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栓Q"了,我真的"會謝"

別"栓Q"了,我真的"會謝"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開菠蘿財經(ID:kaiboluocaijing),作者:蘇琦,創業邦經授權釋出,頭圖來源攝圖網。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很難進行一場正常、嚴肅的對話了? 

從什麼時候開始,你頻繁從孩子、同事、朋友、網友口中聽到“栓Q”、“真的謝”、“芭比Q”? 

從什麼時候開始,你會在網際網路上看到各類諧音字、錯別字、字母簡寫,但秒懂它們的含義且露出意味深長的一笑? 

這一切的變化好像都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直到有人將這種現象戳破,引發爭論。 

微博使用者@尚龍老師近日發微博稱,他發現新一代人 (包括孩子和家長) ,都正在養成一種新型的文字體系,這種文字體系分為兩類,一類是為了適應平臺規則,將“秒殺”說成“秒秒”,將“賺錢”改成“賺米”;一類是栓Q、芭比Q等流行熱梗。 

別"栓Q"了,我真的"會謝"

網友發現主播都會說替代詞 

實際上,從網際網路出現,一些“黑話”和流行語就開始在小圈子內流行,但近兩年,這些流行語開始滲透至我們的日常交流中,甚至影響到了剛學會漢字的孩子。“救救孩子”,尚龍老師稱。 

也有人持反對意見,認為每一個時代都有特定的情緒表達和語言體系,語言也有自己的生長迭代需要。 

而我們好奇的是,年輕人的語言習慣一定要被網際網路影響至此嗎?在快速學習和適應這類“黑話”之後,年輕人們還有多少時間和空間留給“好好說話”? 

網際網路遍地“黑話”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好像預設,在網上衝浪的時候需要另一套語言體系。 

正如@尚龍老師發文所說,直播時,需要將“秒殺”說成“秒秒”,將“賺錢”改成“賺米”,將“直播間”改成“啵啵間”。 

7月13日晚間,“抖音黑板報”頭條號對此回應稱,不能提“秒殺”“賺錢”“直播間”等是不實訊息。這份回應中還提到,主播在符合規範的情況下可以對“秒殺”進行正常表述;而關於後面兩種說法,抖音並沒有相關規則,網友使用變體、諧音等表達屬於網路黑話,平臺並不提倡。 

7月14日下午,@尚龍老師再次發文稱,自己在剛開始直播時,就有人給過他兩張表格:一張是直播違規注意細則,另一張是廣告違禁詞。而類似的表格還有很多,大都來自於參與抖音直播的一些電商學院。 

實際上,不管平臺方是否設有“違禁詞”,一些商家和品牌在各平臺直播或釋出短影片作品時,確實都會使用替代詞,例如將“消炎”標註為“消火火”,將“敏感肌”標註為“敏敏肌”,將“買”和“錢”標註為M和Q等。

別"栓Q"了,我真的"會謝"

不同的大主播都會在字幕使用字母替代敏感詞 

不止短影片平臺,其他網際網路平臺也有很多限制,內容釋出者“緊張”到連電影《殺死比爾》都要改成《口死比爾》。網友們對此不但見怪不怪,還會“心領神會”,轉而自發研究諧音、錯別字、表情符號、縮寫等進行“語義”替代。 

但值得一提的是,7月13日,B站和微博已先後釋出公告,呼籲使用者規範使用漢字,將對站內利用諧音字、變體字等“錯別字”釋出、傳播不良資訊的違規行為開展集中整治。 

如果說,上述這類“黑話”尚且屬於被動使用,有一類新型流行語正在網際網路平臺上被網友們主動傳播,如栓Q、芭比Q、我真的謝、大冤種等等。 

網際網路運營小伍表示,一開始這些詞只是一些主播或素人的口頭禪,因為發音和片語的“獵奇”被各大主播模仿和複製,並被賦予了一定的語義,這種表達就擴散開來了。“經過不斷傳播,這些詞由一種口頭禪變成一個熱梗,在使用者心中產生持續的記憶,最後徹底出圈,甚至形成一種語言體系。”

別"栓Q"了,我真的"會謝"

栓Q衍生表情包 

這類流行語還從網路上蔓延到了線下。@尚龍老師稱,曾在小區聽到一群孩子扯著嗓子喊:完了,芭比Q了!幾個小學語文老師也曾向他反饋稱,現在小朋友闖了禍都是“完了,芭比Q了”,要感謝同學的時候全是“聽我說謝謝你”,自己在講解知識點,學生在下面“啊對對對”…… 

這群孩子剛學會漢字沒幾年,就已經學會說網路“黑話”了,而且還將“黑話”寫進作文裡。一位在職語文老師稱,班裡部分同學寫作文時使用網路“黑話”的情況非常嚴重,她指出後孩子根本不知道哪裡有問題,“說明,使用網路流行語對他們來說已經常態化了,很難糾正”。 

“真沒想到,現在好好說話都成了一種奢求。”多位網友在社交平臺上感慨。 

是栓Q選擇了我們,還是我們選擇了栓Q?

