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瘠”土地緣何“長出”籃球壯苗?

  新華社銀川7月23日電(記者馬思嘉、馮開華)王風強臨行去直播寧夏第五屆農民籃球爭霸賽前,妻子把賣牛掙到的五千元錢給他作為路費和吃住費用,並叮囑道:“籃球是正能量,你要把咱寧夏籃球傳播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貧瘠”土地緣何“長出”籃球壯苗?

 7月21日,寧夏平羅縣選手丁思洋(前)在比賽中進攻。新華社記者馮開華攝

  籃球,被視為寧夏西海固農民的狂歡。儘管曾生活在極度貧困中,他們對籃球的熱愛由來已久。用木板、木樁、鐵圈自制一個籃球架,在跑起來塵煙滾滾的黃土地上撒上白石灰作界,再由各村“高手”組隊打比賽,往往能吸引上萬人圍觀——樹杈、屋頂、車頂、摞起來的凳子……只要是能站人的地方,絕不空著。

  “哪個鄉有比賽,十里八方的人都去看,有人甚至一天不吃不喝坐在那,因為出來了再想擠進去就難了。”王風強說。

  為了回應寧夏農民對籃球的熱愛,寧夏2017年啟動首屆農民籃球爭霸賽,為農民籃球搭建更廣闊的舞臺。如今,農民籃球爭霸賽已成為寧夏品牌賽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這場精神盛宴也愈加“豐盛”。

  在日前於寧夏吳忠市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落幕的寧夏第五屆農民籃球爭霸賽上,除了由國家級裁判和一級裁判組成的專業執裁隊伍、特邀解說嘉賓、達到國家級賽事要求的場館設施外,寧夏22個縣(區、市)派出征戰的農民球員水平也令人驚歎。

“貧瘠”土地緣何“長出”籃球壯苗?

 這是2017年2月10日拍攝的寧夏固原市西吉縣“精準扶貧”杯農民運動會籃球賽。新華社記者王鵬攝

  “農民籃球參賽隊伍這一屆更明顯地體現出年輕化、專業化的特點,有些隊伍是清一色的返鄉大學生,賽事越來越精彩。”寧夏籃球聯合會副秘書長、曾解說過CBA賽事的特邀嘉賓白子焱說。

  從塵土飛揚的鄉村賽事中脫穎而出的單明成已參加過四屆農民籃球爭霸賽,37歲的他是西吉中學體育老師,隊伍裡不少球員都是他的學生。“籃球給了孩子們更好的出路,讓他們考上好大學。現在鄉村體育設施越來越好,這些孩子的水平也越來越高。”他欣慰地說。寧夏體育局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底,西海固地區籃球場(多功能運動場)達到3790個。

  隨著寧夏農民籃球爭霸賽影響力逐漸擴大,從上屆賽事開始,寧夏體育部門就組織對這一賽事進行現場轉播,並配備專業解說。白子焱說,在持續五天的賽事中,每天線上觀看比賽的人數逾12萬,除了寧夏本地觀眾,還有不少甘肅、陝西等西北地區的觀眾。

  像王風強這樣的草根農民籃球主播現場也有好幾名。從去年冬天觀看了一場當地的籃球賽後,王風強就開啟了球賽直播之路,他的“強哥愛籃球”賬號如今有2萬多名粉絲。他家裡養牛、種地的收入,一年不過十萬元。為了支援他的直播“事業”,妻子先後賣了三頭牛,給他買了直播相關裝置,並給他充足的路費和吃住費用。

“貧瘠”土地緣何“長出”籃球壯苗?

 7月21日,寧夏沙坡頭區選手李雲龍(上)在比賽中上籃。新華社記者馮開華攝

  為了節省費用,王風強有時睡在車上,中午有時不吃飯。“比賽打到哪,我就直播到哪,就是希望更多人知道寧夏籃球。”

  還有不少西海固地區球迷“組隊”驅車數百公里去看球賽。50歲的馬興明家住寧夏中衛市海原縣,特意請假放下工地工作,在比賽第二天和另外兩名球迷開車趕來看比賽,三人擠在附近賓館100多元一晚的小房間裡。

  “這是我第一次跨地區看球賽。雖然開銷大,但是現在日子也沒那麼愁了。籃球是我的精神追求,家人都支援。”馬興明說。

  白子焱說:“寧夏球迷對籃球的熱愛很純粹,球迷的專業化程度也在提高。前兩屆比賽還有球迷給其他地區球隊喝倒彩的情況,現在是寧夏籃球一家親,球迷們給兩邊一起加油。”

  編輯:丁文嫻 許仕豪 鄭直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48 字。

轉載請註明: “貧瘠”土地緣何“長出”籃球壯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