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錯的,躺下;站著的,才有資格講話。”
擂臺上,69歲的馬保國屬於躺下的一方,似乎註定再沒資格講話。而隨著他倒地,包括詠春拳、八卦掌等在內的中國傳統武術,再一次受到眾人非議。
而在上海市八卦掌協會大樓的過道牆壁上,掛著一幅合影。那是《一代宗師》的武術指導一行,專程拜訪宮廷八卦掌第五代掌門人、上海市八卦掌協會會長王翰之,討教八卦掌的招式要義。
《一代宗師》裡,梁朝偉扮演的葉問和章子怡飾演的宮二,糾結纏綿割捨不斷。葉問憑藉詠春笑傲江湖,而宮家的64式八卦拳終其一生也無敗績。
儘管在真正歷史中,詠春與八卦掌並沒有那麼深的糾纏,但這兩派功夫,至今被奉為傳統武術裡的實戰翹楚。當面對傳統武術被質疑得體無完膚時,79歲的王翰之說:“那個太極拳師丟中華武術的臉,甚至於讓國人和中國文化蒙羞。”
01.一橫一豎
“別跟我說你功夫有多深,師父有多厲害,門派有多深奧。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錯的,躺下咯。站著的才有資格講話。”——《一代宗師》葉問
武術究竟是花拳繡腿還是具備強實戰能力?在這場已經持續了多年的論戰中,各執一詞的雙方,依舊沒能得出一個明確答案。而接連曝出的各種訊息,讓傳統武術再次遭遇信任危機。這種質疑,也讓詠春拳的傳人黃念怡與八卦掌傳人王翰之憤憤不平。
有美國友人向王翰之調侃,“中國武術怎麼不行了?”得到王翰之強硬的回擊,“太極拳不能代表中國武術。中國武術博大精深,並不是只有一個拳種。那個太極拳師丟中華武術的臉,甚至於讓國人和中國文化蒙羞。”
王翰之六歲隨父習武,得八卦掌嫡傳,也成為現在唯一的衣缽傳人。八卦掌亦名八卦拳,早先為宮廷御用,開山宗師是清朝武林大家董海川。董海川收尹福為徒,尹福又將弟子宮寶田帶入宮中。宮寶田苦練拳藝,獲封四品帶刀侍衛,成為八卦掌第三代大師,他也正是《一代宗師》裡宮羽田的原型。清朝衰亡,宮寶田受邀赴煙臺富紳王家謀事,用十餘載時光將八卦掌教授給王家公子王壯飛,也就是王翰之的父親。
上世紀40年代,王壯飛帶家人來滬定居,當時為了謀生,便開始設點教拳。王翰之6歲開始跟隨父親練武習文,並憑藉出人的天賦,終有所成。王翰之成名後,王家父子驚動了上海武術圈,上門挑戰者或拜師學藝者絡繹不絕,二人也贏得“八卦二絕”的美譽。
改革開放後,王翰之攜妻帶著200港元闖蕩世界。初抵澳門時,王翰之隻身向當時最大的武館下“戰書”,傳言不出幾秒就將比自己高出半個頭的威猛大漢打趴倒地。這一戰打出了名氣,不斷有拳師慕名而來,泰拳、空手道、詠春……最多時一天五戰,他無一敗績,不少對手當場拜師。按照澳門當時的規定,要辦身份證必須住滿一年,但沒過多久,警察局長就親自帶著辦理身份證的申請書找到了王翰之。
正如葉問所說,習武之人都有這一股爭強好勝的勁兒,儘管現在大家嘴上都說著要修身養性,不爭第一,但真要是在江湖上立足,最後還是要靠功夫說話,倘若真沒兩把刷子,也就不會有底氣了。
“你看,像我這樣扣著手,一下就可以插到對方喉嚨了。這樣發力他才會痛,不打痛對方有鬼用啊!”黃念怡正在摳著弟子的動作。只要多聽一會兒,就能發現黃師傅的每一句教導,都奔著一個目標:如何最快的攻擊到敵人要害。詠春拳的思想裡,對實戰的重視可見一斑。
“我們除了練基本功之外,其他的目的都是要練到學生能打為止,因為能打才能保護自己,武功必須以這個為重心。”當騰訊體育問起黃師傅詠春拳實不實用,他肯定地說。黃師傅黃念怡,是聞名南粵武術界的“米機王”詠春拳的傳人。
說起米機王的由來,有一段故事。黃念怡的爸爸叫黃滬芳,黃滬芳自幼學習西洋拳擊,後拜師佛山詠春拳第八代傳人黃禎宗七年藝成,研發出自己的黃氏詠春。作為中山大學第一屆畢業生,黃滬芳畢業後被分到了糧食廠當會計。粵語稱糧食加工機器為米機,於是特別能打的黃滬芳就被封了米機黃。廣東人說話黃王不分,傳著傳著,就變成了“米機王”。
對於詠春的實戰能力,黃念怡師傅相當自信,而且這種自信,看上去完全有理論的支撐。“詠春的技術一定是更好的,因為直線最短,而我們都是在研究如何在子午線上用直線出拳,我們不停在研究這件事情。“這就很像甄子丹的觀點:武術是很科學,很透明的身體技能。武術是一種數學和演算法。”
兩人對壘,有兩條直線一條子午線。人的頭頂到下陰,這條謂之直線。而連線對打二人這兩條直線的引導線,就是詠春拳極為看重的子午線。葉問大師曾說過:“重防守的人看住自己的中線,重進攻的人盯著對方的中線,而攻守平衡的人,注重這條子午線。”
