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穩中求進·創新發展⑳丨中國二十二冶:科技+創新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

由 廉擁軍 釋出於 科技

圖為中國二十二冶預製構件生產車間。

陳寧/發自唐山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則是經濟發展的驅動力。換言之,科技成果迅速轉化才是最好的創新。中國二十二冶歷經十年苦心鑽研,走出了一條“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產業市場化”的成果轉化之路,將技術體系和技術品牌打造成推動公司走高技術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日前,中國房地產報就產業創新專訪了中國二十二冶,看看他們是如何以科技賦能、創新為翼 ,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的。
━━━━
拓思路優佈局  建造技術創新“蓄水池”
英國著名哲學家懷特海曾把創新喻為“思想的歷險”,只有思想上突破傳統,有奮起自強的精神,勇於探索和實踐的勇氣,創新才會大有可為。中國二十二冶的成果轉化之路是如何開始起步的,又是如何創新開拓思路最佳化產業佈局的呢?
從“建造”走向“智造”的裝配式建築,不僅改變了傳統建築行業落後的生產方式,也帶來了一場建築業的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的新“革命”,使房屋建造開啟了綠色發展的新徵程,而這其中,創新和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實現“造汽車一樣造房子”的歷險中,中國二十二冶著眼於綠色建築,以“創新 協調 綠色 開發 共享”為發展理念,利用首批“國家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平臺,以雙特級資質企業的優勢資源築夢五湖四海,建立“總廠+分廠”“工廠+專案”的管理模式,並以遵化生產基地為技術集散地和研發樞紐平臺,對邢臺、淮北等分廠形成核心管控和服務支撐,鞏固和提升核心技術生產力,以中冶綠建三大產品為載體,依靠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掌握核心科技的同時注重“專利群”的形成,在設計、開發、施工、生產、管理和服務等全產業鏈內,加速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使“中冶綠建,裝配未來”的品牌逐步在市場競爭中有了話語權,為中冶集團打造行業領先企業提供了堅強的技術支撐。
目前,中冶綠建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申報相關專利115項、獲得省部級工法5項、獲得“河北省科技進步獎”2項、應用示範工程50萬平方米、獲得科技鑑定成果9項;中冶綠建裝配式鋼結構體系申報相關專利55項、獲得省部級工法2項、獲得“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得科技鑑定成果1項;中冶綠建裝配式低能耗建築申報相關專利11項、獲得省部級工法1個、獲得科技鑑定成果1項、獲得河北省專項技術課題2項。隨著中冶綠建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的不斷標準化、體系化,公司主、參編裝配式建築領域的國家、行業、地方標準9篇。

