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場內外氣氛溫馨,空蕩球館有些冷清,重啟後的CBA有驚喜也有遺憾

賽場內外氣氛溫馨,空蕩球館有些冷清,重啟後的CBA有驚喜也有遺憾

時隔151天,CBA聯賽終在6月20日於青島與東莞兩大賽區重啟。作為國內首項恢復的職業體育聯賽,肩負著外界廣泛期許的CBA繪製了一幅萬物復甦的溫馨畫卷——官方釋出的賽前海報上,醫護人員、快遞員等在抗疫中作出重要貢獻的人群代表站在了球星們的身旁;比賽賽前設立一分鐘默哀環節,以銘記在抗擊疫情鬥爭犧牲的烈士與逝世的同胞;粵晉一役中,獨臂少年張家誠作為跳球儀式嘉賓走進了夢中的籃球聖殿……

“複賽的社會影響已超越了籃球運動本身。”作為中國籃協主席,姚明比任何人都明白,CBA複賽背後的深遠意義。為了這一意義,聯賽作了太多割捨,從大幅縮水的季後賽賽程,到賽會制加空場的特殊賽制。複賽期間,無論球員、教練、技術官員還是媒體記者,均經核酸檢測後被“隔離”在從酒店到場館的封閉區域內。賽後的混合採訪區僅向極少數持權轉播機構開放,僅為其餘媒體保留時間極為有限的新聞釋出會進行採訪——這一切變化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著每一位參與者,如今CBA的賽場內外與以往並不相同。

為了消弭過於懸殊的差異感,CBA聯盟幾乎嘗試了力所能及的一切。空蕩的球館內,座椅上擺放著毛絨玩具,靠背則被套上各隊球衣,場邊的LED螢幕上滾動播放著球迷們在家中看球的場景,配以現場觀眾的模擬聲,儘可能讓球員們感受到,他們並非在孤身拼搏。最特別的設計則是在賽會制的基本賽制下,保留了名義上的主客場賽程——比賽的場地雖是同一座球館,但現場MC(主持人)的臺詞與音樂風格會根據“主隊”的不同而變化。北京隊後衛方碩總結為“親切”,“雖然在青島,但現場還是能聽到進球后的慶祝音樂和熟悉的口號,還是能感受到主場氛圍。”

然而在另一面,即便隔著電視螢幕,仍能輕易感受到如今所上演的比賽與往日不同。反覆放送的球迷噪音並不能讓現場氣氛產生波瀾。同曦“主場”迎戰廣廈一役中,當小將李泓澎一分鐘內連續命中三記三分球,在現場MC激情洋溢的一陣吶喊後,緊隨而至的卻只有其隊友聲量有限的歡呼與並不真實的“球迷助威聲”。場面難免有些尷尬,自然也不可能如往日般令“客隊”感到壓力倍增。這或許有些吹毛求疵,但事實就是,主客場的設計雖頗費心思,卻依然無法改變空場所帶來的冷清。人們如此切實地感受到球迷對於職業體育的重要。在多數下午場的比賽中,前往現場的記者往往不足十人,即便加上場邊的工作人員,以及前來觀察對手的非比賽隊球員及教練,也不過數十人。放在往日,即便是在球市最差的CBA球館,觀賽人數也很少低於千人。更何況,助威、歡呼本就不是技術官員、媒體或是球員們的職責,再精巧的設計也無法彌補客觀條件下的巨大落差。

“空場比賽對於氣氛多少還是有些影響的。”與絕大多數受訪球員、教練一樣,同曦隊主教練崔萬軍說得頗為婉轉。從積極的一面來看,冷清的氣氛帶來了特別的體驗,那些過去在嘈雜的球館內根本無法聽清的聲音如今變得異常清晰。無論身處看臺或是電視機前,球員對判罰的抱怨,教練對球員的呵斥,裁判向球員作出的解釋……一切彷彿就發生在球迷們的耳邊。

從球員的賽後反饋來看,空場倒不是最難習慣的因素。畢竟,對於多數中國球員而言,這樣的寂寞早已在成長過程中經歷過,在他們站上職業舞臺前參與的賽事通常也乏人問津。而被球員們談及最多的不適,其實是比賽時間——為壓縮賽程,複賽第一階段每日均有五到六場比賽上演,其中最早的賽事被安排在上午11點,僅有兩場在夜間開賽。“過去聯賽基本都是晚上開始,現在很多時候卻得下午比賽。”在上海男籃後衛羅旭東看來,這多少會讓球員難以迅速“興奮起來”。不過,羅旭東並不認為這會對比賽產生太多影響,“看看比賽的強度就知道了。”這一觀點也得到了深圳隊前鋒顧全的認同。“有時我們也會在中午訓練,為了適應比賽,球隊也專門進行過適應性調整。作為職業球員,應該去克服這些困難。”


作者:謝笑添
編輯:穀苗
責任編輯:沈雷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來源:攝影/Osports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84 字。

轉載請註明: 賽場內外氣氛溫馨,空蕩球館有些冷清,重啟後的CBA有驚喜也有遺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