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亞運賽場

我在亞運賽場

圖一:10月8日,杭州亞運會花樣游泳團體賽決賽後的新聞釋出會上,祁美靜(右)在做同聲傳譯。 本報記者 孫亞慧攝

我在亞運賽場

圖二:季曉嵐(右)與同事在賽場工作中。 受訪者供圖

我在亞運賽場

圖三:簡繼文(左)和團隊其他成員在工作中。 新華社記者 楊 帆攝

一場體育盛會離不開多方面服務保障人員。在杭州亞運會上有不少海歸身影,他們或是翻譯間內的同聲傳譯員、或是現場的英文評論員、或在統籌場館賽事執行工作……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日語同聲傳譯員祁美靜——

“高效精準地做好同傳”(見圖一)

本報記者 孫亞慧

杭州亞運會上,每場比賽結束後的新聞釋出會是中外記者關注重點。這裡也是日語翻譯祁美靜的“主陣地”,賽事期間,作為語言服務團隊的一員,她承擔了杭州奧體中心遊泳館賽後新聞釋出會的同聲傳譯工作,包含游泳、跳水、花樣游泳等專案。

早年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日語系學習時,祁美靜獲得了前往日本長崎交換留學的機會。回國後,她成為一名專職翻譯,雖然已擁有20餘年資深同傳工作經驗,但祁美靜說,這次服務亞運會的經歷仍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與國際會議、論壇的同聲傳譯不同,亞運會的賽後翻譯語速更快,所涉領域繁雜。同傳譯員需要時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準確無誤地做好一系列專業體育詞彙翻譯,這是腦力與體力的雙重考驗。

“譯員全程沒有任何資料,需要自己緊跟賽程,圍繞亞運會官方網站釋出的賽事資訊去收集相關資料。運動專案、專業術語、技術規則、運動員背景履歷甚至近年來的傷病情況,都需要提前做足準備,才能在記者提問和運動員回答時高效精準地做好同傳。”祁美靜說。

從游泳到跳水,從馬拉松游泳再到花樣游泳,每一次更換專案,對同傳譯員來說都意味著把前期準備工作再做一次。新領域、新術語、新資料,每一場十幾分鐘的新聞釋出會背後,凝結著同傳譯員在臺下的大量案頭準備工作。“翻譯競賽專案最多的一名同事,前後經歷了16個專案,近乎每天換一個,每天沒有太多時間睡覺。用他自己的話說‘不是在查資料,就是在看比賽和翻譯新聞釋出會’。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常態。”祁美靜說。

有時,新聞釋出會現場嘈雜,碰到運動員語速快聲音又小的情況時,同傳譯員無法完全聽清。這時就需要譯員依靠前期對運動員背景情況的充分了解,給出儘可能準確的翻譯。

杭州亞運會男子10米臺決賽後就出現了這樣一幕。日本選手玉井陸鬥在當天比賽中拿到銅牌,賽後的新聞釋出會上,一名記者提問玉井陸鬥,為何此前在福岡游泳世錦賽上只跳了一輪就退賽了。玉井陸鬥回答時語速極快,但幸好祁美靜在賽前做足了準備,已瞭解到玉井陸鬥近年來受腰傷所困,福岡游泳世錦賽上是因為腰傷導致退賽。整場翻譯非常順利,釋出會結束時,一名外國記者走到祁美靜的翻譯間前,敲了敲玻璃,給她豎起了大拇指。

記者遇見祁美靜的時候,她正在女籃決賽現場。當天,游泳館沒有比賽,她來為這場備受關注的對決做現場翻譯。那天新聞釋出會的時間很久,最終順利結束時,她長舒了一口氣。但無暇休整,她又將奔向花樣游泳的賽場。

賽事現場英文評論員季曉嵐——

用聲音傳遞激情(見圖二)

10月2日,在富陽水上運動中心,隨著奧運冠軍徐詩曉、孫夢雅在皮劃艇靜水專案女子500米雙人划艇決賽中以巨大優勢奪冠,觀眾席一片沸騰。身處其間,現場英文評論員、杭州人季曉嵐的眼淚奪眶而出。

本屆亞運會賽艇專案的男子單人雙槳決賽,同樣令她印象深刻:“我們36歲的老將張亮收穫冠軍,那一刻我十分自豪!”

