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在“相約北京”冰球國內測試活動比賽間隙清冰。新華社記者 吳 壯攝
自北京冬奧會賽會志願者啟動報名以來,報名人數已突破100萬,其中18—35歲人群佔比超過95%,近兩萬人將投入到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志願服務中。
如今,冬奧志願者正在測試活動中加速成長,在一系列培訓中提高服務技能與水平。在即將到來的冬奧盛會中,志願者的周到服務、青春激情、溫暖笑容將組成最燦爛的底色。
不同崗位同樣精彩
不久前,北京市海淀區2個冬奧場館的3項“相約北京”系列冬季體育賽事順利落幕。在測試活動中,“雙奧”場館首都體育館和五棵松體育中心通過了全領域、全要素、全流程的實戰演練。
經過多日的在崗工作,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志願者趙昕終於可以踏實地睡個好覺。作為交通領域志願者,她的主要工作是在首都體育館外引導運動員、技術官員、媒體記者等不同類別人員到達和離開場館。
進入11月,北京氣溫驟降,大風天氣頻頻。對於長時間站在室外服務的志願者來說,這可是不小的挑戰。為了保暖,趙昕裡三層外三層地裹了個嚴實,團隊也增加了輪崗頻次,將輪換時間縮短為半小時。儘管寒風凜冽,志願者的飽滿熱情、身體狀態和服務質量絲毫未受影響。
測試賽開始前是運動員訓練日,由於運動員抵達時間不固定,對志願者服務強度的要求隨之增加。為了隨時接送到場館訓練的各國選手,趙昕需要在凌晨4點起床,晚上10點多才能返程。
每天早起晚歸、無法看到賽場內的精彩瞬間——儘管辛苦,但趙昕覺得“一切都值得”。
“最後一晚比賽結束後,運動員乘坐大巴離開。我們10個志願者保持著防疫安全距離,向車內揮手告別。運動員也不停地招手、豎起大拇指,我能看到他們的嘴型在說‘謝謝’‘再見’。當時我的心中很是自豪!”
不同崗位,同樣精彩。趙昕說,做好志願者的服務工作,就是為賽事順利進行貢獻一份力量。接下來,她會好好休整一段時間,拿出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北京冬奧會的志願服務。
創新志願者培訓模式
11月17日,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志願者綜合素養能力提升培訓“冬奧大講堂”如約而至。活動中,北京冬奧組委對外聯絡部語言服務處副處長、語言服務業務領域志願者經理張陽作為主講人,與該校400多名冬奧志願者分享經驗。
為了讓志願者在賽會期間提供高水平、高質量的服務,志願者來源高校各施所長,創新志願者培訓模式。北京外國語大學2018級本科生劉瀟玥說,學校的志願者綜合素養能力提升培訓內容涵蓋體態禮儀、急救知識及疫情防控、心理及情緒管理等內容。
劉瀟玥在五棵松體育中心擔任媒體執行攝影助理。她說,培訓內容很有針對性,能夠讓她在志願服務中更好地應對突發情況,也能更精準地對接服務物件的需求。
目前,北京冬奧組委已經為志願者規劃了奧林匹克基礎知識、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應知應會知識、志願服務通識、志願服務技能等4個板塊23門必修課程,並提供部分選修課程。
“培訓不只是為了提高服務能力,也能加深我們對冰雪運動的瞭解。科學系統地做好每一步培訓,才能更快進入最好的服務狀態。”劉瀟玥說。
傳遞奧運志願情
今年暑假,在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志願者最終面試環節的前一天,北京物資學院商務英語專業大三學生張祉純一夜未眠。
“面試時,我發揮出了最佳狀態。當得知自己成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志願者的時候,我的眼淚一下子沒忍住!我的父母也特別高興,為我驕傲。”談及成為冬奧志願者的感受,張祉純仍然難掩興奮。
張祉純對奧運志願者的嚮往始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那時,她的父親是北京奧運會的志願者。在張祉純的記憶中,那個夏天父親每天早出晚歸,但似乎從不覺得累,抱起她說奧運賽場上的故事,一講便是一個晚上。
2015年,冬奧會主辦權花落北京的一刻,父女倆都非常激動。如今,經過層層選拔與高質量培訓,這份奧運志願情從父親傳到了女兒手中。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T3航站樓交運服務區是張祉純的服務地點。雖然還沒有分配具體崗位,但張祉純已在心中無數次想象自己穿上志願者制服的樣子。
“我們一定會用最好的狀態、最好的服務,向世界展示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展示中國志願者的友好與真誠。”張祉純說。(記者 孫亞慧)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11月24日 第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