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場邊,郎平說,“每一次比賽,我們的目標都是,升國旗、奏國歌”。
銀幕上,當國旗又一次升起,國歌再一次奏響,前後左右的觀眾,握緊的拳頭終於放鬆了,他們笑了,也哭了。
圖說:電影海報
昨天,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以及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原名《中國女排》的電影《奪冠》正式上映了。
四場比賽
電影用四場比賽,串聯起中國女排三代人的傳承。第一場,1980年大年三十的訓練賽,國家隊女排對戰當時的全國男排冠軍江蘇隊,女排負。但那一代女排訓練之艱苦,之刻苦,之永不言棄,已躍然銀幕。第二場,1981年大阪世界盃決賽,中國隊對戰日本隊,中國勝,並贏得了中國三大球第一個世界冠軍。宋世雄那鏗鏘有力、極具辨識度的解說,一下子將觀眾帶回了那個激情澎湃、陽光普照的年代。第三場,2008年北京奧運會小組賽,中國隊對戰當時主教練是郎平的美國隊,中國隊敗。郎平和那一代中國女排在那一刻所經歷過的掙扎,令人心疼。第四場,2016年裡約奧運會四分之一淘汰賽,中國隊對戰東道主、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隊,中國隊勝,並最終獲得了當屆奧運會的金牌。朱婷、徐雲麗、張常寧、魏秋月(姚迪飾)、林莉、劉曉彤、顏妮、惠若琪、丁霞、袁心玥、龔翔宇,這些曾經我們熟悉的身影,時隔多年重新回到“賽場”,復刻的比賽,卻同樣叫人看得揪心,幾乎要忘記這只是一部電影。
徒手:惠若琪、朱婷海報
這四場比賽,使用了完全不同的色調和拍攝手法。大阪世界盃,通篇使用昏黃而懷舊的影調,並多次將現場畫面與黑白電視轉播的畫面切換。2008年和2016年的比賽,隨著轉播技術的升級換代,整個畫面都更加明亮,鏡頭切換也更快更密,極具衝擊力的慢鏡頭和大特寫則為觀眾提供了更多真正轉播來不及呈現的細節和情緒。如果可以類比,《奪冠》相比中國觀眾熟悉的《絕殺慕尼黑》,哪怕只比較比賽場面和動作設計,都不輸分毫。
兩個“郎平”
大半年前的預告片,鏡頭寥寥,也能讓人一窺鞏俐“連背影都會演戲”:郎平常年傷病造成的高低肩,微微含胸的慣性姿態,全都傳神復現。但畢竟,相比郎平,鞏俐身高矮了不少,有人會為她面對的挑戰捏一把汗。
為了演好郎指導,53歲的鞏俐不僅每天訓練排球,和女排運動員們深度接觸,還提前數月前往女排訓練基地和比賽現場,貼身觀摩。當郎平在教練席排兵佈陣,鞏俐便在場側專注觀察,還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不時記錄,認真得就像一位備考學生。終於,她再次交出了令人信服的表演,明明相貌並不一樣,但當鞏俐站上賽場,儼然就是那個運籌帷幄、霸氣側漏的“郎大將軍”。從背影,到眼神,再到豎起的大拇指,活生生一個“郎平”,令人拍案叫絕。
與鞏俐不同,影片中的另一個“郎平”,或許並不很需要貼身觀摩,她甚至身形也很高挑,五官還跟郎平有幾分相似——“球員郎平”正由郎平的女兒白浪扮演。在媽媽的兩次鼓勵之下,這個從未演過戲的女孩努力去塑造她心中,也幾乎是全國球迷心中的偶像。為此,白浪1個月內減重30斤,從零開始學習表演。最終,出演這部電影也成了母女倆之間奇妙的繼承:“我媽媽從來沒給我講過她年輕時候的故事,感謝《奪冠》給我機會飾演年輕時的媽媽,我終於知道了,她和她的姐妹年輕時有多苦、多棒!”(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孫佳音)
馬上評:真人 真情
“因為我來過,淚與笑都是獲得。別害怕墜落,灰的天總會清澈。
用微笑面對蹉跎,看我光明和磊落。仰望著,夜空最亮的星火……”
放映結束,場燈亮起,歌聲傳來,伴著40年來女排走過的路,伴著那些珍貴的歷史資料,那些曾經帶給我們太多歡樂、欣喜和驕傲的一次次得分,一場場勝利,空靈又溫暖,讓人捨不得起身離開放映廳。電影院裡,哽咽之外,還有人偶爾忍不住尖叫、吶喊、鼓掌。
圖說:《奪冠》憑藉真誠的創作態度和對中國女排真摯的愛,讓我們一次次收穫感動和振奮,收穫光榮與驕傲
如此“沉浸式”體驗,是因為電影透過畫面角度切換,透過鏡頭語言的剪輯,拍出了比賽的激烈和焦灼,帶給我們飽滿的視聽享受。是因為從全國上萬名排球運動員中海選而出的上世紀80年代女排隊員,神形兼備。隔網而戰的對手裡甚至“藏著”日本名將中道瞳。是因為“中國女子排球隊”就是這部電影赫然的領銜主演,當朱婷、惠若琪、張常寧、袁心玥等親自上場,矯健的是步伐,更是帶動了觀眾觀影的心情。那場被還原的中巴大戰裡,傑奎琳、馬列安妮、帕烏拉·佩奎諾,也都是世界排名數一數二的運動員。
與其說用“真人”復刻真實,不如說《奪冠》憑藉真誠的創作態度和對中國女排真摯的愛,讓我們一次次收穫感動和振奮,收穫光榮與驕傲。
中國女排,有你真好。(孫佳音)
【來源:新民晚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