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未來理想的清潔能源:東方超環

面對即將來臨的能源危機,我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夢想,那就是尋求一種無限而清潔的能源,從而實現人類的永續發展。如果說“夸父追日”是古人戰勝自然的美好願望,那麼東方超環則代表了今人把夢想變為現實的努力。

在安徽省合肥市西郊科學島,有一個形似鍋爐的龐然大物,它高11米、直徑8米、重400噸,由超高真空室、縱場線圈、極向場線圈、內外冷屏、外真空杜瓦、支撐系統等六大部件組成。這些部件我們雖然不太懂,但組成的龐然大物可不簡單,它是一個享有國際聲譽的巨大科學裝置,即由我國自行設計、研製的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它的建成,標誌著在穩態執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我國開始引領磁約束聚變研究的國際前沿,成為首個掌握新一代先進全超導託卡馬克技術的國家。

2021年5月28日凌晨,東方超環所在的控制大廳裡傳來捷報:正在開展的第16輪物理實驗,實現了可重複的1.2億度101秒等離子體執行和1.6億度20秒等離子體執行,創造了東方超環執行的新世界紀錄!

是不是感覺過於專業聽不懂?沒關係,先聽聽專家怎麼說……

“這是東方超環的第98958次放電,取得了上億攝氏度百秒量級的成果,標誌著我國在穩態磁約束領域的研究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更重要的是,這一系列創新研究成果和技術積累,為我國建造自己的東方超環提供了堅實的科學和工程基礎。”捷報傳來那一刻,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所長宋雲濤激動極了。

在第98958次放電的背後,是中國人孜孜以求的聚變能源夢。

時光回溯到15年前:2006年9月,我國耗時8年、耗資2億元人民幣自主設計、建造的新一代熱核聚變裝置——東方超環,首次成功完成放電實驗,獲得電流為200千安、時間接近3秒的高溫等離子體放電,一舉成為世界上首個也是唯一建成並真正執行的全超導非圓截面核聚變實驗裝置。

目前,東方超環已經成為國際上相關研究的重要實驗平臺,其成果將為未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實現穩態高約束放電提供科學和工程上的支援。

為什麼全世界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都對東方超環這個龐然大物如此感興趣?“核聚變能具有資源豐富、無碳排放和清潔安全等突出優點,是人類未來理想的清潔能源之一,可為實現碳中和作出重要貢獻。”宋雲濤坦言,中國磁約束核聚變研究科研工作者的夢想就是在有生之年,讓世界第一個核聚變反應堆率先在中國發電,因此“第一盞由被核聚變能點亮的燈泡一定要在中國”。

《光明日報》(2021年12月06日 01版)

監製:張寧 廖慧

策劃:李方舟 李宜蒙

配音:張悅鑫

剪輯:董大正

製作:光明網新聞中心

採訪: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常河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81 字。

轉載請註明: 探求未來理想的清潔能源:東方超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