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這個年代,是個壓力山大的年代。很多年輕人都面臨著學業、工作、父母、家人、社會等多方面的壓力,十分煩惱。尤其最近的疫情,讓本來就倍感壓力的人們更是雪上加霜。
儘管我們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壓力,儘管我們都曾經體驗過壓力帶來的困擾,卻沒有人知道自己究竟為何會感受到壓力。或者說,你僅僅知道它是一種心理上的感受,卻不知道它的生理機制。
我們知道,你之所以會感覺到疼痛,是因為有痛覺感受器;你能看見世界,是因為有視覺系統;你之所以有記憶,是因為海馬體等結構在“記錄”下你經歷過或者見過的事物。同樣的,雖然聽起來有點怪怪的,但壓力不也是外界給你帶來的一種感受麼?顯然,你的大腦中也應該有一個或幾個部位專門負責感受壓力的。那麼,到底是你大腦中的哪一個部分,給了你這種不愉快的體驗呢?
許多研究表明,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都會感受到壓力,這和我們剛剛提到的海馬體有著密切的關係。
(圖片說明:海馬體示意圖)
海馬體(Hippocampus),因形似海馬而得名,位於大腦丘腦和內側顳葉之間。目前的研究表明,海馬體和動物的長時記憶是密不可分的,而且還有方向定位的作用,你每天下班回家知道怎麼走、路上堵車的話知道怎麼繞行,都是它在指導你。
雖然很多人懷疑海馬體也是讓人類感受到壓力的根源,但沒有人能解釋這其中的機制究竟是怎樣的。就在最近,來自耶魯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透過更加深入的研究,窺探到了海馬體導致我們感受到壓力的深層機制。
在研究過程中,他們招募了60名健康的成年人,給他們看了許多令人非常噁心或者感到恐懼的圖片,以迫使他們產生憤怒、厭惡、恐懼和悲傷等負面情緒。在這些圖片之間,研究人員也會穿插一些中性的圖片,幫助他們在高壓的心理狀態下能有所緩解。
在此期間,研究人員透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縮寫:fMRI)技術監測受試者們的大腦活動狀況,同時對他們在觀看每組負面的圖片時感受到的壓力或者緊張情緒進行了排序。
(圖片說明:研究人員對受試者看不同型別圖片時大腦的監測)
在完成測試之後,研究人員對結果進行了分析。他們發現:當受試者在觀看那些他們反饋最引起反感的圖片時,海馬體與下丘腦、海馬旁回(PHC)以及顳下回(ITG)的連線也更加活躍。
研究人員解釋說:這是實驗中發現的一個正向網路,也就是一種正反饋機制,當這些網路活躍度更高的時候,意味著這個人感受到了更大的壓力。
除了正向的網路之外,研究人員也發現了負向網路,那就是海馬體與背外側前額皮質(dlPFC)、中央後回(postcentral gyrus)以及小腦之間的連線,當它們之間的連線活躍度增強的時候,意味著這個人感受到的壓力較小。
(圖片說明:耶魯大學科學家們本次研究時繪製的海馬體神經網路。紅線表示的是海馬體與下丘腦在壓力較大時的連線,藍色為海馬體與背外側前額皮質在壓力較小時的連線)
從這個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所感受到的壓力,總體上是由這兩個網路之間的連線活躍相互作用所導致的。它們結合在一起,既能夠挑起一個人的悲觀情緒,又能夠在某些時候緩解一個人的壓力。
"儘管這些網路的作用各不相同,但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一個人在緩解自己所感受的壓力時,會適應正向和負向兩種網路。"研究人員在研究中解釋說,“也就是說,受試者的負向網路在增強活動(也意味著感受到的壓力在減少),但與此同時,他的正向網路也在降低相互之間連線的活躍度。”
雖然我們已經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但是研究人員對於海馬體在調節壓力過程中發生的機制仍然只有非常有限的一點了解,這些成果也遠遠不足以讓我們在臨床上有什麼突出的貢獻。但是,這次研究還是起到了拋磚引玉的重要作用。既然我們知道了壓力產生時大腦發生的變化,就找到了研究的方向,知道未來該研究什麼、如何研究。
科研人員希望在未來,這個發現能夠幫助我們在臨床上緩解一些人的心理壓力。畢竟,雖然壓力是人類進步的動力之一,但過多的壓力對一個人的傷害和負面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
高階研究員、神經科學家Rajita Sinha指出:“這些發現可以幫助我們對多個目標進行干預治療,比如增加海馬體與前額皮質的聯絡,或者減少它與生理應激區域的訊號傳遞。”也就是說,透過對海馬體傳遞壓力訊號的負面網路的增強和正面網路的削弱,就可以從生理上有效地降低一個人的心理壓力。
在當今社會,很多年輕人承擔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有些人可以很好地適應這種壓力,或者化解壓力,但是也有很多人因此而影響到了正常的工作與生活,降低了效率,甚至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因此,如果能夠從生理上解決這個問題,至少可以讓他們能夠以平穩的心態面對困難,保持冷靜的頭腦和心態。
可以說,很多心理學的問題,其實都源自於生理變化。隨著生理學的不斷髮展,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情緒的來源、傳遞渠道,然後進行干預和調節。也許在未來的社會,人們都會透過這樣的方式來獲得對生活的滿足感。
不過話說回來,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在於能夠清醒地認識、理解和把控自己的情緒,這也是生活之所以迷人的原因。簡單地透過生理手段緩解一些嚴重的心理問題無可厚非,如果所有情緒都交由生理學的手段來干預,那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呢?
在手機剛剛興起幾十年的時間裡,就有無數人被手機所“綁架”。很難想象科技再發展幾十、幾百年,它還會從多少方面剝奪我們的人格。很慶幸我們活在科技剛剛發展的初期,既可以享受科技的便利、又不用擔心這麼多倫理問題。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科學求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