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隨著時代的發展,新消費的崛起被寄予厚望,如今的產品型別多樣,使用者更注重同類產品中不一樣的特;比如現在的年輕人健康為主,飲食會選擇偏健康類的飲食,這個賣點就能吸引一些忠實使用者;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新消費躍過網際網路的思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2011年,世界最偉大的產品經理之一的喬布斯因病逝世,大洋另一邊的中國創業者,紛紛接過喬布斯衣缽:雷軍推出小米手機一代,總結出“專注、極致、口碑、快”七字秘訣;賈躍亭大喊“生態化反”,同時玩轉七個子生態。
一時間,網際網路思維響徹大江南北。
“讓羊毛出在狗身上,再讓豬買單”的商業邏輯,攪得餐飲等傳統行業人心惶惶。
在2014年網際網路思維鼎盛之時,海底撈創始人張勇一度被嚇得睡不著覺:“你跟網際網路的大佬開會,開幾次你就變成神經病!什麼都不要錢了!我就怕他們開一家火鍋店,吃飯不要錢,要是遇到這個事情我就‘瞎’了。”
投資了樂視的張勇,在一次樂視內部分享會上,就曾逼問賈躍亭:“你實話告訴我,你到底開不開火鍋店,因為你開火鍋店肯定不要錢,那我不完蛋了嗎?”
誰能與“不要錢”的對手競爭呢?“網際網路焦慮症”成了張勇們的心病。
當時的餐飲界,也有一個喬布斯的學徒——巴奴毛肚火鍋創始人杜中兵,他是第一個給“網際網路思維”潑冷水的餐飲人。
2015年3月的一場由餐飲老闆內參主辦的論壇上,杜中兵提出了品牌管理中秉承的三個“絕不”:絕不玩網際網路思維,絕不玩取悅顧客式的服務,絕不玩流行化的裝修設計、創意。
“大家都在盼望成為風口上的豬,貪念太重,眼光太高,一切都構思過度,”杜中兵覺得,“唯獨缺少對一種簡單而普適的商業邏輯的尊重。”
在率隊三上北京,研究網際網路名詞概念後,杜中兵得出了結論:網際網路只是一種連線而已;互通、連線,當一切關節都打通,那就做到了網際網路思維。
“這些理論,這些現象,在某種特定情況下是對的,但不一定適合餐飲業和我們;我們看到的是華為憑著紮實的產品基本功一騎絕塵。”
產品,恰恰也是喬布斯認為的企業最底層力量。
當網際網路泡沫褪去,進入拼真刀真槍的艱苦創業時代,產品主義的價值再次凸顯。
吳曉波2021跨年演講中提到一個案例就是巴奴毛肚火鍋,憑藉品類創新,把火鍋中用的最多的產品毛肚,透過技術創新的方式做到極致,成為2020年僅次於海底撈和呷哺呷哺的TOP3品牌。
吳曉波進一步預測,2021年新消費的一大趨勢,將是品類引爆流行;品類創新已成為催生新品牌的捷徑。
這條路上,誕生出的知名品牌有喜茶、奈雪的茶、茶顏悅色、完美日記、泡泡瑪特、元氣森林……
這些網際網路時代下脫穎而出的新消費品牌,誕生伊始,就在擁抱新科技,同時又在躍過網際網路,用產品構建私域流量入口。
01 新消費概念逐步邁入過剩經濟的中國市場,直接催生了新消費概念,“什麼東西都過剩,老百姓為什麼買單呢?”吳曉波的答案是“為自己的美好生活體驗買單。”
建立在透過新技術、新模式、新關係,去滿足14億中國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嚮往之上的新消費品牌們,應運而生,元氣森林、喜茶、泡泡瑪特、花西子……從飲品,美妝,到盲盒,無處不在。
這些品牌的爆發,大致遵循了相似的路徑:從細分品類切入,靠品類創新引爆流行,以此獲得基礎使用者,進而透過口碑式社交裂變,塑造品牌。
虛無的網際網路思維開始退出舞臺,產品主義的基本商業邏輯,再一次被創業者重視。
這一點,在新茶飲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2015年前後,彭心與趙林夫妻創辦奈雪的茶,聶雲宸將其創辦的皇茶更名為喜茶,連續創業者呂良在長沙創辦茶顏悅色。
他們都見證過網際網路思維的瘋狂,又都摒棄了網際網路式的套路營銷。
這些異軍突起的新茶飲,歸結起來主要有五個方面的不同:品類創新,講究現場製作、銷售,又被稱為現製茶飲;突出健康、低糖元素;定價偏中高階,對齊星巴克,圈向Z世代;抓住“她經濟”,女性使用者佔比突出;體驗為王,為使用者反向定製產品。
杜中兵在總結巴奴成功的原因時,提到最凌厲的殺招就是“找不同”,“我比你更好就是競爭力?未必!只有創造不同,做出特色,才能形成顧客消費你的理由。”
吳曉波跨年演講中提到新國貨流行的關鍵詞:健康的、環保的、中式的,成為消費者願意買單的三大元素。