圖為中國二十二冶產品質量提升表彰現場大會。
━━━━
搭平臺聚要素  種好核心技術“試驗田”
面對裝配式建築技術迭代升級,中國二十二冶始終聚焦產業發展,基於全產業鏈,全生命週期的研發,依託“裝配式建築院士工作站”、“中冶裝配式建築技術(河北)研究院”,同清華大學、中冶建築科學研究院、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燕山大學、哈工大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搭建良好的產、學、研、用平臺,把先進技術建立在市場基礎上,解決技術與市場脫節的矛盾,提升科技轉化能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與經濟融合發展。
圍繞中冶綠建三大產品體系,以裝配式建築全產業鏈為脈絡,涵蓋研發設計、模具生產、施工安裝等不同環節,以核心技術向外延周邊“產品”擴散的模式,成立了28個課題研發小組,將課題研發目標及專利、工法等具體科研成果指標落實到人頭,實現以課題為導向的研發和運營小組機制,使得產業鏈上每個環節均有專業的科研人員進行研究;透過“釘釘”管理系統對公司新中大資訊平臺上所建立的工作組進行管理,形成了新型建築工業化工作平臺,透過手機、電腦等實時工作,有效解決多個部門人員在研究院不同組別的工作任務協調工作,提升了工作效率。
為種好核心技術的“試驗田”,中國二十二冶依託國家住宅產業基地和唐山市裝配式建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設定研發用地面積72881平方米,包含2條中試生產線,配置了用於實驗性預製構件及模具相關裝置、預製構件試驗用的相應儀器、用於實驗性構件生產過程中的實驗裝置120臺。2019年度科技總投入10148.7萬元,其中研發專案投入1010.8萬元。隨著“遷安清暉雅園”、“北京亦莊共有產權房專案”、“中建一局翠湖科技園”等30多個構件供應專案的陸續開工,又新增74臺研發生產裝置,實現新增混凝土構件產能3萬立方米,為裝配式結構構件的設計、工藝研究試驗提供支援。目前,我們公司已進行多項課題的研發工作,其中包括國家“十三五”課題計劃“裝配式板柱鋼結構體系建築產業化技術與示範 ”課題等國家課題3項;“裝配式高層鋼結構住宅結構技術研究與示範”等河北省課題5項;“高烈度區多層及高層剪力牆結構住宅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等中冶集團課題2項。按計劃完成中冶集團《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築預製構件製作及驗收技術標準》、《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標準》2項中冶集團企業標準的編制工作。同時專利指標超額完成,至今共申報專利50項,其中發明專利24項,實用新型專利26項,獲得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
圖為裝配式建築施工現場。
━━━━
強體系通路徑  爭當成果轉化“排頭兵”
當前我國裝配式建築發展主觀動力不足,主要源於現有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建造成本較高以及高精度的操作要求導致生產、安裝、檢測技術難度大、效率低等因素。在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新型預製裝配式混凝土建築技術研究與示範》、河北省建設科學技術研究計劃《裝配式混凝土剪力牆結構住宅技術研究與示範》等專案的支援下,中冶綠建歷經6年努力,以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理論分析、設計、生產、施工關鍵環節為突破口,透過對預製剪力牆豎向連線方法、配套生產工藝、生產模具創新及安裝方案最佳化等手段,系統開展了裝配式混凝土剪力牆結構住宅技術研究與示範,創新研發了適用於地震高烈度區的底部搭接連線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牆結構體系,並開發出配套裝置及生產線,解決了生產製作和施工安裝工藝難題,形成了工程應用體系。透過反覆實踐,提出了澆築蒸養一體控制技術、預留孔澆築技術、水平構件連線及安裝技術,解決冷橋、滲水、疊合板邊緣漏漿和預製牆體後澆區混凝土澆築難等難題,實現從技術研發到生產製作、施工安裝一體化的工程應用體系。
近年來該項成果的專利推廣應用已覆蓋京津冀地區,開展了40多項裝配式工程設計、工程施工及技術服務工作,專案成果的示範工程專案已超30餘項,推廣應用裝配式建築示範50餘萬平方米,部品部件供應量10多萬立方米,在安徽淮北、邢臺、遵化新建部品部件生產基地3個,新增生產線11條,設計產能可達60萬立方米。透過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裝配式鋼-混凝土結構技術在路北碧桂園公園壹號、萬科公園大道、浭陽新城五區一期及浭陽新城A-4-6地塊商住樓等多個專案的推廣應用,實現推廣應用產值8772萬元,創造直接經濟效益2062萬元。不僅解決了裝配式剪力牆結構住宅現有普遍問題,提高安裝及生產精度、施工效率,降低成本,有效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與升級、推動設計理念的進步。
此外,中國二十二冶堅持從“表層功夫”做到“深層功夫”,多措並舉,打通有效成果轉換的“最後一公里”,爭做有效成果轉換的“排頭兵”;重新構建公司科技平臺組織架構,不斷完善管理體系,將“科技創新平臺、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領軍人才、人才培養”四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協同推進;加大力度推廣公司科技成果、專利、工法、標準及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裝置的四新技術在專案上的應用,提升工作效率,實現技術成果落地實施,達到降本增效目的;採取公司提供課題、研究載體和人員,高校做理論研究和支撐共同對公司的研發課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加強同國家住建部、河北省住建廳、唐山市住建局等政府主管部門及產業鏈企業加強聯絡交流合作,掌握業界動態及政策導向,為開展研發提供方向道路支撐;加強和高校合作開展定向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和實訓基地、研究生培養基地等,豐富公司後備人才培養渠道。

圖為中國二十二集團承建的豐潤浭陽裝配式住宅專案。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中國二十二冶在大力推進裝配式建築“設計-生產-施工-管理-服務”全產業鏈建設過程中,以有效專利成果轉化為抓手,打造人人皆可創新的“預研一代、研發一代、生產一代、儲備一代”的產品創新體系,不斷激發蘊含的創新創造活力和內生動力,以切實有效的創新不斷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持續推動了企業的可持續增長。

責任編輯:李紅梅  劉亞

審讀:戴士潮


中國房地產報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轉載,請後臺回覆“轉載”瞭解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