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和arXiv存在,讓雙盲評審形同虛設 | Reddit熱議

白交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雙盲評審機制真的雙盲嗎?

最近,Reddit上有這樣一個討論:社交媒體與arXiv是否損壞了頂會雙盲的機制?

13個小時,熱度超過300…

社交媒體和arXiv存在,讓雙盲評審形同虛設 | Reddit熱議

起因是一位研究人員分享了他的經歷:

NeurIPS 2020會議提交截止之後,他在Twitter上看到有人分享他們的arXiv研究成果,並得到了很好的反饋。

關鍵是,這些人一般都是Twitter上的大V,大多都來自谷歌、Facebook等著名機構的研究人員。

一旦發出,就會一呼百應,受到大家的點贊和轉發。

比如,就像這位Facebook AI研究員。

社交媒體和arXiv存在,讓雙盲評審形同虛設 | Reddit熱議

甚至還有一些機構直接下場發推——DeepMind的新研究,自監督模型BYOL重新整理ImageNet記錄。

社交媒體和arXiv存在,讓雙盲評審形同虛設 | Reddit熱議

而此時,這些大會的評審工作還沒有完全結束。這樣做不僅會給雙盲評審人員巨大壓力,還損壞了頂會雙盲評審機制。

還沒有透過同行評審就放arXiv和社交媒體上,那雙盲豈不是在搞笑?

影響力or接收,哪個更重要?

先不論雙盲機制是否真的雙盲。

對於一個研究團隊而言,每年頂會放榜,論文會被錄用?錄用幾篇?都是他們關注的問題。

畢竟這意味著你們這個團隊在領域有多大的影響力,還有利於之後的研究進行。

就像這位來自小型研究室的成員說的那樣,幾年前在ML和CV領域的認可度幾乎為0,而被這些大會接收以後,原本毫不起眼的實驗室也就有了一定的影響力。

社交媒體和arXiv存在,讓雙盲評審形同虛設 | Reddit熱議

這樣來看,影響力與論文接收其實並不衝突。

但是對於一些團隊而言,卻有一個誰在前在後的問題,尤其是對於那些已經在領域內有一定影響力的人。

被更多人認可、討論、運用似乎就比被一個會議接收來的更重要。

就像這位網友提到的那樣:

現實情況是,社交媒體上宣傳對一篇論文的成功,遠比是否被會議接收更重要。

等到會議真正放榜的時候,大部分的論文已經過時不受關注了。它只是為了讓你的簡歷更加好看。

社交媒體和arXiv存在,讓雙盲評審形同虛設 | Reddit熱議

但是對於一般的團隊而言,是否要提前釋出在arXiv,甚至發表在社交媒體上呢?

有的人作為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認為自己從arXiv瞭解到很多棒的idea,當一篇論文還在稽核的時候,就已經讀過了,而最終是否會被會議錄用,與我們毫無關係。

社交媒體和arXiv存在,讓雙盲評審形同虛設 | Reddit熱議

這樣來看,arXiv確實能夠提供了更為廣泛的交流機會。

但是林子大了,什麼樣的論文也就有了,arXiv論文魚龍混雜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那麼對於一些沒那麼大影響力的團隊而言,擔心自己的idea被人竊取,也估計收不到那麼多的關注,也就不會提前在arXiv上發表,更別說在Twitter上發表了。

同行評審也一直飽受爭議

而落回會議的同行評審制,其實也一直飽受爭議。最關鍵的原因,就在於它的不透明性。

如何審?有多少人審?這些審稿人的身份是什麼?

僅僅因為少數人甚至可能只有3-4人的評審觀點,就能判斷這個論文的好壞?

GAN的發明人,現為蘋果AI負責人Ian Goodfellow就曾炮轟同行評審機制,認為是這一制度導致瞭如今AI會議論文下降。其中,「評審人質量參差不齊」是主要原因,浮誇的論文被選中,真正的好論文反而被埋沒。

社交媒體和arXiv存在,讓雙盲評審形同虛設 | Reddit熱議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既然如此,arXiv和社交媒體會一直存在,審稿也會繼續,那麼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此前,就曾有過一個會議解決這個問題,KDDACL就曾要求,在論文結果出爐之前不允許發表在arXiv上。

在這裡,有一些網友提供了自己的建議:

社交媒體和arXiv存在,讓雙盲評審形同虛設 | Reddit熱議

而如果在審稿途中,已經知曉了論文作者是誰,該如何做呢?

有這樣一個建議:

啟動一個關於論文的Reddit執行緒,或者問問朋友們對論文的arxiv版本有什麼看法。

如果你已經在Twitter上知道了論文作者,那麼為何不更進一步,利用Twitter尋找論文的缺陷—這反而還會抵消知道作者很有名的偏見。

社交媒體和arXiv存在,讓雙盲評審形同虛設 | Reddit熱議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00 字。

轉載請註明: 社交媒體和arXiv存在,讓雙盲評審形同虛設 | Reddit熱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