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CBA104次技犯87次違體,是球員變壞了,還是裁判變嚴了?

由 泉亮霞 釋出於 體育

CBA第一階段的比賽前幾日剛剛結束,遼寧隊與浙江隊均取得11勝1負的戰績排在了積分榜前二的位置,青島和吉林分列第四第五令人驚喜。相比於以往的比賽,雖然本賽季CBA多支球隊在特殊的情況下啟用了全華班,但是比賽精彩紛呈不亞於過往,甚至激烈程度更為吸引人,讓球迷們享受到了視覺盛宴。

在大家討論焦點比賽和精彩對決的同時,一系列的爭議判罰和惡意犯規也成為了網路熱門話題。在第一階段的12輪比賽中,19支球隊打了109場比賽,總共吹罰了104次技犯87次違體,兩項資料均為歷史之最。

在個人榜單上,違體犯規次數最多的球員:李根、陳盈駿、景菡一(均3次),技術犯規最多的球員:趙睿、蘇若禹、馮欣、孫銘徽、沈梓捷(均3次),被奪權罰出場的球員:王驍輝、李根、羅旭東、賈誠,技術犯規最多的教練員:杜峰(4次)場均犯規次數最多的球隊:廣東隊(32.4次)。

那麼如此多的技術犯規和違體犯規,究竟是球員的問題還是裁判的問題呢?首先籃球規則的改變是其中一條重要因素。在以前,故意犯規來延緩對方快攻只是普通犯規,如今都會判違體。而且最後兩分鐘想要採取犯規戰術,如果處理不當如今也很容易被判違體,所以說並不是所有違體犯規都是針對球員的惡意犯規,籃球規則本身的改變是一個方面。

當然出現了4次奪權犯規,確實無話可說都是球員的問題,特別是王驍輝那明顯的伸腿絆人實在非球場該有的動作,性質惡劣,直接判罰奪權驅逐出場一點也不為過。技術犯規突然增多,是因為CBA公司為了樹立裁判當場的權威,禁止運動員、教練員一切言語頂撞、誇張動作甚至是提出質疑,因此技術犯規數量直線上升。

吹罰多並不意味著爭議會變少、比賽會變得公平,正是因為哨子增多,出現有爭議的判罰就會越多。在本賽季的比賽中,已經出現了多次球員或者是教練員不滿裁判判罰而怒懟裁判的情況,而裁判因為被賦予更多權利對於吹罰變得更為隨意,使得比賽的質量嚴重下降。從側面來看,雖然裁判員的權威得到了保障,但是球員與教練員之間對於比賽的掌控權則變得可有可無,比賽難免會進入到由裁判主導比賽的局面。而真正應該起到主導比賽作用的球員與教練,則很大機率會淪為陪襯。

接下來CBA公司應該考慮,既要保證裁判權威,又要對裁判的誤判漏判進行監管。如若不然,只會讓球員、教練、俱樂部的反應越來越大,讓球迷越來越反感。裁判成為主導是聯賽的本末倒置,嚴控球員的惡意犯規動作,並讓比賽迴歸本質才會讓球迷欣賞到更精彩的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