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健康:電商三巨頭必爭之地

編輯導讀:醫療健康是人們生活的頭等大事之一,電商三巨頭在這個領域廝殺得非常厲害。他們的經營模式是怎樣的?未來會有哪些發展?本文將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醫藥健康:電商三巨頭必爭之地

國內電商已經形成了阿里、京東、拼多多“三足鼎立”的格局,三者之間不僅在使用者量、GMV等指標上不斷PK,還在產品種類、供應鏈等領域相互角力。在醫療健康這個重要賽道中,三者的競爭更是在不斷升級。

據新浪財經報道,京東集團近來擬推動京東健康赴港上市,計劃融資10億美元,而京東健康在上一次融資過後估值達到了70億美元,投行人士預計本輪融資之後,京東健康的估值預計在300億美元左右,換算成人民幣,已經與阿里健康的市值不相上下。

而作為電商“後浪”的拼多多也在醫藥電商領域,開拓疆土,並且目前已經初具規模。不過,在入局大健康產業上,京東、阿里要走得更遠一些。但是醫藥電商仍是京東、阿里的基本盤,隨著拼多多入局,醫藥電商領域的大戰將不可避免。

一、三巨頭齊聚醫藥電商

據瞭解,此次曝出新訊息的京東健康,是從去年5月開始分拆獨立的,在此之前,京東健康一直都在暗自發力。

隨著京東赴港上市,京東系的獨角獸企業紛紛“聞風而動”,京東健康也不例外,此次京東健康融資的傳聞表明京東似乎正在努力加速推動其醫藥板塊的上市步伐。

實際上,從2013年京東售賣保健品開始,京東正式入局大健康領域已經有7年的時間了。經過7年發展,京東健康形成了B2C的“京東大藥房”,B2B的“藥京採”,以及依託O2O模式的京東藥急送等完整醫藥大健康領域的線上生態閉環,業務更是涵蓋網際網路醫療、智慧醫院解決方案、健康服務等多個板塊。

2019年京東健康還成為了業內第一個超百億營收,並完成了線上醫療服務商的盈利。這意味著京東健康不僅在營收規模上趕超了營收規模不足百億的阿里健康,而且在盈利能力上也超過了阿里健康。

在業務佈局上,阿里健康與京東健康均有重合之處。如與京東健康類似,阿里健康的醫療佈局也起步於醫藥電商,而後逐漸拓展到阿里健康大藥房、消費醫療、網際網路醫療等板塊的,這與京東健康的版圖大致相同。

而與前兩者相比,拼多多起步要晚得多,但拼多多的發展勢頭並不慢。從2018年正式醫藥產品,到了2019年其醫藥電商類目下的商家就達到了30萬家,大藥房的旗艦店就達到了1000家,其上架商品達到了1500萬件,如今已經隱隱然成了這個領域的巨頭玩家。

這意味著電商三巨頭,在醫藥板塊重新進入戰火轟鳴的階段。雖然在具體參與過程中,各家採取的模式並不相同,但在基本方向上並無太大差別。

二、不同模式相同的方向

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均採用的是“平臺+自營”模式,而拼多多則全部依賴於平臺模式。

不過,目前無論是阿里健康還是京東健康都更偏重自營模式。據瞭解,2019年阿里健康的自營業務營收,已經佔到了阿里健康總營收的85%,並且保持了92%的高速發展。由此可見其自營業務在阿里健康業務中的地位,而這都離不開阿里健康內部對自營業務的扶持。

根據阿里健康平臺的商家反映,“阿里健康大藥房不僅在平臺流量扶持方面,受到(平臺)特別優待,而且在降價打折方面,也幾乎不受限制。而平臺商家不能隨便降價,這就導致很多生意自動流向了阿里自營的大藥房。”這種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做法,讓平臺商家很憤慨。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阿里需要平臺模式來加速平臺的拓展速度,同時需要自營模式提升自己對醫藥零售的參與度,這與京東健康的定位有異曲同工之妙。據瞭解,京東大藥房作為京東健康自營業務,如今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線上藥房零售商,儘管有關資料尚未披露,但已經從側面反映出京東自營的實力。

