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恰洛夫 新華社發
伊藤美誠 新華社發
WTT(世界乒聯)時代的首場常規挑戰賽日前於卡達多哈結束,這也是中東賽事匯的首項賽事,接下來多哈還將迎來WTT時代的首場球星挑戰賽。
WTT中東賽事匯的首秀,既保留了絕大部分澳門賽的創新點,也有在聽取各方建議後的迴歸傳統。在新賽事中與熟悉的元素和麵孔相遇,可以說是本次比賽最大的特點。
傳統迴歸,視覺創新
副裁判長和翻分器迴歸、毛巾箱重新安排在裁判桌兩旁……在澳門賽結束3個多月後,WTT在舉辦中東賽事匯時聽取了裁判和運動員的建議,對賽場進行了完善,比賽執行更加流暢。
和計分規則多變、採用“金球制”的澳門賽相比,本次挑戰賽在賽制上表現出迴歸傳統、小步創新的特點。每局11分、需領先2分獲勝的規則仍然和公開賽時代相同。不同之處在於,除了單打半決賽和決賽為七局四勝外,其餘的單打資格賽和正賽都採用節奏更快的五局三勝制。對於從資格賽晉級的選手而言,已經適應了賽制節奏的他們在應對種子選手時在心態上顯得更從容。
相比於此前的國際乒聯職業巡迴賽,運動員們幾乎每個月都要輾轉不同國家,甚至是跨大洲參賽。而在WTT時代,國際乒聯做出了不同的選擇。顧名思義,“賽事匯”就是指在一段時間內集中在某地舉辦多項比賽。這樣的安排或許有受制於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但選手們也避免了舟車勞頓,即使在第一項賽事中“一輪遊”,也能夠免於隔離並出戰接下來的賽事。
賞心悅目的視覺設計同樣是中東賽事匯的一大亮點。多哈的賽場設計沿用了澳門賽的黑色基調和八角形場地,澳門賽上的燈光秀也得以延續。每場比賽開始前,球場上一束束靜謐的藍色燈光彷彿令人置身於水族館中。或許是為了與多哈靠近波斯灣的地域特點相搭配,本次挑戰賽的燈光秀、球檯和獎盃等的配色均採用黑藍配(澳門賽是黑橘配色)。這一點不禁引人遐想:或許未來每一站WTT賽事都有各自的主題色,以凸顯舉辦地的特色。
此外,更多的觀賽機位、在社交媒體上釋出球星卡和球員訓練的影片,以及根據賽事程序和球迷一起創作故事,都顯示出WTT在探索更多和球迷互動的方式,呈現更多元的觀賽體驗。
賽事有變,對手不變
考慮到疫情和奧運備戰的原因,國乒退出了本站賽事。雖然賽場上有種種引人矚目的新變化,但參賽球員們並未因此分心。出現在半決賽和決賽場上的身影,都是和國乒打過多次交道的老對手。
在女單四強中,既有日本名將伊藤美誠和她的雙打搭檔早田希娜,也有在女雙賽場上戰勝過國乒、此次戰勝韓國名將田志希晉級的日本小將木原美悠,以及從資格賽突出重圍的新加坡老將於夢雨。最終,頭號種子伊藤美誠先後挑落於夢雨和早田希娜奪冠,由此可見,年初在全日錦遺憾摘銀的伊藤美誠在國際賽場上依然有著十分穩定的發揮。此役之後,伊藤美誠將以1分的積分優勢超越未參賽的孫穎莎,排名升至世界第二。
和日本女乒的一枝獨秀相比,包羅亞歐兩洲選手的男單四強則顯得更為熱鬧。頭號種子、日本新星張本智和在半決賽被德國名將奧恰洛夫逆轉,暴露了心態不穩的老問題。而在決賽中,奧恰洛夫延續上佳表現,輕鬆戰勝中國臺北小將林昀儒,加冕WTT時代的首個男單冠軍。
時隔一年重返球場的雙打賽事同樣令人目不暇接。中國臺北混雙組合鄭怡靜/林昀儒、日本女雙組合平野美宇/石川佳純以及韓國男雙組合李尚洙/趙大成這三對雙打賽事的頭號種子,都毫無懸念地把冠軍收入囊中。
透過本次比賽我們不難發現,雖然比賽的“調料”變多了,但最終稱雄的依舊是國乒熟悉的對手。也讓人們更加期待即將在5月到來的中國賽事匯,當國乒遇到老對手,又會譜寫出什麼樣的新篇章呢?
羊城晚報記者 魏超然
實習生 高 焓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