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超聯賽第11輪北京中赫國安戰平河北華夏幸福的討論並沒有隨著比賽結束而終止,本場比賽出現的爭議判罰持續發酵。就在9月16日,也就是比賽第二天,中國足協裁判部副部長劉鐵軍接受央視採訪的時候,對這些爭議作出瞭解釋,而在解釋巴坎布那個被吹越位的進球時,劉鐵軍表示現在的VAR系統使用了2D和3D技術,但恰好在當時出現了一些故障,沒能在轉播中呈現出來。
比賽進行到70分鐘時,王子銘和巴坎布之間進行了一次配合,後者將球打進,當值主裁金京元是在影片助理裁判石禎祿的提醒下,改判進球無效。不過,通過錄像回放來看,這個進球被判為無效的確值得商榷。對於越位球的判罰,一向考驗裁判的業務水平,尤其是在這種毫釐之間的判斷。如今,中超比賽已經引進VAR技術不是一天兩天了,主裁判如果能夠在現場看到影片技術人員提供的清晰畫面以及多機位的畫面,那麼就理應對進球是否越位作出準確判斷。而本場比賽的情況是,主裁判透過觀看影片回放依然作出了充滿爭議的判罰,這緣於在轉播中並沒有在當時為觀眾呈現更多角度更清晰的畫面,讓觀看比賽的人對這個球充滿疑問。劉鐵軍對此作出了回應,“這個比賽70分鐘的越位引起很大爭議,恰巧VAR系統有些問題和故障,其實VAR介入後,檢視是否越位進球的時候,已經採用2D和3D線,把這個線畫出來了。但是由於機械原因,沒播出來,挺遺憾的,如果這個畫面大家看到後,這個還是很準確,也就是這個越位沒有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在高科技被引進到足球比賽的判罰中時,人們是否可以完全依賴所謂的科技手段?比賽過程中出現機械故障,未能在第一時間給所有透過直播觀看比賽的人一個準確明瞭的交代,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重新思考的事情。如果未來某一場比賽中的VAR技術臨時出現了故障,裁判們如何利用自身的業務水平確保將錯判誤判的機率降到最低?當今的科技固然發達,但是當高科技手段成為足球比賽一部分的同時,裁判萬萬不能夠完全依賴影片技術,它只能是一種輔助,更不能成為比賽判罰的主角,裁判自身的業務水平真的需要好好提升,這樣才能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鬧劇。
除了這個越位球之外,本場比賽最大的爭議出現在比賽臨近結束的時候,中赫國安門將郭全博在禁區內出擊,主裁金京元在影片助理裁判石禎祿的提示下,判罰郭全博撞倒華夏前鋒馬爾康犯規,主裁判透過回看錄影給了華夏幸福一粒點球。也正是這個點球,中赫國安被絕平。很多人認為,郭全博和馬爾康的這次衝撞是在合理範圍內,足球本身就是一項有身體接觸和對抗的運動,當時兩人的注意力都在爭搶皮球上,而非故意撞人,那麼這是否該被看作是一次合理的對抗呢?劉鐵軍在解讀錯判漏判的時候表示,所謂錯判漏判,應該有一個嚴格的定義,“如果出現一個爭議,在網上可能會被認為是裁判員問題,我們會把這些爭議影片發給評議組,這個組織是由專家組成,針對這些爭議會對照規則和指南來看,一些問題並非是錯誤。當然確實會有一些問題,但只是裁判的業務問題,絕對沒有主觀思想和胡吹的存在。”而就在早於本場比賽進行的另外一場較量中,上海上港同武漢卓爾的比賽也出現了爭議判罰,上半場上港隊員傅歡在禁區內疑似手球,經過VAR的介入和溝通,主裁判並未判罰點球。這個判罰同樣遭到質疑,被認為應該是個點球。
中超賽場上從來不缺少爭議判罰,在對類似問題上的判罰,裁判們至少應該做到統一標準。另一方面,當轉播機位足夠多、畫面足夠清晰的今天,呈現給觀眾的也應該是多角度多維度的畫面,這樣才能以理服人、用事實說話。
在這件事情上,中赫國安的憤怒和申訴完全可以被理解,外界也對這場比賽中出現的一些爭議感到不解,一場進球大戰的背後,竟然是一出由判罰引起的鬧劇。而按照今年7月初在上海舉行的中超俱樂部老總聯席會議公佈的聯賽競賽規則,各俱樂部不得就比賽中的爭議判罰提出申訴。也就是說,中國足協按規定不會受理相關申訴,各俱樂部申訴無門。
至於比賽中引發巨大爭議的判罰,按照規定,中國足協裁委會按聯賽裁判工作流程,於賽後第一時間由專家評議組進行彙總評議。也就是說,裁委會已經認定本場比賽的判罰無誤,而俱樂部也只能接受。在這個過程中,也只有評議組的少數人對判罰有發言權,最終將結果公之於眾,這未免有了點“多數服從少數”的意思。那麼,當少數人受到了不公正的時候,誰又能夠為他們發聲呢?
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發展到今天,問題總是層出不窮,而關於裁判和判罰的爭議和質疑似乎是個永恆的話題。人們都在期待更加成熟有序的聯賽,這應該建立在每一個從業者過硬的職業操守和業務水平上,建立在一個合理公正的規則上。
【來源:青瞳視角】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