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遠的晨星掛天邊
桃山湖上北風寒
一群少年冰上飛
身輕如嬌燕
遙遠的山城
冠軍的搖籃”
在黑龍江省廣闊的土地上
人口不足百萬的七臺河市
小得常被人們忽略
但中國迄今為止
獲得的13枚冬奧會金牌
有6枚來自七臺河培養的運動員
這裡走出過
十位短道速滑世界冠軍
累計獲得170多枚世界級金牌
這裡的冠軍密碼
是什麼?
如果說短道速滑
是七臺河的城市名片
一點不為過
那裡有專為短道速滑
譜寫的歌曲:《晨星》
進入七臺河市體育中心
能看到從七臺河走向世界的
運動員的圖片和影片資料
當地還專門在一座高塔裡
建立了短道速滑冠軍館
記錄著七臺河的短道速滑故事
20世紀90年代
七臺河籍短道速滑
女子運動員張傑
在世錦賽等大賽中
斬獲金牌
成為七臺河走出的
第一位世界冠軍
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
來自七臺河的楊揚實現了
中國冬奧會金牌零的突破
隨後王濛接過了接力棒
在2006年都靈冬奧會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上
均有金牌入賬
此後範可新、劉秋宏等人
相繼在世界舞臺上斬獲金牌
難以想象
培養出這麼多世界冠軍的七臺河
直到2013年
才擁有自己的室內滑冰館
下圖這座
破舊不堪的籃球館
曾是七臺河短道速滑事業
起步的地方
上世紀70年代
由於七臺河沒有室內冰場
運動員冬季
在這座籃球館外的
空地上澆冰訓練
晚上住在籃球館的看臺下面
當時帶領隊員訓練的
是已故教練孟慶餘
因為沒有澆冰機器
孟慶餘凌晨2點就要起床澆冰
把一個大鐵桶
放在爬犁上當作水箱
人拉著爬犁走
零下三四十攝氏度
裹著棉衣拉起一噸多重的水箱
一場冰澆下來
凍得上牙直打下牙
因此當地人們都稱呼孟慶餘是
“瓦匠教練”
白手起家,自力更生
從1985年開始
七臺河速滑隊雖然可以到
哈爾濱借滑冰館訓練
但由於訓練經費緊張
孟慶餘和隊員
只能在訓練基地附近租用民房
16平方米的棚戶房裡
擠著30多個孩子
由於屋內潮溼
教練和隊員身上都長了疥瘡
為延長上冰時間
在哈爾濱的集訓隊員
甚至在凌晨訓練
如今七臺河市的
第二、三、四代教練
都是當年隨孟慶餘訓練的學員
能吃苦、執著追求
成為他們共同的特點
從冰上起步
以冰雪作梯
以短道速滑為代表的
冰雪體育事業
為七臺河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
近年來許多從七臺河
走出的運動員
回到家鄉擔任教練
比如張傑透過短道速滑訓練
幫助殘障孩子康復
作為國家短道速滑訓練基地
七臺河透過“體教結合”模式
建立了11所短道速滑特色學校
併成立了七臺河職業學院
短道速滑訓練中心
和張傑冰上運動學院
全市在訓運動員達到400多人
2021年
黑龍江省短道速滑青年隊
正式落戶七臺河
繼續為冬季運動
壯大後備人才儲備
七臺河市的體育人
就是在不斷與嚴酷環境
作鬥爭之中
傳承出了
能吃苦不怕難的拼搏精神
成為中國短道速滑事業的
一面旗幟
這便是七臺河短道速滑
人才輩出的密碼
記者:王君寶
編輯:季嘉東、鬱思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