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億月活的微博,留不住廣告主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表外表裡(ID:excel-ers),作者 | 周霄(高階研究員),編輯 | Reno,資料支援 | 洞見資料研究院

最近知乎上,一個標題為《你為什麼要解除安裝微博》的問題被炒的火熱。這個問題下,有9700多個回答,瀏覽量超過2千萬次,甚至大於知乎的月活數。

9000多個答案中,多數使用者都在吐槽微博的廣告系統,不僅推薦不精準,而且總是推薦一樣的內容,怎麼刪也刪不掉;甚至會經常推薦一些內容低俗、毀三觀的廣告。

十年前微博被稱為“高知聚集地”,站在社交鄙視鏈頂端,就如同今天無限風光的B站,如今的微博到底怎麼了?

2018年2月後,微博從最高光的142.11跌跌不止,到2019年8月時,已跌至37.08,跌幅達到283%。

投資人預期落空的背後,是微博的持續下滑的收入增速。根據2020Q1財報,微博收入僅3.23億美元,同比下滑19%,已經是2017Q3以來連續11個季度的同比增速下行。

仔細觀察微博財報,其實很割裂:一邊是連綿下滑的收入與股價,另一邊卻是連續增長的使用者資料。

2020Q1,微博月活數達到5.5億人次,國內使用者體量的最大的公域社交媒體;環比上一季度增長了3400萬人,儼然像一個高增長期的企業。

微博坐擁國內獨一無二的巨大流量池,投資人對其態度卻異常冷淡。微博使用者數是B站的3倍不止,但市值僅相當於後者的68%;TME使用者數是微博的1.2倍,但市值卻是其2.65倍。

那麼問題來了,使用者的“熱火朝天”,為何換來的卻是投資人的“冷眼相待”?

答案是:隨著時代變遷,廣告已不再是流量驅動,而是一門技術驅動的生意。

在詳細分析微博的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詳細分析廣告的構成,並覆盤國內網際網路廣告的四個“小時代”。

廣告主在投放廣告時,一般會有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曝光量,即下圖中的Marketing,而曝光量高低取決於平臺的流量大小。二是銷售轉化情況,即下圖中的Sales,平臺在擁有流量的同時,廣告轉化率越好,銷售效果也更強。

而我們所說四個“小時代”的變遷,總是繞不開Marketing和Sales。不同階段,平臺能為廣告主達成的廣告效果也有所不同,並且逐漸強化。

1.0 門戶banner時代

顧名思義,門戶時代,核心就是頁面訪問量——PV/UV,決定品牌廣告商的投放,追求更多的Marketing,也即消費者Influence。所以在那個時代,各家都在瘋狂堆內容,強調獨家 快速的新聞資訊,進而予以變現。

2.0 搜尋時代

到了搜尋時代,顯然單純的品牌廣告,已經不再性感。能轉化成Sales,逐漸成為廣告投放主核心訴求,這顯然是一塊增量市場,百度以及百度聯盟,還有淘寶等,就成為這個時代的勝利者。他們核心在於能夠快速把使用者搜尋資料變成銷售線索,直接產生收入。

此時,廣告開始逐漸對運營有一定要求。例如像百度一樣,透過自然漏斗模型,篩選並對使用者進行分層,提高轉化率。

3.0 演算法時代

這個時代則由位元組跳動引領。並在整個網際網路世界發揚光大。

核心是追蹤使用者行為trace,使用機器學習等技術,讓輕鬆使用者沉溺,並獲得準確的使用者畫像,進而在使用者使用對應APP時,透過大規模廣告滲透(MAU),相對準確的廣告推薦(轉化率),賺取Sales錢。這個推薦轉化率可能不如搜尋銷售線索,但數倍的潛線上索,完全cover住質量的相對瑕疵。

4.0 品效合一時代

最新,則是最近一兩年發展出來的品效合一的模式,很明顯的例子是抖音/快手/淘寶直播等平臺的廣告。

比如抖音上帶貨直播,其實既賺了報告品牌的Marketing的錢,也賺了使用者轉化的錢,典型的如羅永浩的直播帶貨。核心在於MAU裡,有足夠大的鋪量(平臺推薦),相對高的轉化,Marketing和Sales的錢,一塊賺了,而且有足夠的體量。

新興時代,廣告不再是純粹的流量生意,流量的轉化也不僅僅依靠運營,而變得越來越依靠演算法、精準推薦等技術。

當車輪滾入4.0品效合一時代,抖音、騰訊、快手們都在拼技術、拼研發、拼演算法;只有微博似乎還停留在2.0推薦時代的“運營思維”中,坐擁龐大的流量池卻變現梗阻。

後面我們會分析,它的這種思路,怎麼體現在財務資料上。

我們前面講到,4.0時代的廣告,拼的是演算法,是演算法背後的技術。

那麼,如何做好演算法?答案是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發。

然而,我們並沒有在微博身上看到隨著市場需求轉變,主動投入研發,加碼廣告演算法。

一定程度上,這或許與微博管理層(具體人名略)有關。我們對比微博管理層和張一鳴的履歷可以明顯察覺到,前者履歷中出現最多的關鍵詞是“運營”、而後者為“技術”。二人的看家本領,或者說老本行在本質上有所不同,這或許也影響了他們對於新廣告時代的敏感程度。

