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遇到的困難有目共睹,因為有所準備,華為透過補漏洞,可以保障多數業務的連續性,但只有一樣,華為和世界其他資訊通訊公司相同,也只能依靠其他公司支援,那就是晶片製造。
華為具備晶片設計能力,但不具備晶片生產能力,和世界多數公司一樣,華為設計出來的晶片只能交給少數幾家晶片代工廠生產,這其中就有佔晶片代工市場半數以上份額的臺積電。
美國也看到了這一點,在對華為實行定點打擊的同時,一步步聚焦晶片製造這一領域,專門為華為定製出口政策,意圖致華為於死地。
依據最新的禁令,臺積電很快就不能為華為代工,此時華為只能尋找其他代工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芯國際,或者採購其他晶片,如聯發科、紫光展銳。
據一些資訊透露,中芯國際實際上已經具備了14nm晶片量產能力,最新的華為Play4T手機使用的就是中芯國際代工的麒麟710處理器。可以說,目前有能力又有可能為華為代工的只有中芯國際一家,這樣,中芯國際就成為保障華為業務連續性的關鍵。
然而,在最近的中芯國際公開科創板 IPO 的招股說明書中寫道,對於美國 5 月最新修改的出口規則,“若干自美國進口的半導體裝置與技術,在獲得美國商務部行政許可之前,可能無法用於為若干客戶的產品進行生產製造。上述修訂的規則中,仍然有許多不確定的法律概念,其具體影響的程度,目前尚未能準確評估。”
很明顯,這裡指的部分客戶指的就是華為,因為美國的禁令就是給華為定製的。如果中芯國際不能給華為代工,那麼華為真的有危險了。
對於華為來說,其他漏洞都好說,而晶片製造這樣投入巨大需要幾十年積累的領域,華為算是外行,短期內不可能突破。華為自己做的路應該沒有什麼希望。只能依靠現有的條件。
華為要想保持業務連續性,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入股中芯國際,或者收購其他晶片製造企業。但目前能達到14nm量產的只有中芯國際。而中芯國際繼續為華為代工,則會違反美國禁令,受到處罰。
也許事情沒那麼複雜,華為為了生存下去,可以考慮付出更多的代價讓中芯國際繼續代工,以彌補中芯國際失去其他業務的損失。可能只有這樣才能保障華為的業務連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