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使用者的體驗感對於一個產品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好的產品能夠充分照顧到使用者的感受,從而擁有大批的忠實使用者。那麼,應該如何打造使用者體驗呢?本文作者為我們做出瞭解答。
一、使用者體驗
1. 使用者信任體驗
在使用者選擇產品之前,都經歷了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從不認識到看到,從看到到了解。在前期宣傳運營得到使用者的信任感之後,使用者才願意嘗試你的產品。
1)第一階段是:接觸產品
這時候使用者對我們而言是十分脆弱的,主要體現在:
產品層面:不足以認識到產品價值,能為使用者解決什麼問題。
心理層面:缺少足夠的安全感存在,隨時可能會走掉。
2)第二階段是:讓使用者信任產品
使用者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如何讓使用者信任產品,產品首先要做真實。使用者在經歷拼多多耍猴式的營銷之後,對產品體驗的要求更多的放在了產品真實性上,釣魚式產品體驗,只會迅速失去使用者。
3)第三階段是:使用產品階段
留存至此的使用者,開始注重使用體驗,產品價值力的體驗開始了。這就要求,重要的產品功能佈局需要思考一下,如何迅速提供功能,並且提供好的服務。
4)第四階段是:使用者轉化
此時可以影響使用者信任感的決策的,就是利益因素。這裡的利益很簡單就是利用貪婪或者失去的心裡因素,適當的給予一些小利益影響使用者對信任的判斷和決策,讓使用者覺得那倆都不是事兒。
2. 使用者認知體驗
1)透過減少認知超載,提升使用者體驗
最好的使用者體驗設計,應該是使用者察覺不到的。在介面中,它的出現自然而平滑。但是在現實中,許多關鍵設計的初衷卻是為了引導、有趣和避免出現問題。
複雜和混亂的介面迫使使用者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通常情況下,這些方法並不是一目瞭然的。
使用者會因為過多的選項、介面、導航等產生困惑,以至於他們在思考時感到不知所措。要知道,即便是很短暫的停頓,也足以讓使用者跳出當前應用。
解決方法:
減少使用者操作麻煩;
減少過度刺激,去除一切不必要的東西。一般情況下,只保留必須存在的東西才是最佳的,可以減少載入時間也讓使用者體驗更加流暢。
2)令人費解的文案以及很難找到的功能
有些頁面或功能,即使使用者用盡所有的辦法,依然找不到它們。這類頁面或功能就可以直接放棄了,放棄的緣由就是:使用者完全是在浪費腦力找出“我要做什麼”。
當前我們的應用文案使用可以用崎嶇來形容,基本上沒有一個人能在毫不瞭解義務的情況下知道去哪裡找什麼功能。
修改意見:
以服務物件為核心,圍繞服務物件名詞,如人才,進行功能描述,例如人才銀行、人才金融、人才保險等。
避免功能套娃,避免一個功能套一個功能,並且在功能服務之間反覆橫跳,令人費解。這裡需要做業務解耦,線性的業務結構讓使用者更舒適。
拒絕深層服務邏輯,使用者不是學生,從不會也不想去學習使用你的軟體應用。
3. 使用者操作體驗
1)圖形使用者介面設計
首先遵循兩個原則:
使用使用者的語言:使用使用者的語言,這個原則非常重要,即使是專業的術語(銀行、保險等)也要轉換成使用者可以理解的語詞。
容錯性設計:犯錯誤是人類的一個本能屬性,因此讓使用者避免犯錯,犯錯後可以糾正,阻止毀滅性結果的發生,非常重要。
2)最佳化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應當減少使用者等待、轉場、頻繁切換場景,防止過度衝擊,總結如下:
最佳化互動方式,減少不必要的場景轉換;
降低操作難度。
此處左滑可以對當前的對話進行多維操作,有效降低操作場景,使用者注意力的消耗降低,同時符合使用者直覺。
3)減少場景轉換
應該避免讓使用者跳轉過多的頁面,因為多跳轉一個頁面就意味著多流失一部分使用者,就像漏斗一樣。再次誇讚一下淘寶的立即購買,直接結算。
二、功能模組
1. 模組路徑最佳化
註冊流程最佳化:
方案 1:手機驗證碼登入註冊
方案 2:一鍵登陸註冊
2. 模組功能刪減
產品定位:服務整合平臺
產品設計原則:平臺不與子級系統功能重複,當前平臺釋出需求與服務,本質上已構成買賣交易的場景需求,不應在平臺級別的水平功能中體現。
功能分級要明確,功能應該去子級應用中展示,不應占用公共服務的個人中心。
本文由 @我佛慈悲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