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關於外援存在的必要性,以及他們對 CBA本土球員的影響,早在去年就有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著名籃球運動員斯科拉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斯科拉是中國球迷的老朋友,他不僅是姚明在 NBA火箭時期的隊友,而且還是曾經效力過上海隊和山西隊的前 CBA外援。所以對中國籃球斯科拉也有非常清晰的認識和了解。
斯科拉關於 CBA外援數量的建議:
在一次採訪中,斯科拉談到了 CBA限制外援使用人數的問題。斯科拉的觀點是 CBA不建議限制外援的數量,開放外援是一種利用政策,吸收更多優秀外援進入 CBA聯賽,從而激勵中國本土球員。當外國球員的數量被限制後,中國本土球員就會有一種穩定的感覺,因為無論他們進步的速度是快是慢,他們都能踢球,都有機會比賽,沒有競爭和奮鬥的意識。Scoral認為,中國籃球不需要200名優秀球員,而只需要12名優秀球員。
很明顯,斯科拉的提議和華班的想法完全相反,他的提議既大膽,又有可能取得成效,但就目前中國籃球的發展階段而言,是不敢嘗試的。這是因為我們的本土球員根本無法抵禦來自外國球員的競爭衝擊。
所以究竟是華班對於本土球員能力的提高更好,還是更多地吸收外援才能激發本土球員奮勇向上的慾望?這一問題需要以辯證的思維來闡述,任何事物都沒有絕對,任何選擇都有其兩面性。有必要在 CBA引進外援,但他的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的確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不是能力強的外援能夠起到積極作用的,而是外援+本土球員+球隊+聯賽的串聯與配合,才能使球場變得更好。
從個人觀點來看,我認為全華班並非中國籃球的發展之路,全華班也不一定能使本土球員的實力得到顯著提高,但如果不控制外援的數量,也不切實際。因此,從實際出發,我認為 CBA應該採取更合理的外援使用方式,既讓本土球員有危機感,又讓本土球員有更好的歷練,這需要聯賽、球隊、以及球隊教練三者的共同努力,營造這樣一個合理的競技環境,讓外援的積極作用更加凸顯,讓優秀的本土球員能夠與外援在戰術地位上平分秋色!
外國球員可以帶來更高的對抗水平,這是本土球員之間不可能做到的。
不知大家是否能記得起武林為背景的影視作品中總有這樣一幅畫面,即高手之間總喜歡與高手之間進行切磋,這樣可以讓自己進步。實際上競技體育的賽場也是有這種邏輯存在的,只有和高手們切磋,才能讓自己進步,才能讓自己看到差距並主動去縮小差距。
而且外援就是一般 CBA球員都能接觸到的高手,如果能和外援球員進行切磋,那麼對於 CBA本土球員來說是一種磨鍊和提升。外國球員在對抗性上,比賽節奏等等都是本土球員所不具備的,如果他們總是和本土球員做比較,那也沒什麼進步可言,因為彼此之間都是半斤八兩,沒有誰比誰更強。
全華班簡直就是“閉門造車”,這完全不符合籃球發展的大趨勢。
按照你的描述,這意味著讓 CBA全華班來比試一下,其實這一點並不符合籃球的發展趨勢。現在是一個多元的時代,籃球也在多元的發展,但發展的基礎是溝通、接觸,只有與世界籃球接軌,我們的籃球才能更好的發展,這是一個永恆的真理。
假如 CBA所有的球隊都變成了全華班的球隊,那就是閉門造車,自行其是,即使打得再好,也沒有什麼積極意義,因為這對中國籃球沒有任何意義,本土球員在資料和戰術上的地位也許會在聯賽中得到提升,但他們的能力和抗壓能力仍然是國內水平,沒有更好的交流,就沒有更好的進步。
這一原理適用於任何領域,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需要不斷的交流與碰撞,以相互促進與發展。所以全華班根本就不現實,不但不利於球員的進步,更不利於中國籃球的發展,反而會使中國籃球的發展出現停滯甚至倒退!
有的人進來,有的人出去。這一點在籃球領域也是一樣的,我們引進外援,就是要使它能發揮積極的作用,現在我們要考慮的不是外援的必要性,而是如何使它合理地存在,因為外援的存在是必然的,而且是不會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