“她經濟”,是市場整體對於女性消費人群的重視度被再次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據CNNIC報告,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際網路女性使用者規模約4.6億,佔比49%;到2022年,“她經濟”相關的新增消費預期將達到8.6萬億元;抓住了女性的需求,就抓住了新消費的大趨勢。
元氣森林副總裁宗昊在受訪中曾說過,元氣森林的崛起抓住了兩個“時代機遇”:
- 透過連鎖便利店和電商平臺這兩大“新興渠道”,更有效地連線消費者;
- 意識到消費品營銷策略的一個重要變化,即相比花重金購買流量,啟用社交平臺上的KOC(關鍵意見使用者)才是一種更有效和省錢的營銷路徑,所以品牌應該用好產品換來好口碑。
相比過去品牌宣傳渠道的網路全覆蓋式轟炸,新茶飲初創者多是從細分場景切入,尋找契合的流量進行曝光和傳播。
優質產品,成為營銷過度飽和的當下,企業突出重圍的核心競爭力——產品主義壓過了網際網路思維。
面對新茶飲的衝擊,快消品投資人黃海有過這樣的分析:“星巴克這樣的千億美元市值的大企業,調杯好喝的飲料,這很難做到嗎?不是它不想,還真是做不到;飲料難喝,是因為星巴克的水果茶是用罐頭水果做的,肯定不如喜茶這種用鮮切水果做的飲料好喝。”
產品,既是邊界也是壁壘。
在出版的《產品主義》一書中,杜中兵表示,每一種食物或者產品,都有可能成為我們品牌的一道“防線”,會形成一種自然的排它能力。
“當我們提到某一種產品的時候,如果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一個品牌,具有這個領域中無可替代的作用,那麼這個產品就與它的品牌形成了一種很深的關聯;尤其是對餐飲業而言,當顧客每一次因為某一種食物而聯想到某一個品牌的時候,這個品牌就具有了一定的排它的力量。在專業的管理學術語中,我們把它稱之為核心競爭力。”
當下的品牌營銷,正在從廣告為王、代言人為王,過渡到消費者為王,我們正在進入“體驗經濟”時代。
身處其中,消費者對降價、廣告的依賴度在降低,而對產品使用後的真實體驗和感受的依賴度在提高。
正如吳曉波所言:“我們都是為了美好生活買單的人,體驗成為了我們願意為之付出金錢和時間的最大理由。”
02 餐飲行業的例子產品主義壓過網際網路思維的例子,不僅僅出現在新茶飲,在佔據餐飲最大細分市場的火鍋上,也屢見不鮮。
巴奴就是用了一個毛肚在火鍋紅海中撕開了一條線。
香港“食神”蔡瀾曾有言:追尋歷史,其實早在清末,毛肚就成火鍋代名詞;民間流傳打油詩:毛肚鴨腸放在前,七上八下脆又鮮。可見毛肚成了火鍋頭牌菜,吃不到毛肚,就像沒吃火鍋;越懂火鍋,越愛毛肚。
憑藉產品立身,重慶小天鵝、內蒙小肥羊、海底撈各領風騷數十年,登上了不同階段中國餐飲的王座。
這也反映出火鍋在餐飲江湖的霸主地位。
餐寶典釋出的《2020—2021中國火鍋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20年1—11月,中國餐飲行業整體規模達到34578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火鍋市場總收入將達到8880億元。
其中,女性消費者佔比57.1%;26歲-30歲的佔比30.1%,18歲-25歲28.1%;這意味著火鍋消費的主力軍主要是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她經濟”在火鍋領域一樣奏效。
加上火鍋易標準化、高自由度、成癮性和社交功能的先天基因,以海底撈、呷哺呷哺為代表,它們把火鍋業打造成了餐飲業中標準化、規模化程度最高的行業。
考慮到目前火鍋行業CR5不足10%,低壁壘+高利潤+潛在市場空間,開火鍋店甚至成了明星們搞副業的第一選擇;在過去2020年,明星搞火鍋的知名代表就有陳赫的“賢合莊”以及鄭凱的“火鳳祥”。
儘管每個明星都有一個開咖啡館或火鍋店的夢想,但並不是每一個火鍋店都能成為下一個海底撈。
這幾年,最成功的挑戰者當屬巴奴,已經成為川渝火鍋中僅次於海底撈的存在,走出了一條不同於海底撈的差異化發展方向:海底撈向下實現火鍋的標準化教育,透過“服務主義”獲得大眾喜愛;巴奴則向上實現火鍋的品質化教育,透過“產品主義”獲得精英人群認可。
覆盤來看,巴奴的成功,得益於三方面:
