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奪冠》我流下兩行熱淚,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陳可辛

25日《奪冠》上映,我提前來到影院,做了一輪心理建設後,進入影廳準備觀影。

先是遭遇改名風波,然後又因為疫情原因“跳檔”了大半年,陳可辛的這部作品可謂“出師不利”,再加上眾所周知但又不方便直接討論的問題,不難預見這部電影所能呈現的東西是殘缺的。

看完《奪冠》我流下兩行熱淚,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陳可辛

觀影結束後,我忍不住流下了兩行熱淚,一行是被中國女排的拼搏精神所打動,一行是為了致敬陳可辛的不容易。《奪冠》最終只能以這樣的方式和觀眾見面,真是太難了。

和預期一樣,影片雖然已經完成了大部分劇情的敘述,也較好地展示了中國女排的拼搏精神,但實際上並不是一部完整的陳可辛電影,而且殘缺的部分也不只是一些“用處不大”的鏡頭。

看完《奪冠》我流下兩行熱淚,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陳可辛

影片殘缺了些什麼?

曾經鬧得沸沸揚揚的“舉報信”事件,很容易會讓人認為只是一些無關痛癢的劇情被刪減了。

的確,“搶吃雞腿”、“被排球打暈”這些搞笑的劇情,看上去就和女排姑娘們的成長沒什麼關聯,如果只是僅僅當做調節氣氛用的段子,那的確沒有什麼存在的價值。

看完《奪冠》我流下兩行熱淚,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陳可辛

但是,像陳可辛這樣善於講故事的導演,會為了調節氣氛而插入一些“莫須有”的劇情,並不合理。

所以,這些搞笑劇情被刪除是因為如傳聞中“醜化了某個人”,還是因為背後折射了一些“非主流”的思想觀念?根據電影片名由《中國女排》改為《奪冠》這件事,我更偏向於是後者。

看完《奪冠》我流下兩行熱淚,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陳可辛

因為題材是中國女排,大多數人就先入為主地認為這是一部弘揚集體主義精神的電影。

畢竟這些年來,不只是中國女排,幾乎所有的體育專案,在宣傳方向上都很注重集體主義。

團隊專案固然不用說,每個人都是其中的螺絲釘。即使是個人專案,也不能只聚焦在運動員身上,運動員背後的教練、團隊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宣傳物件。

因此,《奪冠》是一部弘揚集體主義精神的電影,是大多數人的心理預期。

看完《奪冠》我流下兩行熱淚,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陳可辛

可是,陳可辛並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

同樣是拍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張徹執導的電影《刺馬》講述了三兄弟的愛恨情仇,熱血又催淚,非常符合大眾觀影的心理預期。

而陳可辛執導的《投名狀》,在兄弟情仇的基礎上加入了對複雜人性的探討,同時還引入了政治陰謀的元素,把影片的格局從“私情”提升到了“大義”。

可見,陳可辛其實是一個喜歡在電影裡夾雜“私貨”的人。

而《奪冠》裡殘缺的,正是陳可辛關於女排隊員的一些個人思考。

看完《奪冠》我流下兩行熱淚,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陳可辛

那麼在《奪冠》這部電影裡,陳可辛在集體主義的基礎上,能夾雜什麼樣的“私貨”呢?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重新梳理一下劇情,理清電影到底有什麼故事線。

(注意:以下部分是高能劇透,未觀影的朋友請選擇閱讀。)

看完《奪冠》我流下兩行熱淚,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陳可辛

如果只有女排和友誼,《奪冠》中規中矩難成經典

《奪冠》以倒敘手法開篇,先是展示了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中美女排對決,然後透過鞏俐飾演的郎平和黃渤飾演的男教練在賽場上的交鋒,拉開了兩人曾經在漳州訓練基地相遇相識的經歷。

這樣的開篇方式直接了當地告訴觀眾接下來將會重點展示兩條故事線,其一是中國女排這個團體的發展史,其二是郎平和男教練的情誼。

看完《奪冠》我流下兩行熱淚,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陳可辛

這兩條故事線自始至終貫穿了整部電影,兩者相輔相成搭建出了《奪冠》的基本敘事框架。

兩人首次相識正是中國女排即將崛起奪得“五連冠”的1981年,彼時兩人都是“不得志”的新人,惺惺相惜後共同幫助對方堅定信念、找準方向,最終和隊伍一起成長為世界級的強者。

看完《奪冠》我流下兩行熱淚,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陳可辛

兩人再次相遇是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此時中國女排因為訓練方式落後等問題正在走下坡路,兩人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但一人是對方主帥有心無力,一人是受制於人無力迴天。

電影透過兩人的多次交心,揭示了中國女排當時的缺點,併為接下來的變革做鋪墊。

看完《奪冠》我流下兩行熱淚,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陳可辛

兩人最後的交集是郎平接管中國女排的前後。因為曾經隊友的離世,郎平最終下定決心回來帶領女排。男教練也深知自己能力有限,所以選擇退位讓賢。

但郎平力排眾議推行的新式訓練方式遭遇了“水土不服”,年輕的女排姑娘們並沒有如期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郎平一度陷入迷茫中。

此時男教練再次登場,幫助郎平對姑娘們進行了心理建設,為女排卸下心理負擔打下了基礎。

最終,中國女排不僅戰勝了強大的巴西隊,更戰勝了一直以來放在自己心頭上的壓力,重新成為了屹立世界之巔的排球強隊。

看完《奪冠》我流下兩行熱淚,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陳可辛

在這兩條故事線構成的敘事框架上,陳可辛遵循了體育題材電影的套路,按部就班地加入了各種“催淚彈”,讓觀眾為中國女排的艱辛訓練感動,為她們陷入低迷傷心,為她們再次崛起而激動。

