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炳添心中的“蘇神”是他

蘇炳添心中的“蘇神”是他
蘇炳添心中的“蘇神”是他
蘇炳添心中的“蘇神”是他
蘇炳添心中的“蘇神”是他
蘇炳添心中的“蘇神”是他
蘇炳添心中的“蘇神”是他
蘇炳添心中的“蘇神”是他
蘇炳添心中的“蘇神”是他
蘇炳添心中的“蘇神”是他

8月24日東京殘奧會開幕之日,中國短跑名將蘇炳添發了一條微博:“大家都叫我蘇神,我心目中也有一個‘蘇神’,他叫蘇樺偉!很高興有人把他的故事拍成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今天東京殘奧會開幕,讓我們為所有的中國運動員加油!同樣的金牌,殘疾人運動員值得更多喝彩!”

蘇樺偉是中國香港體壇的“神奇小子”,從1996年開始,他參加了5次殘奧會,在其中的4屆殘奧會上共拿下6塊金牌,並數次打破世界紀錄。目前,他依然是男子100米和200米跑T36級殘疾人士世界紀錄的保持者。根據蘇樺偉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將於9月4日本週六上映,影片由吳君如監製,尹志文編劇並執導,吳君如、張繼聰、梁仲恆、馮皓揚領銜主演。已經退役的蘇樺偉希望影片可以鼓勵到其他人,給大家帶來正能量。

輸在起跑線沒關係,最重要是知道終點在哪裡

蘇樺偉拍的一個廣告曾經在香港非常出名,廣告中,蘇樺偉的媽媽說:“二十六歲那年,我生了個兒子,他有痙攣,從那天開始,每一天都過得不容易。我以為,他以後都要走得比別人慢,最後,他卻是跑得比別人快。這是我的兒子:蘇樺偉。原來幸福一直沒有離開過我。只要不放棄,只要多走一步。”

蘇樺偉1981年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剛出生就患上了黃疸病,並由此引發了肌肉痙攣和弱聽,在4歲以前還不會走路,醫生對家長說可能蘇樺偉一輩子都不會走路。蘇樺偉的家人堅持給孩子治療,原本是家庭婦女的蘇媽更是打好幾份工給孩子掙錢治病。蘇媽說,即使兒子到80歲還是不能走路,她也要以自己這副骨頭背起兒子一起走下去。而且,蘇媽不信命,她不顧周圍人的指責,狠心逼迫孩子練習站立、走路,結果奇蹟誕生了,蘇樺偉真的學會了走路。

更奇蹟的是,蘇樺偉還展現出了跑步天賦,偶然的機會被教練發現,進入了殘奧會的特訓隊。1996年亞特蘭大殘奧會,15歲的蘇樺偉參加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殘奧會,作為第四棒,他和隊友獲得了男子4x100米接力(T35-38級)比賽的金牌,由此開啟了蘇樺偉成為“蘇神”的傳奇人生:在之後的2000年悉尼殘奧會,蘇樺偉獲得男子T36級100米、200米、400米3枚金牌和男子4x100米接力(T35-38級)銅牌;2004年雅典殘奧會,蘇樺偉獲得男子100米(T36級)金牌;2008年北京殘奧會,蘇樺偉獲得男子100米(T36級)銅牌,之後在男子200米(T36級)的決賽中,蘇樺偉以24秒65的成績奪得金牌,同時也打破了該專案殘奧會的世界紀錄。

蘇樺偉曾對媒體表示:“我很喜歡跑步時風吹過臉頰的感覺。”而成為殘奧會短跑冠軍,蘇樺偉的付出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要知道,他在剛進田徑隊時,能夠從巴士站走入田徑隊的場館,在很多人看來已經是不可思議。原本被醫生診斷可能無法學會走路的蘇樺偉,對於上樓梯、臺階這樣的動作,都要艱難練習,無論是基礎的體能和身體的柔韌性、平衡性,還是四肢肌肉的爆發力和配合度,都需要日復一日的頑強苦練。同時,蘇樺偉的弱聽問題也影響著他的學習速度與反應速度。

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中,蘇樺偉告訴大家:“輸在起跑線沒關係,最重要是知道終點在哪裡。”這也是影片的核心主題,影片監製兼主演吳君如說:“這幾年人人都在講‘贏在起跑線’,我反而想講一個‘輸在起跑線’的故事。一條起跑線上八個選手,總有人開始時是落後的,他們如何追上去的故事,豈不是更精彩?”

