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美團網CEO王興在社交平臺發文,對國足進行吐槽,“我第一次被中國有些行業標準之低所震驚是98年在清華上體育課時。男生三千米成績在12分鐘之內就滿分,不少同學做到了,我也接近。與此同時,中國男足考核球員12分鐘跑,有些外籍球員可以跑三千大幾接近四千米,卻有好些本土大牌球員跑不過及格線兩千八或兩千九。專業球員跑不過清華普通男生!”
此番言論一出引發網友熱議,大多數網友認為王興的例子舉得不恰當,有譁眾取寵之嫌,“98年國足水平還可以的,4年後直接進了世界盃,很多人都具備去國外踢球的水平。現在國足體能確實沒問題,但未必踢得過當時的國足。”有網友認為,“國足的體測是高強度變速跑,與學生跑步並不相同。”
中國足協在1994年職業聯賽成立之後,每個賽季前都會對球員進行統一的體能測試,其中包括12分鐘跑,在測試地點是高原海埂的情況下,將2900米作為“生死線”,3100米作為及格線,3300米作為“免測線”。中國足協隨後選擇用“相對科學”的YOYO體測來取代“簡單粗暴”的12分鐘跑,目的就是要在運動員達到體能極限的時候,持續進行加速、減速、急停的動作,來檢測球員的耐力。最為主要的形式,就是20米折返跑。
2011年,以12分鐘跑和YOYO為代表的海埂體測,退出了歷史舞臺,那些備受體測折磨的球員,終於鬆了一口氣。
還有網友舉出中國短跑名將蘇炳添的例子來反駁,“你能說蘇炳添不如中國大學生?”“亞洲飛人”前陣子在網上曬出3000米跑13分38秒的成績,被網友嘲笑為“負重跑”。
王興對國足公開發表評論並非首次,他曾在公開採訪中用足球比喻美團的發展,“幾乎每一個行業都存在著兩個甚至更多的玩家相互競爭,這兩種競爭分為足球式競爭和拳擊式競爭,前者的目標是把球踢進球門,後者則是將對方打倒。”王興認為,“美團點評的競爭是足球的競爭,目的是把球踢進對方的門框裡去,並不是為了把對方剷倒,中間一些過人、剷球、假動作的行為可以理解。”
去年世預賽國足1比2不敵敘利亞,王興連發數條相關評論,“我就不信了,咱們全國14億人,難道還找不出11個會踢球的?您還真別說,不尊重科學,沒有好的制度,還真就搞不定。”
2019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美團創始人王興以519.7億元名列38位,美團APP跨界入局,在顯著位置開設健身入口,包括健身鍛鍊、球類運動、武術格鬥、休閒運動四大類,細分運動專案達2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