微博管理層在靠運營流量賺廣告費的PC時代“敏感”了一把(包括微博火熱,也是靠明星運營起家),卻似乎沒有將“敏感”繼續保持下去,這很明顯的表現在微博各項費用的投入情況中。

研發費用:技術投入不足,導致廣告體驗差勁

微博研發費用同比增長從2018Q4之後連續6個季度沒有超過20%,2020Q1同比增長僅7%,似乎看不到主動求變的姿態。

絕對金額的變化或許還不足以說明微博的“懶惰”,我們還可以透過與Twitter、Facebook相對資料的變化說明這一問題。

先來看微博與Twitter的對比,微博和Twitter一樣都更偏向公域社交媒體,核心收入來源也都是廣告。2020Q1,兩家廣告佔營收比分別為85.2和84.4。

兩家社交媒體平臺的核心收入來源都是廣告業務,所以我們可以推測,他們的研發費用也大多投入在精準度、演算法等與廣告相關的業務上。

然而,兩者的研發費用佔營收比卻相差甚大。從下圖可以明顯看出,2014年以來,Twitter的研發費用佔比始終大於微博。

(*2020Q1微博研發費用佔營收比的迅速提升,源於營收增速的大比例下滑,而不是研發費用的加碼投入。)

研發費用的投入多少,回饋在二者的廣告系統上,直接反映在營業收入的同比增速裡。2018Q1,微博收入同比增速還高達78%,八個季度以後就已經迅速下滑到了-19%。與之相比,Twitter的同比增速雖然也有所下滑,但幅度遠遠小於微博,2020Q1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仍保持正向增長。

此外,我們對比微博與Facebook的各項費用佔營收比,進行交叉驗證,能夠很明顯地證明其近幾年並沒有跟上新型品效合一的廣告打法,思路停留在推薦時代。

我們以Facebook為基準進行比較,是因為行業內公認的是Facebook的廣告推薦機制做的還不錯,這背後是大額的研發投入。從絕對金額看,Facebook在2020Q1的研發費用高達40億美元,甚至是微博當季營收的12.5倍。

與微博相比,Facebook對廣告收入的依賴程度更重,佔比常年在98%以上。

2011年1月,微博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註冊使用者迅速突破1億大關;然而到2014Q3,MAU增長開始放緩。於是,為做大流量池,微博開始戰略下沉,並對平臺進行改版。這一階段,研發費用佔營收比總是高於20%,也高於我們所設基準 - Facebook的水平。

2016Q4,微博MAU迅速突破3.1億人次,平臺的大改版基本結束,下沉前期的“地基建設”基本完成。

於是,微博研發費用佔營收比開始下降,此後總是在15%左右徘徊,總是低於Facebook。

與之相比,由於廣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Facebook在研發方面花的錢越來越多佔營收比也越來越高。反觀微博,即便在競爭非常激烈的2018和2019年,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也從未超過18%

營銷費用:品效合一時代,微博打偏了

2018年開始,微博察覺到市場競爭的激烈,雖然沒有在研發上花太多心思,卻花了更多錢用於宣傳。我們認為,微博在4.0品效合一時代的打法或許更多是傳統的購買流量、內容等,而並非投入研發,從而做強精準推薦。

營銷費用佔營收比迅速上漲,2018Q2達到33%的最高水平。雖然此後有所波動,但基本上總是大於25%,與2016年“競爭平緩期”的22%相比,實際上投入甚多。

從財報資料可以明顯看出,2017年之後微博的打法還停留在2.0時代,以為加大宣傳力度,做好流量運營就能奪回廣告主,並沒有在研發層面花太多心思。由此,錯過了強演算法廣告的最佳發展期,與頭條等其他平臺迅速拉開差距。

歷史的車輪滾滾,無數次的時代更迭改變了無數巨頭或豪傑的命運。廣告的推薦時代,歷史將風口拋給微博,微博一度風光滿面。

中國人喜歡說“成事在人,謀事在天”。即便品效合一時代,廣告平臺的邏輯發生改變,不再是流量加經營,而是技術驅動;但微博的大V網紅明星,熱點時政話題仍在,就意味著流量池地位仍在,基本盤仍在,微博在早兩年如果能改變思路,邁過“時代更迭”這個門檻,或許就不會是如今的雞零狗碎。(本文首發鈦媒體)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556 字。

轉載請註明: 5.5億月活的微博,留不住廣告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