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豐慶:新聞釋出的臺前幕後

轉眼間,北京冬奧會已經圓滿落幕,北京冬殘奧會即將拉開帷幕。回首本屆冬奧賽事,無論是冰雪賽場上各國健兒的頑強拼搏,還是從主媒體中心伊始席捲全國的冰墩墩“掃貨狂潮”,這屆冬奧會留給我們太多津津樂道的話題。

我從去年9月15日開始在北京冬奧組委總部首鋼園駐場辦公,於今年1月23日正式進入閉環,參與新聞釋出工作。翻看相簿,仔細回憶,這五個月裡,我有幸見證、親歷了北京冬奧會的多個里程碑時刻,並參與了賽時每日例行新聞釋出工作。將腦海深處的記憶碎片和近在眼前的難忘經歷串聯拼接,似乎也可以呈現出一個小小的個人視角的冬奧故事。

郭豐慶:新聞釋出的臺前幕後

去年秋天,我懷揣著熱烈的冬奧夢步入首鋼園,彼時的我既期待又忐忑。期待的是即將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與新的團隊成員共同工作;而忐忑的是,前方的道路不盡明朗,需要我們探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成長道路,找準自己在團隊中的定位,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期冀能為這一國際盛會貢獻一絲綿薄之力。

我的工作是從翻譯外媒涉冬奧報道開始的。我本科學習的專業是英語翻譯,研究生學習的是國際新聞傳播,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在新華社國際部英文室擔任英語新聞編輯,這些學習和工作經歷讓我很快就適應了新的工作。

但隨著深入參與到外媒報道的翻譯中,我才慢慢意識到奧運會本身就是一門極其系統、複雜的學科術語。無論是國際奧委會、各國/地區奧委會,還是北京冬奧組委的各大業務部門,瞭解各大利益相關方對於完成好翻譯、儘快熟悉新環境至關重要。

之所以詳述這段經歷,是因為當我真正置身於主媒體中心,深度參與到賽時的新聞釋出工作時,才深刻意識到這一路的專業知識積澱是多麼重要。直白講,翻譯外媒報道讓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外媒的關切和好奇點是什麼。新聞釋出工作不僅要滿足記者對於資訊的需求,更要最大限度起到答疑解惑的目的。

我從11月22日起正式加入北京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的新聞釋出組。再一次,我需要儘快適應新的工作內容和團隊成員。一如往常,我告訴自己,保持平常心,做好每一份工作,無論這份工作大或小。過往的經歷和經驗都告訴我,細節決定成敗。

從翻譯新聞釋出會/吹風會的媒體通知,到預設媒體提問環節的外媒問題單;從會場外迎接媒體記者,到現場簽到、為記者提供話筒。我從每一件小事做起,一點一點了解了新聞釋出工作的全貌和背後的每一個小細節。

真正給我獲得感的是親自參與了北京冬奧組委新聞發言人亮相儀式的籌備和策劃工作。從調研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新聞發言人亮相儀式著手,我盡己所能為釋出團隊建言獻策。

郭豐慶:新聞釋出的臺前幕後

進入12月中旬,隨著賽事臨近,新聞釋出會逐漸密集起來。這一階段,我參與了新聞發言人的培訓工作暨“秀池工作坊”。三期培訓讓我認識到新聞發言人這份工作的挑戰多麼巨大,發言人在臺前的鎮定自若、處變不驚需要其背後付出不懈努力,需要一個專業周密的團隊共同支撐。令人欣喜的是,隨著培訓工作的深入開展,兩位發言人都漸入佳境,這無疑為賽時新聞釋出團隊的工作注入了強大的信心和動力。

時光如梭,進入1月,冬奧會的腳步越來越近,新聞釋出組的工作節奏再次加快,全面向賽時轉換。如果將新聞釋出工作比作鐘錶,彼時的我們都已經上緊了發條。借用一個英文表達,我們都處於“Eleventh hour”,即千鈞一髮的時刻。巧合的是,北京冬奧會賽時每日例行新聞釋出會的開始時間正是上午11點,是巧合還是冥冥中,不得而知。