不過,京東健康目前在醫藥健康領域涉足的要更寬泛一些。從“醫藥電商”到“網際網路醫療”再到“健康服務、線上問診”等等,涉及整個產業鏈,這也是京東健康能夠盈利的關鍵。

實際上,阿里健康的業務與京東的重合度很高。對於上市多年仍在盈利線上掙扎的阿里健康而言,京東健康的發展思路對阿里健康也有借鑑意義。

與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相比,拼多多完全採用B2C的平臺模式,這主要跟拼多多目前的發展階段不無關係。拼多多透過平臺模式,引入外部藥商,從而達到擴充品類拉昇規模的作用,與當年急速擴張品類的阿里巴巴、京東商城別無二致。從當下來看,拼多多的方式不過是在走擴充品類的老路,但難保日後“羽翼豐滿”的拼多多,不會親自下場做自營藥店。

所以,儘管各家模式的不同,但各家在進軍醫療健康領域的大方向上基本相同。在醫療品類上,三大平臺的品類也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目前三大平臺的醫藥零售均以OTC(非處方藥)、家用醫療器械和計生情趣用品為主。

不過,非處方藥對於普通健康人群來說,畢竟是個低頻的需求,對於真正的患者而言,處方藥才是剛需。

三、進軍處方藥新藍海

處方藥的高頻需求,讓網售處方藥市場成了電商三巨頭進軍的新戰場。但真要想在這個藍海市場分食蛋糕,也不太容易。

畢竟,處方藥要銷售,必須要有醫師的醫囑和處方才能抓藥;其次,網售處方藥還要經過食品醫藥監局的審查。

2013年,食品及藥監局曾對一些落實主體責任不力、銷售藥方質量難以保證的第三方平臺,進行了關停整頓的處置,一度使行業中相當一部分玩家退出這個領域。

2018年國家最新的“網際網路+醫療”政策出臺,使得網銷處方藥才再度成為可能。在最新的國家網際網路醫藥“新政”中,對於一些常見病、慢性病放開了限制,醫師可線上開具處方,之後患者可以線上購買相關處方藥。

趁著這個機會,京東、阿里、拼多多紛紛進入處方藥市場,目前三大平臺均有相關的慢性病、常見病的處方藥對外出售。不過,目前處方藥在線上平臺的銷售仍然很低,鑑於處方藥的性質,目前其主要銷售渠道還是線下實體醫院。

處方藥網售平臺想要繼續深入,還必須與醫院進行深度合作才行,這也是阿里、京東紛紛進軍網際網路醫院的重要原因。據瞭解,京東健康已經在多地上線了專病專科治療中心,阿里也在浙江上線了網際網路醫院。

作為電商平臺的拼多多,日後是否會採取與京東、阿里相同的舉措,尚待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拼多多要想在該領域立足,京東健康、阿里健康無疑是最好的借鑑。

四、共同的挑戰

醫療健康領域網際網路化是大勢所趨,但這並不意味著網際網路醫療風口下,玩家們都能輕易過關。目前來看,作為參與行業變革的網際網路玩家們,至少有如下兩方面的挑戰。

一方面,醫療行業屬於關乎人民生命的行業,這就使得行業監管比較強,各參與平臺為了保證藥品品質,紛紛採取自營的重資產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參與者虧多盈少的局面。

而各參與平臺加大自營力度,又在一定程度上對平臺其他藥商構成了“不對等”競爭,進而致使一部分藥商選擇離開平臺,這必然對其平臺業務構成威脅。如阿里健康目前已經出現了藥商因為平臺流量分配不公、降價不對等,表現出的抱怨聲音,難保其他平臺以後不會再有。

另一方面,醫療行業是長週期的“慢”行業,需要長期紮根深挖。這種長週期,對三家上市企業而言,也是一種挑戰。畢竟,資本市場是要求回報率的,尤其是很多資本想要迅速的拿到回報,這對這些企業參與長週期慢回報的醫藥行業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而這將會是京東、阿里、拼多多必須面臨的共同挑戰。

對於三巨頭而言,品類擴充倒在其次,如何在醫藥這個特殊的行業行穩致遠,才是個需要好好研究、細細琢磨的大事。

本文由 @韭菜財經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988 字。

轉載請註明: 醫藥健康:電商三巨頭必爭之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