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報
疫情“突襲”讓實體書店一度手足無措,北京圖書大廈等4家大型書城和近50家在京新華書店的營業額驟降至疫情前的15%至20%,網紅書店言幾又北京8家門店的營業額損失了9成左右,自在博物書店2家在京門店疫情中全部停業……而上線電商平臺又難敵京東、噹噹這些巨頭,實體書店轉型新業態迫在眉睫。
今年3月,北京市與美團就“實體書店 美團平臺計劃”達成產業協同框架協議,72家實體書店得以入駐。而餓了麼在北京等超100個城市均已有書店上線。大量實體書店聚焦5公里生活圈紛紛上線外賣業務,借力新零售實現復甦。
▌困境
從日銷幾萬冊到幾百本
疫情暴發以來,北京圖書大廈失去了往日的喧譁。席地而坐看書的人群不見了,結賬也無需排隊了,店內常常是工作人員比顧客還多。
“疫情期間我們最少時日銷量不過幾百冊書,此前輕輕鬆鬆每天就能售書幾萬冊。”北京圖書大廈副總經理秦輝介紹。他告訴記者,北京市新華書店連鎖有限責任公司旗下的北京圖書大廈等4家大型書城和近50家在京新華書店,至今仍未等到顧客盈門。
入駐美團為圖書大廈帶來生機。家住鐘聲社群的林先生是北京圖書大廈外賣業務的第一批嚐鮮者。“別看我家離圖書大廈不遠,可平時還真不愛去。自己想買的書樓上樓下轉半天經常找不到貨架,找到貨架也往往還是找不到那本書。”林先生說,“現在你開啟外賣APP搜尋一下‘書店’,看看有沒有自己想要的書,下單後半小時就送到了,我覺得這樣挺省心。”
“近日北京圖書大廈的銷售額已開始提升,現在線上日均銷量尚不到千冊,但線下日均銷售已達3000冊以上。”秦輝說,線上線下的業績都在提升。
▌轉變
圖書外賣主打“快”字訣
面對新零售時代,傳統書店開展線上業務要做出哪些改變呢?光是適應外賣的節奏,對店員就是個不小的挑戰,從接單、配貨到打包,全程需要在10至15分鐘內準備好,而北京圖書大廈有浩如煙海般的40多萬種圖書、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
經過設計,現在北京圖書大廈的每一層都有數個兩三平方米左右的外賣圖書專區,將上線美團的書籍提前挑揀出來,放置在貨架上,再在後臺輸入庫存數量。美團外賣的提示音一響,圖書大廈工作人員接單後趕緊一溜小跑,趕到外賣圖書專區把書籍打包封好發出。住在西單商圈的市民胡先生拿到自己訂購的《解憂雜貨店》感慨地說:“從下單到拿到書,只有半小時,這比自己去一趟書店還要快。”
剛在餓了麼上的中油書店買過一本《瓦爾登湖》的林女士也告訴記者,如今生活節奏這麼快,資訊洪流隨時都在沖刷你的大腦,現在恰好有空想看一本書,如果不很快拿到,可能過幾天要麼忘了,要麼沒空讀了,要麼就已經失去了讀的興趣。
▌創新
打出組合拳 抗衡電商巨頭
“面對京東這些巨頭,中小書店從折扣到品種都沒有優勢,所以我們選擇了上線更快捷的外賣平臺而非電商。”言幾又品牌部相關負責人麻亞東介紹。
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副教授肖鵬也提醒書店,只有增加創新思路,才能真正把外賣售書這個新領域盤活。
麻亞東透露,言幾又正試圖以高頻消費帶動低頻消費。在餓了麼上,言幾又已先後推出過圖書 咖啡、水果、文創產品等組合方式。“目前同比我們的線下客流仍減少了近70%,但透過線上銷售同比也彌補了約40%的營收。”麻亞東說。
與之類似,自在博物書店創始人宋寶茹表示,他們也推出了植物種子家庭包等新商品,以及園藝學等線上課程尋找新贏利點。“邁入新零售領域就得逼著自己變得更優秀。”宋寶茹稱,目前其外賣銷售額已有實體店的約6成。
市民佟先生則發現,各方競爭之下讀者首先獲利,最近書店在外賣平臺的折扣不少,言幾又已經上線了7折和75折書單,就連新華書店上也有滿100減20的優惠。
前景如何有待市場證明
面對寒潮政府也不斷加大扶持力度,為實體書店轉型發展創造機遇。去年北京實體書店扶持資金已超億元,今年本市再出《關於應對新冠病毒疫情開展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專案徵集工作的通知》,又給出一系列扶持政策。
不過記者也在多家書店的外賣頁面發現,這裡還並非市民的“打卡聖地”,不少圖書的月售額依然為零。業內人士也在憂心,一旦外賣平臺與書店的蜜月期結束,伴隨著外賣佣金和配送費的水漲船高,加之房租和人力成本等傳統掣肘因素,外賣售書業務的前景如何,仍然有待市場證明。書店能否繼續成為城市的“燈塔”和讀者心靈的“棲息地”,只有廣大讀者才能給出答案。 (北京晚報記者 趙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