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全情投入“0.01毫米”

由 閻桂榮 釋出於 科技

圖為秦世俊正在數控車銑中心作業。

走進中航工業哈飛數控車間,幾十臺飛機艙數控車銑中心整齊地布控在車間,操作檯前,帶著黑邊眼鏡的秦世俊正認真地輸入著運算元值,專注的目光透著堅定和自信。今年38歲的秦世俊,是中國航空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數控銑工高階技師、最年輕的首席技能專家。他工作19年,完成了別人29年的工作量,實現技術創新、小改小革700多項,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第14屆“中華技能大獎”“五四青年獎章”等榮譽。

19歲那年,心懷航空事業夢想的秦世俊從哈飛技校模具鉗工專業畢業,被安排到哈飛數控銑工崗位。由於數控是個新興專業,毫無基礎的他只能幫師傅打下手。他曾抱怨:“我來哈飛是為了造飛機,不是幹些沒有技術含量的體力活兒。”身為勞模的父親開導他:“不要怕改專業,數控技術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新時期產業工人必須掌握的本事。”父親的話堅定了他的信心,他漸漸喜歡上了數控銑工這個崗位。

秦世俊先從普通銑床練起,在實踐中細心體會銑削加工的要領。熟練後,轉戰數控機床,從零件裝夾、機床操作等基礎知識開始學起。為儘快提高技能,他常常下班後繼續留在單位向夜班師傅學習。有一年,直9機起落架外筒腹板加工遇到難題,由於零件的數模和鍛造的外形差異過大,不能使用數字化完全加工,常年需要手動加工,效率低、質量不穩定、勞動強度大。秦世俊勇敢嘗試透過程式設計實現數字化一體化加工,經過反覆實驗和改進終於成功,生產效率提高了8倍,零件的一次交檢合格率達到100%。入職4年,執著奮鬥的他就脫穎而出,成為廠裡最年輕的數控銑工高階技師。

秦世俊愛鑽研,難得的節假日和業餘時間都被他用來鑽研數控技術,學習筆記堆起半米多高。一次,在加工某型飛機的關鍵零件時,由於法國專家對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要求高且加工週期短,廠裡面臨困難,秦世俊主動請纓,與法國專家反覆研討、交流和試驗,最終確定了加工方法。法國專家是兩人倒班跟蹤生產,而他卻是一人“全天候”作業。當一件件零件完美出爐時,挑剔的法國專家禁不住豎起了大拇指。

扭軸是某型飛機的關鍵件,由於精度要求高、加工難度大、時間節點緊,這個零件成了“燙手的山芋”,車間裡一時沒人敢接。秦世俊再一次迎難而上。長長的軸體需要與機床平行裝夾,一端固定住了,另一端就會產生傾斜。為解決零件的裝夾問題,他研製出一套可分解的抱胎夾緊工裝。為不耽誤正常生產,他把試驗安排在夜裡12點以後,一干就是一個通宵。經過3天20多次的改進,這套工裝終於在軸體的中間位置形成了有效支撐,保證了加工精度,並將生產效率提高了4倍。他常說:“精品與廢品的距離只有0.01毫米,成功與失敗的差別僅在能否全情投入。”

當秦世俊一次次摘取業界技能之冠的時候,想得最多的不是個人的功與名。他說:“一花獨放不是春。只有技能工人的隊伍真正強大了,我們的‘航空夢’才能早日實現。”他把十幾年摸索出來的技能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徒弟們,帶領大家反覆演示,力爭讓徒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要領。2014年,中航工業哈飛建立了秦世俊領銜的高技能人才(勞模)創新工作室,重點圍繞飛機起落架和旋翼零部件生產開展技術創新、技術攻關和技能傳授等工作。身為領頭人,秦世俊引領大家創新攻關、分享經驗、傳承技術,朝著高素質、高技能的目標邁進。有位數控銑工在加工高精度零件中遇到困難,一度有些灰心,秦世俊主動與他溝通,把自己編寫的數控加工資料送給他,手把手地示範,終於使他闖過了難關。一次,機加工段在加工某一批零件時反覆出現零件變形、尺寸超差問題,他當即指導工作室的3名技術人員逐一排查生產流程記錄,進行“會診”,最終,該批次零件一次交檢合格率由原來的10%提高到了99.9%。

一名勞模擎起一面旗幟,一個工作室帶出一個創新團隊。而今,秦世俊工作室成員都已成長為哈飛科研生產的骨幹,工作室也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命名為“全國示範性勞模創新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