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女排測試賽,中國女排雖然3-0完勝對手,但比賽中還是暴露出不少問題,尤其是4號位的主攻位置上,首發出場的張常寧狀態低迷,10次扣球僅命中1球,郎平指導不得不使用李盈瑩將其提前換下。李盈瑩替補上場之後,在進攻端19扣10中,表現非常搶眼,兩人的資料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主攻在場上打出什麼樣的資料,和二傳密不可分,脫離二傳來直接比較主攻的各項資料,其實並不是十分公平。與日本女排的這場較量,首發出場的二傳手丁霞,在傳球的質量上出現了波動,而李盈瑩替補登場之後,球隊的二傳手換成了姚迪。李盈瑩與姚迪是俱樂部隊友,兩人之間有著更深的默契,再加上這場比賽姚迪也確實做到了超常發揮,所以,並不能簡單地用扣球成功率來衡量兩位攻手的狀態。
可能有人會說,丁霞在場的時候,朱婷同樣在場上,為何朱婷能從始至終一直保持著超高的扣球成功率呢?這是因為,朱婷不挑二傳,無論是戰術球還是調整攻,無論是近網球還是低平竄,朱婷總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最佳處理方式,對來球的要求不高。但是,世界上又有幾個朱婷這種水平的隊員呢?不能奢求每名隊員都具備這種能力,也就是說,當二傳手的傳球質量出現波動的時候,攻手的發揮受到影響,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如果僅以這場比賽的表現而論,丁霞的發揮確實大失水準,姚迪上場之後中國女排的戰術配合才有所改觀。不過一個不能迴避的事實是,一向以穩定著稱的丁霞,之所以狀態不佳,和郎平指導在演練新戰術有關。眾所周知,中國女排的平均高度在世界排壇名列前茅,所以過去的數年當中,中國女排一直在採取“高舉高打”的戰術。但是隨著對手攔防能力的提升,中國女排的戰術要想更加多變和立體,提速勢在必行。
提速需要各個位置的聯動,二傳作為“樞紐”,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提速需要付出高失誤率的代價,因為在提速的過程中,留給二傳和攻手反應的時間更短,對彼此之間默契度的要求更高。由“高舉高打”向“高快結合”過渡的過程中,二傳與攻手之間出現失配,並非不可接受,問題提前暴露,更有助於郎平指導發現並尋找解決的辦法,畢竟在日本女排這種“小快靈”打法的球隊面前演練新戰術,機會並不多。
隨著博斯科維奇、埃格努等球星的崛起,東京奧運會,中國女排要想站上最高領獎臺,形勢非常嚴峻。不過,郎平指導主動求變,對手在將中國女排的“高舉高打”戰術研究透徹並適應了之後,“高快結合”也許就成為了郎平指導最後的“底牌”,即將開啟的世界女排聯賽,對於中國女排來講,是透過實戰來演練新戰術的重要舞臺,這比取得什麼樣的排名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