同時,他透過配角們的支線故事,既豐富了郎平和男教練的個人形象,又完成了新老女排的歷史交接,讓角色和故事都有相對完整的邏輯。

不得不說,在處理時間跨度如此之大的劇情時能如此有條不紊,陳可辛出色的敘事能力可見一斑。

看完《奪冠》我流下兩行熱淚,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陳可辛

不過,如果只有女排和友誼這兩個內容,《奪冠》的立意似乎有點單薄,只能算是一部中規中矩的旋律片,而不是一部能載入史冊的經典。

畢竟這樣的劇情設定並沒有太大新意,也沒有太多值得引人深思的內容,感動就完事了。

而且對中國排球歷史有一定了解的觀眾來說,導演設定的每個淚點基本都能預判出來,一場觀影下來就猶如看了一部紀錄片一樣,會有所感觸但談不上感動。

看完《奪冠》我流下兩行熱淚,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陳可辛

加上個人與集體的討論,電影才算完整

然而,《奪冠》是不是有且僅有這2條故事線呢?

其實從電影開始時,陳可辛對男教練及郎平的狀態進行了詳盡的描述,我們就能發現他的小心思可不止如此。

看完《奪冠》我流下兩行熱淚,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陳可辛

男教練年紀輕輕就被從地方隊抽調到女排國家隊任教,本以為是少年得志,但卻得知老教練給他安排的任務是“陪打”,他一度感到非常失望,並十分抗拒老教練的安排。

看完《奪冠》我流下兩行熱淚,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陳可辛

而郎平是18歲就入選國家隊的天才運動員,為了獲得代表國家出戰的機會,她甚至放棄了考大學,但沒想到自進入國家隊後一直都在“舉鐵”,連正式摸球的訓練都進行不了。

看完《奪冠》我流下兩行熱淚,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陳可辛

兩人都是年少有為的青年,但為了集體利益而不得不順從安排。

雖然最終他們的付出沒有白費,但不得不讓人思考,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否真的就是水火不容?

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矛盾應該如何處理,正是陳可辛在電影裡的“私貨”。

在女排和友誼兩條明線之下,還有一條關於個人與集體的暗線。

看完《奪冠》我流下兩行熱淚,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陳可辛

男教練很明顯繼承了老一輩的作風,在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問題上,他無疑會代表後者。

而郎平則更提倡“先是個人,再是中國女排隊員”的新觀念,她的系列改革措施都是為了讓隊員們除了能打好排球外,也能更好地做自己。

最終男教練被郎平在賽場上交鋒被擊敗,兩人之間,陳可辛明顯地偏向於支援郎平。

看完《奪冠》我流下兩行熱淚,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陳可辛

在我印象中,電影裡還有兩個片段非常“露骨”地展示了陳可辛支援郎平的態度。

其一是在新隊員的培訓中,有一段新老隊員玩“猜猜對方想什麼”的劇情。

老隊員心裡想的是教練,新隊員想的是自己。

雖然結尾用老隊員一句“你們90後都這樣”去偽裝成為新老隊員的代溝問題,但實際上卻也可以理解為在新舊交替的過程中,新隊員更加註重個人將會是一種趨勢。

看完《奪冠》我流下兩行熱淚,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陳可辛

其二是在新舊女排的訓練過程裡,都安排了一名隊員離隊的戲份。

但舊女排的離隊隊員在老教練的激勵下,最終還是選擇了顧全大局,重新回到訓練場上拼命。

而新女排的離隊隊員則頭也不回地甩門離去,身為教練的郎平也並沒有出言相勸。

如果只是為了弘揚集體主義,上述劇情的出現就顯得有點突兀,因為這些情節並無助於彰顯集體主義精神,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還有反作用。

由此可見,這些情節並不是服務於弘揚集體主義的。

看完《奪冠》我流下兩行熱淚,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陳可辛

陳可辛設定這些劇情的目的,我認為是為了引出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的思考,而且這種思考是帶有一點批判性的,他並不認可為了集體利益而要無條件犧牲個人利益的做法。

但正如前文所述,集體主義是近年來體育宣傳的大方向,陳可辛的“私貨”並不符合主流價值觀。

雖然加入了對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思考後,《奪冠》的立意無疑會提升了一個層面。

但四平八穩地拍出一部感人的體育電影,比夾雜人文色彩的“私貨”更能成為“喜聞樂見”的作品。

看完《奪冠》我流下兩行熱淚,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陳可辛

所以,《奪冠》只能在改名後回爐重做,把對個人與集體的討論儘量淡化,能包裝成其他無關痛癢的支線劇情就保留,不能的或者會造成不良影響的就徹底剔除。

而且為了避免郎平的個人光環影響到老一輩女排的集體光環,老一輩的女排成員幾乎全部匿名,在電影裡只剩下號碼和職位這種冷冰冰的稱呼。

看完《奪冠》我流下兩行熱淚,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陳可辛

中國女排的事蹟是感人的,她們的拼搏精神無疑會成為一直鼓舞后人的符合,是可敬的。

陳可辛敢於在旋律片中夾雜“私貨”,希望能為體育題材電影帶來更多的人文思考,是可敬的。

但在場外原因的影響下,《奪冠》最終只能以殘缺的形式和觀眾見面,這多少讓人感覺有點遺憾。

所以兩行熱淚,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陳可辛。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342 字。

轉載請註明: 看完《奪冠》我流下兩行熱淚,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陳可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