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傅園慧預賽第一無緣決賽”的話題持續引發熱議,因體能測試不過關,無緣決賽或東京奧運會參賽資格的運動員,已波及擊劍、游泳、排球、象棋、體操等專案。
“預賽第一被淘汰”的尷尬境遇接連發生,搜尋“運動員體測被淘汰”顯示相關的內容多達到62萬。翻看近日的體育新聞,類似“體測不過關無緣決賽”的內容,更是比比皆是。
例如:在9月27日,在青島舉行的2020全國游泳冠軍賽暨東京奧運會達標賽女子1500米自由泳預賽中,王簡嘉禾一舉打破全國紀錄和亞洲紀錄,但賽後她卻表示自己的體能測試分數不高,預計進不去決賽。發生在傅園慧和王簡嘉禾身上的遭遇並非個例,其中包括奧運冠軍葉詩文,以及預賽排名第一的游泳運動員餘賀新、於靜瑤、方喆均因同樣的理由或將無緣決賽。
然而,最為“滑稽的一幕”是,在9月28日,2019-2020賽季全國擊劍冠軍賽中,世界冠軍孫一文、林聲卻因跳繩不達標,導致“體測成績”未能進入前八,最終被淘汰。根據賽事秩序冊顯示,這次比賽不進行專項比賽,只進行體能測試,換句話說“即便擊劍成績再好,跳繩不達標依然沒資格進決賽”。
根據今年2月24日釋出的《體育總局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的通知》顯示,體能達標將作為選拔運動員的前提條件,不達標者不得參加東京奧運會。按照相關內容規定,運動員必須經過引體向上、3000米或2000米跑等測試。
如今從該政策的實施效果來看,外界的質疑頗多,執行上“一刀切”、缺乏科學細分規劃和權威論證的聲音此起彼伏。儘管“惡補體能”政策出發點是好的,可公眾指出的問題卻也是實實在在的,誠如網友所說,“游泳不選遊得最快的,選跑得最快,擊劍不看成績看跳繩,那直接讓跳繩的去參加擊劍不就得了,何必費勁。”
面對網友們常識性的質疑,有關部門是否能給出合理解釋,究竟有沒有權威的資料和科學結論證明,體能測試成績好的運動員,更容易在國際大賽中超常發揮,抑或能使運動員的競技水平更穩定?當下正值體育改革政策的踐行期,面對諸多質疑,有關部門還得以更加嚴謹、權威的科學論證,解答運動員和公眾心中的疑惑,讓改革政策獲得更多支援。(彣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