沒有神奇媽媽,就沒有神奇小子

以演喜劇片出名的吳君如這次扮演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母親,片中的母子之情讓人淚目,從蘇樺偉出生的時候開始,他們母子就是在共同患難。

運動員起跑時的“ On your mark,set,go”是“預備,各就各位,起跑”的意思,但是在《媽媽的神奇小子》中,卻被母子翻譯為“望著媽媽,set,go”。影片中,蘇媽問蘇樺偉“小明為什麼跑得比火車快”,蘇媽的答案是因為火車是玩具火車,這本是個腦筋急轉彎的題目,蘇媽是想逗蘇樺偉笑,可是蘇樺偉卻認真地說: “因為小明就是跑得比火車快啊。”

影片中,蘇樺偉拼命練習,真的與火車進行賽跑,蘇媽則拿著計時器陪伴在旁。終於有一天,蘇樺偉成功了,他跑過了火車,看著興奮並激動的母親,蘇樺偉說,人們叫他“神奇小子”,是因為自己有一個“神奇媽媽”。

正如吳君如的那一段臺詞所說:“你的殘障是天生的,別人不會怪你,但是別人會怪我。”殘障兒童的母親恐怕才是最為沉重的跋涉者,她扛起的是孩子的過往與未來,她沒有任何退路,只有跟孩子一起向前。沒有“神奇媽媽”的苦苦支撐,也就沒有“神奇小子”的奔跑奇蹟。

吳君如表示,自己看劇本時,幾乎每場戲都會看哭,而說起她與這部電影的緣分,還要感謝古天樂。吳君如透露,蘇樺偉的故事是古天樂講給她的,聽了之後自己就被深深感動了,在她看來,其實比賽、輸贏、金牌都是次要的,母子關係才是這部戲的核心。

古天樂透露,吳君如作為影片監製可謂傾注心血,大到劇本、演員選角,小到每一句臺詞,她都會事必躬親。

為了演好蘇媽,吳君如在拍攝前就與蘇媽見面,聊了很多關於蘇媽日常習慣、興趣等問題,“我來向她取經,當然《媽媽的神奇小子》並非模仿大賽,我不是要模模擬正的蘇媽,只是將收集回來的資料,編寫成一個完整的劇本,再用我的體會演出蘇媽。”

吳君如塑造的蘇媽性格鮮明、層次豐富,是個成功的角色。而吳君如則是對扮演蘇樺偉不同時期的三位演員大加稱讚,“這部電影最難的就是選角,他們又要跑步,又要扮演殘障人士,又要演戲,對於新人演員來說很難。我好幸運,片中很多演員都是第一次演電影,但是卻有非常出色的表現,令我這位‘神奇媽媽’相當欣慰。我深信這部電影不只感動我,也會打動每一位觀眾。”

影片中,蘇媽為了蘇樺偉可以說付出了一切,她不僅要打好幾份工掙錢,還把所有的愛心和精力都投注在了蘇樺偉身上。她與丈夫商量再要個孩子,因為這樣在兩人離開人世後,有人可以繼續照顧蘇樺偉;在蘇樺偉弟弟出生後,蘇媽也很偏心,她在買漢堡時,把牛肉給哥哥蘇樺偉,讓他加強營養,把漢堡裡的麵包給弟弟吃;她陪著蘇樺偉天天訓練,將他照顧得無微不至;在丈夫意外受傷住院後,她對小兒子說:“你來給爸爸陪床,那個籃球課先停了吧。”而事實上,小兒子上的是足球課,看著令人心酸卻又無奈。

