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中國足壇正在經歷著一場巨大的改革,那就是關於各傢俱樂部規範修改並使用中性名。根據足協主席陳戌源的講話精神,中超各傢俱樂部修改名稱的時間底線是在明年聯賽開始之前,一個也不許少。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這項政策來得如此之快?足協全力推廣此項改革到底有沒有依據呢?
早在2015年,國務院頒佈了《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在這其中就曾明確指出:鼓勵具備條件的俱樂部,逐步實現名稱的非企業化。然而,5年過去了,這項工作的進度依舊非常緩慢。這一下可急壞了某些人,上面要是怪罪下來,那可不是小事情啊!於是乎,就誕生了這樣一條硬性規定:中國足協決定從明年職業聯賽開始前,各職業俱樂部必須完成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工作。
其實,方案中的規定十分有彈性,操作起來也很有靈活性。“鼓勵具備條件的俱樂部,逐步實現名稱的非企業化。”原本的意思是:具備條件的可以改,不具備條件的,或許可以不改。那麼,到底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我們也不得而知。但是,5年之後,中超俱樂部除了大連人之外,卻毫無動靜。在這種大環境之下,足協方面也是失去了耐心,不管你有沒有條件,必須得修改。殊不知,這種一刀切的辦事方式,實際上會引發眾多人的不適。
足協方面之所以全力加速俱樂部名稱的修改,因為陳戌源認為有以下幾點好處:一是有利於俱樂部長期的足球文化的傳承。二是有利於培育長期穩定的球迷群體。三是有利於推進俱樂部投資。四是有利於俱樂部足球產業化方向發展。其實,陳主席的這一番話並不難理解,說得簡單直白一點,那就是不惜一切代價斷絕足球和企業掛鉤,逐步將足球俱樂部變成政府或事業單位。
我們可以大膽設想一下,一旦俱樂部缺少了企業冠名,不知道還會有多少人去投資和贊助足球俱樂部。如果失去了投資和贊助,光靠政府行為,中國足球又能支撐多久?為了證明自己的說服力,陳戌源多次提到天山雪豹足球俱樂部,代表了新疆文化。可笑的是,2020年4月28日,新疆天山雪豹足球俱樂部宣佈,俱樂部決定解散女足球隊。而在本賽季之後,雪豹再一次降入乙級聯賽。稍微明白一點的人都知道,新疆雪豹目前的狀況,正是因為投資這一環節出現了嚴重問題。
對於足協方面強制推行的這一政策,眾多球迷和媒體卻並不買賬。據說,某些老總當初投資足球是為了情懷,可如今卻被拆了招牌。在此,我們衷心希望,作為中國足球的管理者應該體訓民情,順應民心留下一些老牌俱樂部,留下中國足球最後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