為了做好賽時新聞釋出會的籌劃工作,這一階段,新聞釋出組與國際奧委會的宣傳部門共同召開了多次會議。其中,我深度參與了《新冠疫情資訊通報機制和策略》的討論和制定工作。為此,我認真學習了東京奧運會的相關工作機制,並協助發言人準備了與國際奧委會溝通匯報的材料。最終,多數建議得到國際奧委會的認可。而在賽時反觀這一階段的工作,我再次意識到,前期的溝通和設計對於賽時新聞釋出中疫情防控相關的問題起到了指導性作用。

此外,關於賽時新聞釋出會的主題和嘉賓等安排,新聞釋出組也與國際奧委會進行了多輪商討。為特定主題選擇最合適的釋出嘉賓,需要對北京冬奧組委的各業務部門領導有深入的瞭解,對其之前參加釋出會時的狀態和表現做到心中有數。為此,我首先對國際奧委會推薦的嘉賓進行了深入瞭解,認真觀看了相關嘉賓在東京奧運會的每一場例行釋出會。在此基礎上,我再次梳理了中文媒體報道中經常提及的北京冬奧組委的各業務部門領導,盡力做到推薦的嘉賓與國際奧委會的釋出嘉賓職務對等、業務相符。因為只有這樣,賽時雙方的釋出才能形成最佳互補,起到1+1>2的目的。

隨著賽事臨近,新聞釋出會的主題、嘉賓、以及各項細節都逐漸清晰並確定下來。但我們都深知,為了迎接賽時的檢驗,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和實戰演練。

2月1日,大年初一。中外記者陸續進入閉環,主媒體中心逐漸熱鬧起來。為讓中外記者都能感受到北京冬奧會的春節氣氛,歡迎他們跟蹤報道本屆賽事,北京冬奧組委召開了“冬奧·體育·文化”主題新聞釋出會,向遠道而來、風塵僕僕的記者朋友們發出邀請,讓他們能夠feel at home away from home。

為了做好北京冬奧組委的賽時首場釋出會,新聞釋出組提前籌劃,對新聞釋出會的主題、嘉賓、釋出詞、釋出地點、記者邀請、現場同傳、分會場連線等進行了全要素實戰檢驗。首戰告捷,給所有人都打了一劑強心針,為賽時的正式例行新聞釋出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考驗仍在前方。由於冬奧會是國際奧委會聯合主辦城市共同舉辦的,賽時的每日例行新聞釋出會需要雙方共同策劃、共同召開、共同支援、共同出席。這就需要雙方資訊同步及時,應對媒體提問時立場基本一致,發言人配合高度默契。為此,北京冬奧組委與國際奧委會協商,於每日例行釋出會前半小時召開會前準備會,與分會場嘉賓一道,就當日釋出會流程再次進行討論,確保答問分工明確,現場配合緊密。

賽時,根據實際情況,新聞釋出組邀請了北京冬奧組委副主席楊樹安、運動員委員會主席楊揚等熟悉國際話語體系的釋出嘉賓,有效提升了正面資訊的傳遞效果。

郭豐慶:新聞釋出的臺前幕後

楊揚在“冬奧會上的女性力量”主題釋出會上,以“冰雪媽媽”的視角,親切回應媒體的提問。她說:“我希望用冬奧運動員的故事激勵我女兒,我也希望其他女孩能夠變得更加勇敢,在未來追逐自己的夢想。”這一回應令人動容,我想這才是“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最終指向。

楊樹安主席在2月7日的“比賽專案前瞻主題新聞釋出會”上回答媒體關於賽程調整的問題時層次分明,金句頻出。要知道,就在前一天,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可是專程前往延慶賽區,計劃觀看高山滑雪男子滑降專案的比賽。但由於山頂風過大,比賽被迫取消。對此,楊樹安主席表示:“第一,滑雪運動本身就包括了挑戰大自然,包括風在內的大自然。第二,人類要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規律。第三,要盡最大努力保護運動員的安全。”這樣的回應有理有據,溫暖人心,格局可見一斑。

