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界的辦公新形式:共享律所

在當下,共享辦公早已是不足為奇的模式。網際網路、資源互通以及傳統辦公場所的昂貴租金共同推動了這一模式的流行。而在律師界,共享辦公的形式也早有雛形。

2016年9月,北京首家聯合律師樓建成,核心特點是入駐的律師事務所法律形式不改變,遷入聯合律師樓辦公,分攤、降低辦公成本和管理成本。這一創意起源於一份政協委員提案。北京市嘉安律師事務所主任鄭愛利律師作為豐臺區政協委員提出要打造中小型律所的“孵化器”。她認為,豐臺區現有人口230萬人,僅有1000多位律師,100多家律所,其中有80家是個人所,律所形式單一。豐臺律師單兵作戰,沒有聚合力,業務低端,與主城區內律所存在一定差距,不符合豐臺區發展模式。

正如Wework一類的聯合辦公空間,聯合律師樓並非免費共享,一方面積約12平米的律師的單獨辦公室以“套餐價”出租,可享受到“全包”服務,會議室可無償使用,物業、停車免費等。當律師們走進這種辦公空間,開始業務交流,現代辦公生活就在當中變得豐富起來。

其後不久,上海的首家法律服務界“眾創空間”也應聲成立。一年之後,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又推出公益共享辦公概念——“飛島”,位於上海陸家嘴至高點上海中心的61層。“飛島”以共享的方式,為律師無償提供服務。在租金日益高漲的市中心,“飛島”給全上海乃至全國的律師提供了一個免費服務的新場景。

“共享辦公其實是傳統律所組織模式的一種傳承及發揚,傳統律所收取房間費、座位費本就是一種獨立核算的共享模式,如今插上了網際網路的翅膀,讓共享辦公更加的便利。而共享辦公未來可以有更大的外延,這點上,正策也在嘗試和實踐著。”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戰略發展總監張大超在接受律新社採訪時表示。

律師們從這些共享空間得到的遠不只是座位和共享資源,最重要的是隨時與其他領域的律師溝通,拓展人脈關係,發掘潛在案源。與坐在典型的辦公室電腦後面相比,共享空間最大的吸引力無疑在此。

當然,正如WeWork一般,這種共享辦公的場所顯然並不適用於所有人。很多律師可能會被一個滿是來自其他公司的陌生人的空間中工作而嚇壞,特別是涉及保密案情或者需要更專注的思考環境時,很多律師可能會因為這種開放環境不堪其擾。共享辦公空間在律界能否得到大規模的複製推廣,還有待商榷,但它創造出的資源整合和知識共享的精神,在律師界並不會曇花一現。

(介面新聞劉璐)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32 字。

轉載請註明: 律師界的辦公新形式:共享律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