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英國是世界領先大國,歐洲的基礎科學是首屈一指的,但在應用技術和工業方面,美國遠遠超過了歐洲和英國。就在美國人去英國賣機關槍時,英國人驚呼:“美國幾乎接管了人類所有的發明。”雖然有些誇張的元素,但也體現了美國在科技上的超強。
此外,在華為92家全球核心供應商中,除中國37家外,美國33家、日本11家、德國4家、瑞士2家、韓國2家。但是,除了德國、瑞士等少數國家的企業擁有自己的技術外,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企業或多或少都在參與美國的技術。當然,它們中的一些可能已經過了無保護的專利期,但大多數沒有。
不過,按照美國目前的慣例,華為的產品甚至技術都有限制。比如,只要我們使用美國技術,就不能為華為加工晶片。但即便如此,華為乃至國內科技企業也不得不“去美國化”。雖然這個過程相當困難,但不如此脖子始終還是會被卡住。
從上述觀點來看,華為的“去美國化”必須成功。要麼華為失敗,要麼其他“華為”必須成功:努力工作,自力更生,循序漸進。就像中科院的任務一樣:把美國的“脖子”清單變成中科院的科研任務清單,研究自己的超級計算系統,以及其他核心技術和關鍵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