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快報》3月14日文章,原題:足球、籃球、排球……中國男性為何在團體運動上裹足不前 中國人稱之為“大球折戟”。去年1月份中國男足和男排先後在東京奧運會預選賽中出局,令中國球迷心痛。加上2019年在家門口痛失直通東京奧運會資格的中國男籃,令人失望的中國男子三大球全都受到重擊。
什麼是中國體育的二元論?中國自1984年以來榮獲的500多枚奧運獎牌中,僅有很少一部分來自團體球類比賽,且沒有任何男子大球獎牌。大多數獎牌全都來自個人專案。面對這種現狀,連中國籃協主席姚明也承認中國男籃落後。一名鬱悶的中國球迷說:“今後我只看乒乓球比賽。”
在這個女排已榮獲奧運金牌的國家,男排沒什麼能拿得出手。有媒體稱,奧運強國中國正遭遇體育舉國體制在男子團體專案中失利的現實。
中國體育官員也表示,(提升)“大球表現”是體育主管部門的當務之急。業內人士說,儘管中國已獲得許多獎牌,但不在備受矚目的大球賽事上取得突破,就無法鞏固體育強國地位。
中國男子團隊在國際(大球)賽場上無所作為,可能有深層次原因。里昂商學院歐亞體育產業中心主任查德維克認為,由於中國人對其他體育專案的偏好,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將足球等融入中國文化。此外,與普遍看法截然相反,中國是個非常個性化的社會,個人為家庭帶來的成功通常要比集體福祉更重要。
他認為,儘管日韓等國團隊體育專案在亞洲領先,但對中國更好的辦法是採用市場經濟與國家管理相結合的方式。(作者什瓦尼·納伊克,丁玎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