季曉嵐的母親曾是一名浙江省隊皮艇運動員,父親則是一名國家隊摩托艇運動員。父母覺得練體育太苦,所以當初就沒讓她走運動員這條路。

不過,她與水上運動以另一種方式結緣。大學期間,季曉嵐留學瑞士,學習酒店管理。畢業之後,2014年起她在原中國摩托艇運動協會(現中國滑水潛水摩托艇運動聯合會)工作,2020年在杭州開了一家水上運動俱樂部。她執裁過摩托艇比賽,組織過多次水上運動比賽,甚至將全文厚達幾百頁的國際摩托艇聯合會水上摩托競賽規則由英語翻譯成漢語。不過此次擔任亞運會現場的英文評論員,對她而言算是一項新挑戰。

為了這次在家門口舉行的盛會,季曉嵐詳盡學習了賽艇、皮劃艇靜水和激流回旋3個專案的競賽規則。進駐賽場後,她走訪了中國香港隊、印度尼西亞隊。“我瞭解到在賽艇專案上,這兩支隊伍的隊員為了備戰杭州亞運會兩個輕量級專案,從4年前就從飲食和訓練方面做準備。在賽前訓練日,我還問他們來杭州的感受和體驗,希望在現場評論時穿插一些他們的故事。”季曉嵐說。

季曉嵐身邊還有一眾特別得力的隊友。現場英文播報員團隊中,有幾位中國傳媒大學的學生曾服務過北京冬奧會,為確保播報各國或地區運動員姓名時發聲準確,他們提前找到各隊領隊,錄下各隊運動員姓名的標準發音方式,而後對照錄音,學習模仿。

現場中文評論員張濤,是前皮劃艇激流回旋國家隊運動員,即便對專業賽事領域已有很多瞭解,但張濤和季曉嵐仍會在每天比賽結束後,為第二天的評論工作“備課”到很晚。富陽水上運動中心執行團隊體育展示主管倪瓊華說,多虧有了季曉嵐和她的隊友們,杭州亞運會水上專案比賽的現場才能如此歡快熱鬧。

國慶假期,季曉嵐的水上運動俱樂部日均接待遊客數量比假期前翻了一番,不過她無暇顧及俱樂部的事,一心撲在亞運會賽場。季曉嵐說,要讓來現場的觀眾特別是帶著孩子一起來的人,感受到水上運動的魅力。

在她的俱樂部裡,上到68歲,下到3歲,越來越多不同年齡段的人來體驗槳板、摩托艇、尾波衝浪、龍舟等不同種類的水上運動。今年6月,她在溫州組織了一場面向大眾的中國休閒運動挑戰賽,人們以跑步加槳板的賽制完成比賽。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季曉嵐相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整體環境質量的改善,未來與水上運動相關的體育產業也將迎來快速發展。

(據新華社電 記者姚友明、魏婧宇、王安浩維、伍鯤鵬)

場館執行團隊成員簡繼文——

從三尺講臺到亞運賽場(見圖三)

杭州亞運會手球比賽激戰正酣。場館的資訊服務檯前、媒體工作間裡,總能看到簡繼文忙碌的身影。作為場館執行團隊的一員,盯緊接待流程、把控服務細節,是他每天的重要工作。

位於錢塘江畔的浙江師範大學(蕭山校區)體育館,是杭州亞運會12個新建場館中唯一位於高校的場館。34歲的簡繼文和學校約400名師生志願者一起加入場館執行團隊,開啟了寶貴的亞運之旅。

實際上,簡繼文此前對於場館賽事執行工作是完全陌生的。三尺講臺和實驗室,才是他最熟悉的位置。

2016年從復旦大學博士畢業後,簡繼文去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從事博士後科研工作,隨後回國來到浙江師範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工作。

“學校在確定承接亞運會任務後,需要一些有海外留學經歷、具備良好外語溝通能力的老師參與場館賽事執行工作,於是就找到了我。”簡繼文說,自己從沒參與過大型國際綜合性運動會,心裡很忐忑,但非常樂意嘗試。

從今年4月開始,簡繼文基本上“全職”在場館工作,6月開始參與亞運會手球測試賽。

在他看來,在場館工作跟搞科研“很像,又不像”。“第一次做出來一個東西會感覺很興奮,第一次真正投身賽事當中也很興奮。”簡繼文說,“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場館工作需要具備更多的人文思維,走廊怎麼佈置、儲物櫃怎麼設計、餐食飲品怎麼安排……過去的我是思考不到這些細節的。”

簡繼文告訴記者,測試賽後他和同事們去很多亞運場館參觀學習,回來之後讓手球館的工作更加完善,自己的思維也有了很多轉變。

9月24日是亞運會手球專案開賽的日子,簡繼文和團隊10名志願者早上8點就到崗工作。因為不知道有多少國內外媒體記者到來,他站在門口迎接每一輛媒體班車的到來。

“開賽第一天很興奮,感覺像經歷了一次大考。”簡繼文說。

每天早出晚歸,週末也不休息,近幾個月簡繼文和家人相處和交流時間少之又少。在這樣的角色轉換之間,家人給了他足夠支援。

“因為我們在場館工作的原因,學校很多教職工和家屬都開始關注和熟悉手球專案了。”簡繼文說,“測試賽時,妻子和7歲的女兒都來觀賽。這次搶購到了幾張女子手球比賽的門票,期待家人能在家門口感受亞運氛圍。”

簡繼文說,參與亞運會工作,對自己來說是一種“轉變”和“提升”。“現在和身邊人相處,能夠更多考慮他人的感受,多了一些柔性的東西。”他說,亞運會經歷彌足珍貴,今後會將自己的亞運感受和收穫分享給更多人。

(據新華社電 記者楊 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337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在亞運賽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