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競技體育成為彰顯我國實力的一個方面。我國在各項體育賽事中的優異表現有目共睹,尤其是羽毛球和乒乓球的成績更是在國際上名列前茅,能取得這些驕人成果更是離不開運動員們所付出的艱辛努力。
在實力雄厚的國家運動員隊伍中,有很多運動員成功實現了由參賽者到教練的過渡,並且在教練的位置上訓練出了又一批世界冠軍。
前羽毛球世界冠軍張軍在退居二線之後重新以教練的身份繼續為國家的羽毛球事業努力奮鬥,帶領著一批年輕人重登世界羽壇高峰。
擅長"左手扣殺"的雙打冠軍
現年43歲的張軍來自於蘇州,這個南方漢子自小就比同齡的孩子要健壯不少,特別是在體育上尤為擅長。
不滿10歲的張軍被選中進了蘇州市體校後,被體校老師發現是個打羽毛球的好苗子,開始重點培養。
不久後,張軍在參加省比賽時拿了個男雙第一,男單第二的好成績。自此,張軍陸續進入省體工隊、國家二隊到國家一隊。
張軍的特點在於左手握拍,在雙打中能和搭檔形成完美配合,"左右夾擊"之勢常常令對手只能被動防守,而張軍的攻擊力強,扣殺兇猛,讓對手毫無招架之力,張軍所在的雙打組合因此在國際賽事中屢屢奪魁,張軍也因此得了個雅號—"張一拍"。
1998年,21歲的張軍搭檔張尉拿到了第6屆蘇迪曼杯的冠軍。之後和高凌形成固定組合,開始橫掃各大重要賽場。
在悉尼奧運會上,他們爆冷門為中國隊贏得了奧運會歷史上第一枚混雙金牌,之後又在雅典奧運會上衛冕冠軍,還在世界錦標賽中多次奪得金牌。
然而,隨著兩人體力的減退和高凌的傷病折磨,這組黃金搭檔在之後的比賽中成績不佳,排名接連下滑,最終高凌選擇退役,張軍在07年退居二線後擔任女雙的助教,不久之後又成為國家羽毛球隊男雙組的主教練。
成功逆襲 再創輝煌
前幾年的中國羽壇曾進入一段時間的低迷時期,主教練李永波和蔡振華相繼離開,失去了主心骨的羽毛球隊在運動員銜接上也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象。
老運動員退役,年輕的一代又缺乏經驗,他們急需一位可以帶領大家走出低谷再攀高峰的領路人。
而這個重任也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張軍的肩上。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此時作為羽毛球協會新一代掌門人的張軍不希望自己長久以來熱愛的事業就這樣毀在自己手裡,他費盡心思挖掘有天賦的選手,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全心全意地訓練他們,鼓勵年輕的選手參加比賽積累經驗,很快地,在張軍的帶領下,一批訓練有素的年輕運動員開始斬露頭角。
在身份不斷變化的這幾年,張軍深知自己揹負的責任巨大,壓力也是倍增。他說"永遠發現前一個角色更舒服一些",說明在現在的位置上要操心和憂慮得更多。
自己的體重也隨著壓力逐漸增加到200斤,自己的形象雖不復當年運動員時期的風采,但他造就的新的國羽新生代不負眾望,重拾當年中國在世界羽壇的霸主地位。
在19年的蘇迪曼杯世界羽毛球錦標賽中,年輕的中國隊第11次捧起了冠軍獎盃,大敗之前被看好的日本隊,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這次奪魁不僅振奮了整個中國羽毛球團隊的信心,還證明了以張軍為首的教練隊伍在團隊綜合能力打造方面的方向正確。
在球隊取得的這些驕人成績裡,張軍功不可沒。身為南方人的他,平時看起來沉默寡言,性格溫和,但是在賽場指揮坐鎮時沉著冷靜,思維敏捷,果斷乾脆,行事極具個人魅力也頗具風格。
張軍升任為中國羽毛球協會主席後,在不斷壯大球隊隊伍的同時還將目標放得更高更遠。他和幾位知名的羽毛球健將組織"愛心公益行"活動,將體育活動和慈善公益相結合,鼓勵青少年多多接觸羽毛球等體育活動,塑造良好的國羽形象。
不忘初心,愛情事業雙豐收
張軍的妻子胡妮是我國花樣游泳隊的成員,膚白貌美,也是冠軍出身。兩個人戀愛長達9年,都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個偉大的女人",張軍的事業成功自然也少不了胡妮的支援和幫助。
自2006年結婚以來,為了讓張軍能更安心地工作,胡妮告別了泳壇,在家裡相夫教子。在張軍最艱難的那幾年,夫妻兩人相互扶持,彼此激勵,胡妮給了張軍莫大的關懷和安慰,張軍在取得優異成績之時更是不忘感謝糟糠之妻,兩人無疑是人們眼中的模範夫妻。
實現愛情事業雙豐收的張軍還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他堅信中國的羽毛球隊是一支擁有世界最高水平的隊伍,在接下來的東京奧運會上還會一展雄風,為國爭光。
我們感謝張軍為中國羽毛球事業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將自己所有的青春年華注入自己熱愛的事業並且能始終如一地堅守下去,"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實現了其非凡的人生價值。
踔厲奮發,踵事增華
在追逐前進的道路上從不會一帆風順,必定會充滿坎坷,會有寸步難行的時候。在這個激流勇進的快節奏生活中,不前進就是倒退,往往堅持下來的人才是最終取得成功的人。
"踔厲奮發,踵事增華"不單單只是一句空洞的勵志名言,關鍵在於如何將這種精神付諸於行動,每一座高峰的前面都是一處低谷,只有堅持不懈向上攀登的人才是能站在頂峰看風景的人,也只有面對困難不屈服的人才是最後的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