐洲數字經濟智庫IDATE DigiWorld的副總幹事讓-多米尼克·塞瓦爾認為,中國已經越過了“世界工廠”這一階段,進入了“專利工廠”階段。中國希望能在最先進的領域發揮領導作用,比如量子計算機、未來網路、人工智慧。在區塊鏈、生物技術、航空等領域,中國到了更追求“質量”而非“數量”的階段。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報道稱,中國正在透過新技術方面的趕超實現“跨越式發展”。報道援引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最新報告的話說:“中國已經是人工智慧領域勢均力敵的國家,在某些應用方面技術更先進。未來10年,中國可能會成為世界人工智慧超級大國。”
德新社報道稱,中國的下一個五年規劃致力於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擴大國內市場,同時繼續向外國投資者開放。
“兩會期間,技術創新問題將被提高到更高的優先地位。”據彭博社報道,瑞銀集團表示,中國“十四五”規劃專注於技術和創新,這將加速中國的產業升級。瑞銀集團的經濟學家指出:“我們認為,未來五年中國可能會加大研發投入——到2025年可能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3%。”此外,中國會將更多資源分配到基礎和前沿研究,以及“卡脖子”技術等領域。在數字技術領域,中國將加大在新基建領域的投資,包括5G網路、人工智慧和大資料等。
西班牙《先鋒報》網站在報道中高度評價“十四五”規劃,“創新、科技自立自強、擴大內需,以及發展綠色能源模式……這些是中國新的五年規劃的支柱。中國希望憑藉這一規劃,以更強有力的姿態走出困擾全世界的公共衛生危機,並在未來幾年內讓國家成為在經濟、科技和文化等方面更加成熟的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