而國際奧委會方面,巴赫主席在2月18日舉行的“賽事總結”主題新聞釋出會上的主動釋出和答媒體問,堪稱本屆賽事新聞釋出會的經典。本屆冬奧會上,各國運動健兒透過精彩表現征服賽場,創造多項奧運紀錄和世界紀錄,這些瞬間自然受到各國媒體的關注。但此前多場主題釋出會的媒體問答無論如何都繞不開深陷“禁藥風波”的俄羅斯花滑運動員卡米拉·瓦利耶娃,儘管國際奧委會新聞發言人馬克·亞當斯已經多次回應,該案件尚未結束,懇請媒體記者尊重一名受保護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和個人隱私。

當然,對於報道奧運會的專業記者,他們追求真相的態度無可厚非。但從新聞釋出會的效果而言,媒體三番五次對同一事件的詰問和鋪天蓋地的同質化報道,無疑對沖了主題新聞釋出會的主動資訊釋放。對此,巴赫主席在國際奧委會“賽事總結”主題新聞釋出會上的回應可謂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

他說:“昨天我在電視上看女子花滑比賽的時候,我感到非常擔心,她(瓦利耶娃)一定承受了非常大的壓力。我曾經當過運動員,我對運動員所承受的壓力能夠感同身受。尤其考慮到,她只是一個15歲的女孩,我看到她在冰場上摔倒,又不斷站起來,鼓起勇氣,最終完成她的比賽專案。你可以觀察她的身體語言,你可以感受到她一定經歷了巨大的精神壓力,也許她寧願放棄這個冰場,不參加這場比賽,這樣就能把整件事情都拋在腦後了。但這並不是事情的結尾,後來我又看到她最親密的陪同人員沒有給予她全面的關懷。看到這些場面時,我們都有些不寒而慄。昨天晚上我一直在想這件事情,人似乎有時真的能夠對自己的運動員表現得如此冷漠、冰冷嗎?我只希望卡米拉能夠獲得較好的支援,包括從她的家人、朋友、以及其他人那裡得到足夠的支援,幫助她度過這段非常艱難的時光。”這樣的回應,態度鮮明,真誠溫暖。

郭豐慶:新聞釋出的臺前幕後

在北京冬奧會的主新聞釋出廳,類似的經典新聞釋出不勝列舉。

本屆冬奧會見證了太多老將的頑強拼搏,超越極限。美國單板滑雪名將肖恩·懷特賽後淚灑U型池,一代傳奇就此謝幕,但他的精神永不落幕!當已經拿過27個世界盃分站賽冠軍的中國冬奧“四朝元老”徐夢桃在賽後身披五星紅旗一次次大喊確認“我是第一嗎”時,我流淚了,沒有什麼比一塊金牌更能告慰這名老將的堅持與付出。

這幾天,我一遍遍問自己:什麼是奧林匹克精神?我想,奧林匹克精神是開幕式現場各國選手齊聚五環旗下時的“更團結”,是他們在賽場上一次次超越自我、突破極限、挑戰自然的堅毅;是為賽事的成功安全舉辦默默付出的志願精神,是閉幕式上各國運動員在鳥巢的電子地屏上圍成一圈,共同起舞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和諧畫面,是一片片閃亮的小雪花匯聚成奧運主火炬“大雪花”的熱情之火。

2月20日晚,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北京冬奧會閉幕式上致辭時,用中文說:“謝謝!中國!”在感謝中國政府和各方面的支援後,他說:“這是一屆真正無與倫比的冬奧會,我們歡迎中國成為冰雪運動之國。”接著他再次用中文說:“祝賀,中國!”

是啊,我們都應該祝賀自己的祖國,祝賀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從2008到2022,我們在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後的十四年裡,再次圓滿安全舉辦北京冬奧會,創造了奧運會的新歷史,用實際行動為國際奧林匹克事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留下了數不盡的有形和無形的遺產。

此刻,我又回想起2月4日的開幕式上,9歲的朱德恩用小號吹響《我和我的祖國》,旋律一響,我的淚水不禁奪眶而出。沒有祖國的強大,就沒有北京冬奧會的成功安全舉辦。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世界需要透過北京冬奧會團結彼此、凝聚共識、打破藩籬、平等競技、真誠交流。只有“更團結”,我們才能“一起向未來”。

(作者為新華社記者 時任北京冬奧組委新宣部工作人員)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229 字。

轉載請註明: 郭豐慶:新聞釋出的臺前幕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