兩人間最短的攻擊路徑找到了,剩下比的就是出拳速度,“出拳時,搏擊的拳手有慣性,他們出拳前要蓄力,拳打出去後又要收回來才能打第二拳。我們詠春就是不要這些慣性,在研究怎麼克服這些慣性。如果都比衝拳,我們一定是最多的。這個理論上一定成立。”
02.關公戰秦瓊
“人家宮家六十四手千變萬化,你們詠春就三板斧。攤、膀、伏,你怎麼打啊? ”
“三板斧就夠你受的了。”——《一代宗師》葉問與劉家勇的對話
很多人提起傳統功夫,或許都受到了武俠小說或功夫電影的影響,腦子裡想到的都是像葉問一樣打出的讓人眼花繚亂的套路,而這是他們質疑功夫實戰能力的某種根源。
說來有趣,在詠春拳起源故事裡,更多人公認的是發明者是一位叫做嚴詠春的女子,換句話說,詠春便是古代的女子防身術。既然是女子防身術,就是要做到能讓體能處於劣勢的人,遇到危險仍然能有機會以弱勝強,快速制敵,而這也是影視作品中的經典橋段。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詠春或者某些傳統武術能不能打的一個答案。
“對詠春的實戰能力當然有信心,但傳統功夫這個東西不是為了比賽或者競技,是為了防身、保護自己。講求的是對打的時候,我不死,你死。而競技和比賽永遠講的是點數,而且有他的規則,兩樣東西完全沒有可比性。傳統功夫肯定有格鬥,只是我們現在沒有人這樣追求,如果追求實戰,一定是可以的。但如果按照體育比賽,詠春和搏擊誰能贏,真不好說。“佛山詠春拳會館的梁家銘師傅,跟隨葉問的早期弟子倫佳師傅學習詠春,對於詠春的實戰能力,尤其是與所謂搏擊或格鬥的對比,觀點很中肯。
傳統武術和現代搏擊的對比,也許永遠是關公戰秦瓊般的一廂情願,兩位師傅都提到了能不能打最重要的一個前提。梁師傅說:“什麼拳都是兩隻手兩隻腳,怎麼打都是這麼打,真正要打的時候,看得的是體能,看的是反應,看的是功底。如果你沒有力量,你用什麼功夫都沒有用。“
詠春還有比搏擊和格鬥更為獨到的優勢,“相對來說,詠春確實適合的人體結構更加廣,更大眾化一點。防身技,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要體能很好才能練吧,那樣就失去意義了。而且以前中國人那麼矮小,肯定需要一些套路或者方法才能和外國人對抗,這也是功夫的意義。”
至少,要是真練好了,肯定不是花拳繡腿。梁師傅說:“很多人對武術有誤解。簡單點說,以前的人練拳都是為了保護自己或者保護整條村子的。“甄子丹說:“中國文化是很厲害的,本來只是一拳,但那支筆、那些詞把它神化了。”
黃師傅則笑著留下一句感嘆,“電影都是故事啦。”
03.正道
“人要往遠看,過了山,眼界就開闊了。但凡一個人見不得人好,見不得人高明。是沒有容人之心。咱們宮家的門坎高,但是不出小人。”——《一代宗師》宮寶森
作為一代宗師,王翰之格外看重人的品性。
在入門徒弟裡,真正得到他親自授業的不多於50人,這些徒弟裡面,現在過半數都已是為人師表,成為八卦掌的精英傳人。王翰之認為,精於藝,更要臻於道。無論打拳、練字,都須遵循得當且純正的中正之道,做人亦如是。“堅持正道才能練成真本事、達到高境界,才能行得遠。”他直言,“中國武術博大精深,如今走向落寞,沒大力提倡正道是原因之一。”
另外,王翰之也尤其注重徒弟的學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八卦掌也是一門現代科學。現代計算機採用1和0的二進位制,64式八卦掌的核心直圓相通。”王翰之說,“學武之人,需要對文化有一定的瞭解和感受,文盲是無法在武功上有大造詣的。”
“文韜武略,動靜皆宜,是中國武術人所向往的境界。中華武術的門派拳法,其背後都有各自的一套哲學作為基礎。八卦掌的拳理來源於《易經》,直圓相成,周流旋轉,有深厚的哲學內涵。不同於拳擊、空手道的直來直去,也不認同搏命式的莽撞打法,八卦掌不招不架,並非純粹力的抗爭,而是將大自然的現象和哲理融入拳法,在不聞不問、不知不覺中形成攻擊,遊刃而有餘。”
04.見眾生
“習武之人有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一代宗師》宮寶森
宮二在與葉問的最後一次見面時說:“我見過自己,也算見過天地,可惜見不到眾生。這條路我沒走完,希望你能把它走下去。”隨後因為宮二病逝香港,因一生信守誓言,不婚嫁,不留後,不傳藝,宮氏六十四手也便失傳了。而葉問卻將詠春開枝散葉,做到了真正的見眾生。