其實自從有網際網路開始,網友們就開始生產和使用網際網路流行語。書評人、專欄作家維舟在一次活動中總結,網路流行語在中國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2005年之前網際網路剛開始流行,彼時的網路流行語大多是簡易的表情符。2005年部落格出現,大量UGC內容的產生,為網路流行語的大規模傳播提供了重要的媒介支援,但總體上,依舊帶有明顯的青少年亞文化特徵。而到了2013年,隨著行動網路的快速普及,曾經在小圈子裡使用的網路流行語開始向全社會擴散開,逐步融入每個人的日常用語之中。 

順著這一脈絡,可以看到,從Web1.0時代的入口網站、貼吧、論壇、空間,到Web2.0時代的部落格、社群、短影片、直播間,使用者一直都在自創加密“黑話”和流行語,目的是為了規避被舉報、遮蔽的風險,或是便於小眾圈子內的無障礙交流。

當年遍佈在空間、貼吧內的火星文,去年流行起來的“yyds”“zqsg”等00後的常用表達,以及現在的錯別字、諧音字等,都屬於這類“黑話”的範疇。 

別"栓Q"了,我真的"會謝"

曾有明星發火星文喊話粉絲 

 一位網友也指出,網路流行語是一種對現實世界的關懷與對映,在一定群體中傳播的同時可以獲得情感共鳴和精神認同。但語言本身也是一堵高牆,牆內是“懂的都懂”的同好部落,牆外則是一頭霧水的“數字難民”。 

“圈子外的人原本是在被動接受這樣一種表達方式,但久而久之,為了融入這個圈子,或者更順暢的在網路上進行交流,圈子外的使用者會下意識的主動去‘補課’,防止自己‘不入流’。”資深品牌公關人士蔣明昊解釋。 

隨著流行語的不斷使用,過了這麼多年之後,這些新的語言開始不斷滲透進我們已有的語言體系中,變得日常化、口頭禪化。雖然大熱的流行語和名梗時常更新換代,但人們使用流行語當口頭禪的習慣已經逐漸養成,原本的“衝浪語言”開始進入生活。

習慣究竟是怎樣養成的? 

一方面,流行語和梗本身具有娛樂、調侃、戲謔的特質,可以使用在日常場景中。“不管是工作場合、相親場合、社交場合等,大家都會像用表情包一樣去使用這些口頭禪,作為自己表達和發洩的出口。”小伍稱。 

另一方面,如今,品牌方或者達人們想要快速加入甚至是駕馭如今的網際網路語言生態,就會先發制人——用熱梗和流行語佔據流量,學習年輕人的說話方式。 

“在做網路傳播的時候,很多品牌方會刻意地去學習這些語言方式,目的是接觸它的目標使用者群體,同時‘收割’一批流量。”蔣明昊稱。 

如果說以前的網際網路流行語更多是被用來表達和傳遞資訊,現在的流行語則更多被用來宣傳、營銷和圈流量。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是,栓Q、大冤種等關鍵詞在網際網路平臺上擁有數億的觀看量,不少達人會帶上關鍵詞釋出“反向種草”相關的影片。 

無論是被動接受達人的洗腦傳播還是使用者主動接梗玩梗,最終導致的結果是,網際網路平臺上的流行用語正在佔據我們的日常語言空間,開口即“黑話”。 

熱梗終將過氣,年輕人要好好說話

隨著這些網際網路“黑話”從線上傳播到線下,從特定人群傳播至學生群體,爭議和擔憂也隨之而來。  

其中之一便是,人們原本想要透過一種看上去更無害的“黑話”,來消解系統性的風險,但這類“黑話”一旦被長期使用,可能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模式和表達習慣。背後的邏輯是,這類“黑話”和流行語頻繁地出現在不同的語境中——不管是在網際網路平臺的標題、影片、評論區、彈幕中,還是在嚴肅的場合中,這樣下去,或將導致一些人表達退化、語言匱乏。 

對此,知名漢字博主@王左中右就先後多次發文,表達擔憂。其在文中稱,“每天每時每刻都會很多的新詞,比如跺jiojio、絕絕子,比如一些莫名其妙的首字母縮寫,“錢”打成“Q”,“臉”成了“L”。所以我們生活的時代:歌詞越來越口水化,文學越來越網路化,詩歌越來越淺顯化,大眾詞彙越來越庸俗化……當什麼都可以絕絕子的時候,當人人都願意絕絕子的時候,就不會再有什麼成語絕句了。”  

這樣的觀點並不是首次出現,2021年9月,新華每日電訊也在《拿什麼拯救被“梗”住的“文字失語者”》一文中指出,藉助表情包、梗、流行語、省略語的表達,不是你在說話,而是“話”在說你。久而久之,你的文字表達能力便被梗塞住了,失去自如地用文字表達想法的能力。 

但有人反對這種說法,認為網路熱詞也是一種語言表達和情緒表達的自由,語言自身會隨著時代的發展進行生長、迭代和演進。 

需要注意的是,從打工人、凡爾賽、內捲到栓Q,同樣是流行語,詞彙本身所具備的社會性卻正在流失。新聞傳播學教授王佳鵬曾指出,網路流行語的關注重點從公共事件轉向了娛樂調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為什麼現在流行熱詞的廣泛使用,會引發大量的討論和擔憂。 

小伍稱,“形成這樣的趨勢,背後一定是多元因素在起作用,比如網際網路群體的快速擴張、傳播媒介的改變、短影片和直播帶來的娛樂化和碎片化等。” 

對此,一位網友的總結比較深刻,“雖然流行語是一部分人共鳴的結果,但對每個個體來說,流行語終究不是自己的聲音,它可能會淹沒個人內心的真實想法,使我們處於失語狀態,失掉主體性。相比用流行語,我更願意自己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正如一名傳播學學者對開菠蘿財經的分析,年輕人可以說流行語,但不要忘記,語言是思想和意識的外衣,越是被流行語包圍,我們越應該好好說話,網路熱詞也不應該不分場合地被濫用。

這也是為什麼在很多影視文學作品中,會反覆強調語言的重要性。《阿凡達》花費巨資打造的全新語種,表明語言是各類觀念和文明的載體,當它們被破壞、被侵蝕,那些我們珍視的東西也將隨之毀滅。這不是“狼來了”的故事。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小伍為化名。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995 字。

轉載請註明: 別"栓Q"了,我真的"會謝"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