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在小程式上的發展令人矚目。本文為你解析電商小程式的發展現狀,近三年來電商小程式發展出的細分類別以及探究電商小程式發展過程中的優勢與劣勢。
我們先來看一組資料:
2019年全年,微信小程式平均日活3.3億,比2017年日活1.7億增長194%。根據騰訊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2020年上半年Q1,微信小程式的的日活已經達到4億。
2019年全年,小程式成交總額達到12000億,比2018年成交總額6000億增長100%。
2019年全年,網路購物小程式數量在阿拉丁小程式指數top100中佔比為18.6%,僅次於遊戲領域小程式。
2018年、2019年兩年,網路電商購物小程式融資成功數量在所有小程式融資成功數量佔比最高。小程式領域,網路電商購物依舊是投資人最青睞的熱點行業。
2020年上半年,購物中心、百貨行業小程式累計成交額同比增長670%。主要透過直播帶貨模式帶動線上交易增長。
由以上可知,不僅小程式近兩年來極速發展,電商購物作為小程式重要一個熱點行業,也處在在高速發展階段。
近年來電商小程式發展出哪些類別?
二、電商小程式的細分類別近三年來,從大的電商平臺巨頭到中小型的品牌商家,都佈局小程式為自己的平臺賦能,且運營、營銷方式程現多樣化。
電商小程式細分類別包括:
1. 傳統電商的小程式代表如京東、蘇寧易購、美麗說、噹噹、唯品會、蘑菇街等。傳統電商巨頭透過微信小程式的矩陣佈局,為自己的平臺贏得更多流量。
如下圖顯示的是蘇寧易購的矩陣佈局:
2. 社交電商小程式代表如拼多多、京喜、小鵝拼拼等。社交電商小程式藉助微信的社交優勢進行團購、砍價、社群推廣等活動來達成社交裂變。
3. 內容類電商小程式代表如一條、年糕媽媽、小小包麻麻、玩物志等。內容類電商小程式透過公眾號和影片號的長期內容運營、和消費者構建長期信任關係,拉進和消費者的距離。同時將購物商品完美植入內容中,觸動消費轉化。
4. 新零售電商小程式代表如永輝生活、樸樸、每日優鮮、百果園、豐e足食等。
消費者可透過微信搜尋、附近的店、分享連結、或者無人貨架二維碼掃碼進入小程式,完成線上挑選商品與支付。商家整合線下資源,在短時間內將商品快速送到消費者手中,讓消費者便利、多塊好省的完成購物,體驗好、消費者的復購留存率也較高。
5. 品牌商家小程式代表如全棉時代、優衣庫、VERO MODA、完美日記、無印良品等。品牌商家依託自己已有的影響力,透過門店導購引導、公眾號、影片號、微信群、直播、小程式共同聯動,構建自己的私域流量,開啟更多銷售渠道。
以上各種細分的電商小程式在規模、分類、運營方式上雖有不同或側重偏好,但均充分利用微信小程式的優勢且結合了當前社會發展。
為何小程式深受電商行業歡迎?電商小程式相比於電商平臺APP,有怎樣的發展優勢及劣勢?