由於有了電影的推動,詠春在民間尚算活躍。黃師傅就說,“我開武館開了19年了,練拳的人數一直是上升的。一個是電影啊、李小龍他們的宣傳,還有就是以前重文輕武的風氣太盛了,小朋友都被逼著去讀書,讀的人都呆了。現在風氣稍微放開一點,很多家長希望小孩子陽光一點、健康一點,所以願意送過來。”
詠春包括所有傳統武術,其實是強身健體的好手段,也是現代人選擇練武的一大原因。“現在來說,練武術練功夫主要是強身健體為多了。”在廣佛一帶的詠春拳館,大多數時候主力學員是小朋友、女士。
為了更好的生存,這些老派的詠春師傅也在改變著自己,梁師傅就沒有固執的守著舊時候學拳的方法。“說詠春重實戰重對練,但其實以前一開始練動作還是練的相當多的。對於現在的人,老是練動作太枯燥了,所以我就加大了讓他們對打對練的比重。”
相比較於詠春而言,八卦掌在三十多年前便走出了國門。此前,王翰之受邀訪問紐約,以76歲高齡登上聯合國中文日的舞臺,他還聯合了上海文廣旗下的《中華武魂》一同打造弘揚中華武術和傳統文化的廣電節目。
而事實上,能夠連續受邀出訪紐約參加聯合國中文日活動,也緣起於他30多年前在紐約的經歷。當時王翰之過招了許多美國職業拳壇裡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他累計20多場沒有敗績。這也在當地掀起了軒然大波,他的事蹟登上了各大報紙的版面。如今,協會大樓的照片牆上,記錄著當時媒體爭先報道的盛況。現如今,八卦掌在美國和加拿大的普及度也在日益提高。
05.續燈
“武學千年,煙消雲散的事兒,我們見的還少嗎,憑什麼宮家的就不能絕。葉先生,武藝再高高不過天,資質再厚厚不過地。人生無常,沒有什麼可惜的。”——《一代宗師》宮二
宮二的倔強讓祖傳的絕技失傳,而如今傳統武術的頹勢卻並非是一次“人禍”。梁師傅分析說:“我希望更多的傳承吧,詠春拳別在我這裡斷了。以前舊時候,練拳幾乎是唯一的鍛鍊方式,現在就完全不同了。都不說健身和運動那些了,像很多人都去學跆拳道了,尤其是小孩。為什麼?因為傳統武術重在練拳,小朋友站不住,不喜歡練拳。跆拳道都是練腿的,小朋友就特別喜歡。”
“跆拳道還有個優勢,一級一級很明確的,藍帶黑帶各種級別,練起來很有成就感。武術是沒有的,也不可能有,光詠春,每個師傅打出來都不一樣,你到底要用誰的動作作為標準呢?”
講究慢工出細活的傳統武術,似乎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梁師傅還舉了個做飯的例子,”現在的年輕人,什麼都要求快。就好像現在年輕人都不願意自己做飯了,一個道理。做飯多難啊,早上起來先要想菜怎麼搭配,然後還要去買,然後再煲湯,煲好湯再洗菜切菜做飯。叫外賣多容易,夠快嘛。“
當和黃師傅聊到這個話題的時候,他頻頻搖搖頭,“很悲哀啊,你覺得是不是很悲哀?”好在,黃師傅、梁師傅們還在堅持,詠春拳的火種還在燃燒。黃師傅介紹:“我在郊區弄一個基地,希望多招一些學生吧,也會跟格鬥搏擊做一些合作,有機會的話指導一些人參加MMA,已經在聊了。”
前些年的紐約之行,讓王翰之五味雜陳。喜的是在美國和加拿大,八卦掌的普及度日益提高,但悲得是在國內,練的人卻並不多。見證了武術的由盛及衰,如何把父親傾心相授的八卦掌精髓傳承發揚,成為王翰之近年來的一樁心事。
“別讓先賢留下的瑰寶在咱們手裡埋沒了。”這是老先生最大的心願。坐落於浦東新區偏東的上海市八卦掌協會總部,此前每週都有會員來練拳,人數大約有兩百人。
“說實話,在海外生活很享受,但八卦掌是先進、實用的拳種,值得普及和發揚,所以我回來。”先生年輕時輾轉於澳門、香港,後定居在新加坡,持有新加坡護照。幾經奔波和努力,2011年,市體育局邀請王翰之任會長,成立上海市八卦掌協會。一年後,先生將歷代秘不外傳的習武秘訣與自己的涵養心得盡萃於《拳道》一書,向大眾闡釋八卦掌的拳理,他希望點亮的這盞燈,能照亮八卦掌的未來,也成為中國武術源遠流長的火種。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有一口氣,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詠春、八卦兩派的弟子們願做這點燈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