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是世界電信和資訊社會日,每年國際電聯(ITU)都會確定一個主題,並在全球舉辦慶祝活動。今年,ITU將世界電信和資訊社會日的主題定為“連通目標2030:利用ICT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實現”,這是ITU對數字鴻溝和資訊通訊技術進展關注的延續。
連通2030,ICT行業迎來下一個十年
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ICT行業在推動社會、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ICT是加快社會發展的助推器、促進經濟繁榮的催化劑、實現生態平衡的協調器,具有加速人類進步、彌合數字鴻溝和建設知識型社會的巨大潛力。在加快自身發展、夯實社會網路根基、繁榮數字經濟產業,從而提振經濟、帶動增長,最終促進各行各業高質量發展方面,ICT行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聯合國從2016年1月1日起啟動“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旨在透過15年的時間實現涵蓋社會、經濟、環境等方面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推動可持續發展,ICT行業責無旁貸。為此,ITU積極響應,提出“連通目標2030”議程,設想實現“一個由互連世界賦能的資訊社會,在此社會中,ICT促成並加速實現人人共享的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增長和發展”。
步入2020年,“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進入了最後十年。2020年無論對於國際通訊業界還是對於聯合國SDG議程都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一年。而未來十年將是實現SDG目標的關鍵時期,也是通訊業依託5G發展,支援全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時期,二者的發展節奏和週期互相契合且相互促進。ITU因此將2020年世界電信和資訊社會日的主題確定為“連通目標2030:利用ICT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實現”,以紀念過往成就,推動未來發展,最終造福全世界。
以“新基建”為契機,促進社會數字化轉型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也是5G、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資料中心等發展的關鍵發展年。而‘新基建’政策的提出,也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指明瞭方向。”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專家表示。
“新基建”的一大關鍵便是以新一代資訊科技和數字化為核心形成的基礎設施,可稱之為數字基建,主要包含兩個部分:第一是資訊網路融合創新演進形成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如5G、工業網際網路、資料中心等;第二是資訊科技賦能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形成的新型基礎設施,如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智慧校園等。此外,還有三大正在興起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值得關注——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區塊鏈服務基礎設施和城市綜合資訊管理平臺。
“對於‘新基建’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我們應該明確‘新基建’的目的不是為了基建而基建,其目的應該是以‘新基建’為基礎和契機,促進社會數字化轉型發展。所以在投入新型硬體設施建設的同時,我們還需更加關注相應的生態體系等軟體環境的培育與建設,這應該是保證‘新基建’專案可持續發展的關鍵。”SA無線通訊領域高階分析師楊光如是說。
5G “新基建”彌合數字鴻溝
5G在“新基建”中扮演重要角色,5G與“新基建”融合將彌合數字鴻溝。在Qualcomm中國區董事長孟樸看來,未來十年,5G將推動移動技術成為“通用技術”,其影響力將如電力和網際網路一樣廣泛和深遠,促進各生產要素間的高效協同,為社會可持續發展釋放“乘數效應”。
而據業界估算,2020年新型資訊基礎設施投資可達7500億元,其中5G等網路設施投資將達3800億元,也可看出5G在“新基建”產業中的重要地位。
“全社會應關注5G“新基建”,同時培養創新的文化,積極利用5G的機會,實現彎道超車,走出差異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中國聯通產品中心總經理張雲勇表示。
在楊光看來,如何利用5G等新型資訊基礎設施促進全社會的生產效率提升是推動實現SDG過程中的重要課題,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則需要通訊業有更加廣闊的視野和格局,主動服務社會千行百業,同時加大生態系統的培育與建設,利用自身既有的規模優勢帶動和培育社會數字化轉型所需的生態系統的發展,這可能是除基礎設施建設之外,電信業能為SDG目標作出的另一個重要貢獻。
在技術更迭和產業創新活躍的中國,加快5G、工業網際網路、雲計算、邊緣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創新,加快ICT基礎設施升級步伐,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推動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面向2030年,ICT行業將圍繞儘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立足製造強國和網路強國建設,最佳化提升網路供給質量,深化電信普遍服務,繼續做好網路提速降費,以更好地支撐和保障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助力我國踏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實現我國以及全球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增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