三、電商小程式的優勢與劣勢微信電商小程式相對於電商平臺APP,主要有以下優勢:
電商小程式更輕量級、不佔記憶體。
小程式無需下載安裝就可透過微信入口直接使用,不佔手機記憶體。因為手機記憶體限制,大多數使用者更傾向於僅下載幾個巨頭電商平臺的APP,非巨頭電商平臺使用者透過小程式訪問成本更低。
電商小程式無需安裝註冊,可掃碼快速開啟,推廣轉化率高。
對使用者來說,APP需要先下載、再安裝,註冊登入後使用,而小程式只要掃小程式碼即可開啟。
面對商家線下/或線上推廣,使用者更容易接受掃碼或透過分享連結開啟小程式,而較為謹慎接受下載APP或註冊APP賬號,小程式推廣過程中轉化率更高。
電商小程式開發成本更低、品牌商家入駐成本更低。
APP開發需要開發安卓和iOS兩端,且要適配多種機型,一般一款新APP從開發到上線需要1到2個月的時間。而小程式無需適配多端,僅十幾天即可完成開發並上線,開發成本更低。
另外,品牌商家入駐天貓或京東店鋪、需要支付多種費用,包含保證金、軟體服務費、平臺佣金、稅收費用等,而品牌商家在小程式上開發商城一般需支付的費用大約為傳統電商平臺支付費用的5%。
電商小程式具有社交分享優勢。
微信平臺作為國民社交產品,擁有12億使用者量。電商小程式背靠微信社交的流量紅利,可在微信生態內透過朋友圈、社群分享,完成社交裂變。
如拼購類商品透過優惠的價格、團購分銷獎勵的方式引導使用者自主進行社交網路分享。
又如社群電商小程式芬香,以社群分傭推廣為核心,使用者成為推廣會員後,在社群分享商品連結,消費者透過推廣會員分享的商品連結下單,推廣會員可賺取收益,同時平臺透過會員的社群分享也擴大了收益。
電商小程式可藉助微信影片號、公眾號,打造內容生態為小程式賦能。
微信公眾號與影片號有強內容、強留存、強促活的優勢,與小程式的用完即走、低留存正好形成互補。
電商平臺可透過公眾號影片號的內容運營,打造內容生態,促進平臺留存和活躍度。並可以直接在公眾號推文中進行內容型導購,為小程式獲得更多流量。
電商小程式可藉助微信宣傳+直播+導購+營銷模式,沉澱商傢俬域流量。
2020年小程式推出直播元件,平臺商家可直接將直播元件嵌入自己的小程式。
商家可透過朋友圈、公眾號、社群宣傳直播,使用者在小程式內觀看直播,無需跳轉其他小程式或APP,也方便商家將觀看直播的使用者直接轉化為會員。
整個過程中,宣傳、線上直播交流、購物支付、會員推廣等流程實現了閉環,利於商家沉澱私域流量。
小程式廣告推廣環境形成。
公眾號文中廣告、公眾號底部廣告、朋友圈廣告、小程式廣告位等都可以直達小程式。更有類似小盟廣告等的第三方小程式推廣平臺,聚合不同核心小程式和媒體,可以覆蓋多元生活場景幫助商家推廣,且能基於大資料對使用者行為特徵動態分析,形成使用者畫像,幫助廣告商家多維、精準定位使用者。
小程式資料分析工具幫助商家精細化運營。
微信小程式後臺有自帶的資料分析功能,商家可檢視頁面訪問人數、新增人數、使用者年齡、性別、交易資料增幅、電商常用事件、漏斗監控等都有提供。
另有微信小程式資料助手讓商家可在移動端隨時隨地檢視小程式資料,還有更多第三方平臺如GrowingIO、神策資料、阿拉丁等,幫助商家實現更高要求的資料分析、精細化運營。
微信電商小程式相對於電商平臺APP,主要劣勢有:
小程式入口深、使用者習慣需培養。
小程式需在微信頂部下拉才可看到,入口比較隱藏。需要長期使用者習慣的培養。
小程式用完即走,留存較差。
針對小程式的特性,用完即走,留存低。商家為提高流量,最好能透過設計讓使用者第一次進入小程式就能停留使用、完成下單,且需引導使用者接收訊息、新增小程式。引導必須小心設計,在合適場景出現,讓使用者體驗流程感到順暢,否則引導可能引起相反的效果。
如小鵝拼拼,透過傳送新人紅包讓使用者首次進入就同意授權登入,無門檻紅包更容易促成首單轉化。使用者下單後提示允許傳送拼團成功通知、訂單發貨提醒及訂單簽收提醒,用更融合場景的方式讓使用者同意接受通知訊息。
微信平臺對小程式有一定限制。
微信平臺一直以來都保持克制,小程式不能微信朋友圈,除非使用者同意不能給使用者主動發訊息(7天內可發服務提醒),也無法其他平臺,訂單支付僅支援微信支付等。微信電商小程式不能像電商APP一樣可自由實現更多功能。且微信小程式對阿里系電商產品也有一定的限制。
綜上,微信電商小程式在輕量、推廣轉化、社交分享、獲客方式多樣、內容營銷多樣等方面都有一定優勢。
但微信電商小程式屬於小程式,其定位仍是工具,不可能替代電商平臺APP。
微信小程式和電商平臺APP互為補充,在不同場景下各有優勢;二者也相互影響,電商小程式繼承電商APP的基礎形態,電商APP學習小程式社交營銷、內容營銷方面的優點。
二者共同幫助商家更好的推廣營銷產品,也幫助消費者多樣化購物,共同創造電商行業的良好生態發展。
本文由 @惜希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