1)品類創新,2012 年聚焦品牌,確定“毛肚”戰略,堅信“產品主義”一定會超越“服務主義”,提出“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的戰略口號。
2)對火鍋行業升級改造:第一次升級發生在2001年創業伊始,杜中兵立下了兩條規矩:摒棄火鹼、老油,率先引進西南大學李洪軍教授研發的天然“木瓜蛋白酶嫩化毛肚”專項技術,浸泡漲發毛肚,堅持堅持一鍋一料,突出綠色、健康本色;第二次升級發生在2012年,巴奴徹底摒棄模仿海底撈策略,推出海底撈升級版定位,打造巴奴原創“十二大護法”菜品,引發行業競相模仿。
從鮮鴨血到繡球菌、井水黃豆芽,這些超預期的細節體驗,在不經意之處觸達消費者,最終形成強使用者粘性。
3)供應鏈改革:巴奴從使用者需求出發,以提供優質產品為中心倒逼火鍋供應鏈升級,頗有點類似C2M的意味。
2020年,巴奴投資1.5億元打造餐飲業第三代供應鏈,追求做到“能冷鮮不冷凍,能天然不新增,能當天不隔夜”。
同時打出升級版口號“服務不過度,樣樣都講究”,進一步貼合社會精英人群對火鍋的高品質要求:在無須過度服務的環境中,為其提供超越期待的創新菜品。
這些成為巴奴敢標榜“海底撈升級版”的終極底氣,客單價格直接貴出後者40元上下。據媒體報道,憑藉75家直營門店,巴奴年入達到15億元。
03 最後相比擺脫網際網路焦慮後的海底撈,其目前市值已達3556億港幣,是行業第二名呷哺呷哺市值的17倍,巴奴仍道阻且長。
新消費成為過去一年熱門賽道,累計發生195起新消費投融資事件。
進入2021年,新式茶飲上市潮正在拍馬殺到。喜茶和奈雪的茶為爭奪第一股名頭,緊鑼密鼓籌備。
另一邊,面對行業老大海底撈的圍剿,巴奴也在主動出擊,加大全國佈局。
這些後起之秀們,都在透過擴張步伐,向著中高階使用者群聚集的城市蔓延。
清華大學李稻葵教授分析,到2035年,我國人均收入和中等收入群體都有望比現在翻一番,這意味著中等收入群體將達到8億人。
這將會對消費升級、經濟增長形成巨大推動作用。新一輪消費升級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對喜茶和巴奴們而言,這是一個利好訊息,說明他們的潛在客戶群在擴大。
從2018年開始,巴奴相繼入駐北京、上海。圍繞產品、品質、服務,和客群、消費升級,與海底撈展開更大市場上的貼身競爭。
在進軍上海之後,杜中兵回應媒體“我想做個高階的。海底撈在上海的客單價是130,我想做170的。”
新銳巴奴選擇了升維路線,用“服務不過度,樣樣都講究”的腔調,對接都市白領等中高階群體,以此來區別海底撈的大學生群體。
差異化競爭之外,星巴克、海底撈們強品牌所自帶的線下流量入口優勢,是喜茶和巴奴們尚不具備的能力。
中國傳媒大學特約觀察員張知愚在文章中談到:星巴克和海底撈賺錢不靠服務和產品,而是其品牌的認知溢價。
一定有人會說,沒有服務產品,哪來的品牌溢價?事實上,先有品牌定位,後有服務和產品;沒有佔據優勢位置,只靠產品和服務無法成為海底撈和星巴克;如果對員工好,對顧客好就能成功,那麼任何一個屌絲都能追到林志玲。
這種品牌認知溢價,具現開來,如海底撈開業,消費者前來商圈,商圈內其它的品牌就有了流量。“從本質上說是商圈團購了海底撈的流量,又零售給其它品牌。其它品牌的高額進場費實際上是流量費。”張知愚補充到。
如何成為像星巴克和海底撈一樣的線下流量入口,是巴奴和喜茶們接下來需要努力的方向,即完成從小眾品牌到大眾品牌的跨越。
就像提到星巴克代表咖啡,麥當勞代表漢堡,肯德基代表炸雞,必勝客代表披薩,賽百味代表三明治,全聚德代表烤鴨、狗不理代表包子等等。
有一天,任何人提到巴奴,都知道是代表毛肚火鍋,而不只是侷限在河南一地,杜中兵離成為餐飲界喬布斯的夢,就近了。
參考資料:
- 《吳曉波:預見2021(跨年演講全文)》,吳曉波頻道,吳曉波
- 《喜茶、奈雪、肯德基,我發現品牌都在拼“復購策略”》,咖門,王菁
- 《產品主義》,餐飲老闆內參著
- 《杜中兵:巴奴為什麼不學海底撈?》,有味財經,劉曉紅
- 《我一心對員工、顧客好,可為什麼就成不了海底撈?》,超級觀點,張知愚
- 《宋志平跨年演講:按著常理做企業》,正和島,宋志平
- 《CCFA&餓了麼:2020新茶飲研究報告》
作者: 趙晉傑;公眾號:字母榜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rCj-VeGRUx3RtphOK1pdQ
本文由 @字母榜 授權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