吳君如說在賽場旁的看臺和蘇樺偉發生爭執的那場戲是她情感最為爆發的一場。當時,蘇樺偉賭氣不肯去拍廣告,說自己退役後可以送快遞謀生,而蘇媽將殘酷的事實擺在兒子面前:“那是你的朋友幫你,我是他的話,恐怕都願意要一個正常人。”蘇樺偉被媽媽的話語激怒了:“就是你總不把我當正常人,從小到大你做什麼都是因為我是殘廢。”蘇樺偉的控訴讓蘇媽委屈落淚,她哽咽著說:“我知道你很難,但是,做一個殘障兒子的母親也一樣很難。”母子二人流著淚細數自己的委屈,但也都心疼著對方的感受。吳君如說自己現實生活中有個女兒,作為一位母親,她對蘇媽的這種“心力交瘁”感同身受。

扮演童年蘇樺偉的蔡天諾小朋友和蘇樺偉有著相同的病症,吳君如去探訪蔡天諾的母親時瞭解到,因為孩子殘疾,蔡天諾的母親在生活中常被人歧視。片中,由於蘇媽也是為了讓蘇樺偉能夠行走,受盡了鄰里的指責和議論,連自己的丈夫都不理解她的用心。

殘疾人運動員背後的陰影

《媽媽的神奇小子》是部熱血勵志影片,難得的是,影片還關注了榮耀背後的陰影。作為殘障人士,蘇樺偉成為運動員後,背後付出的血汗難以想象,可是他們獲得奧運冠軍後得到的獎金,卻遠遠無法與普通的奧運會冠軍相提並論,也因此,吳君如扮演的蘇媽在片中提出了希望可以“同工同酬”。

影片中,蘇樺偉的父親住院後,不但沒了工資,還要支付醫療費用,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蘇媽決定再去找份工來打,弟弟也想辦法掙錢,甚至因此賣了哥哥的金牌給同學,令母親大發雷霆。艱難之中,蘇樺偉說自己不想跑了,他要去工作掙錢,蘇媽說:“你只有跑步,才不會被人瞧不起。”而蘇樺偉對於自己成為家人的負擔非常痛苦,他哭著說:“可是我現在很瞧不起自己。”

對於殘障運動員來說,家庭的經濟窘境往往讓他們不得不離開心愛的賽場。影片中,雖然有戲劇化演繹的成分,但卻代表了殘障運動員都面臨的艱難狀況。《媽媽的神奇小子》中,蘇樺偉也在自己的鼎盛時期含淚決定不跑了,他去了朋友介紹的快遞公司,每天疲於奔命,由於行動不便和說話不利落,他沒少被訓斥。當2008年的奧運會火炬傳遞活動到達香港時,原本有機會成為火炬手的他,卻只能在送快遞的間隙,一邊吃著盒飯,一邊看著電視裡的實況轉播,那種心酸讓人淚目。經濟問題成為了殘障運動員們難以跨越的鴻溝,對於影片中的蘇樺偉來說,快遞公司一個月可以掙到7000元,試用期之後還會領到獎金,而跑步的話,每個月只有政府3000元的津貼,他們會因此而做出無奈選擇。

影片中的一大懸念,是參加2008年北京殘奧會的蘇樺偉,狀態平庸,非常令人擔憂。一方面,他因為送快遞掙錢,訓練已經停滯了一年半之久,成績下滑嚴重;另一方面,他選擇了拍攝廣告掙錢,這樣才能重拾跑步夢想,而拍攝廣告給蘇樺偉帶來了時間上和心理上的干擾,廣告商總是讓他“表演”得像一個肌肉痙攣的殘障人士,說話結巴、脖頸扭曲……因為拍廣告,一直感情深厚的母子也有了矛盾。

在這樣的心境之下,去參加2008年北京殘奧會的蘇樺偉,在比賽時完全找不到狀態,連輸了兩場。就在他絕望之時,幸好蘇媽出現了,母子心結化解,蘇樺偉在男子200米(T36級)的決賽中,以24秒65的成績奪得金牌,為中國香港隊拿下本屆殘奧會上首枚金牌,同時也打破了該專案殘奧會的世界紀錄。

影片中,廣告經紀人冷冰冰的話語刺痛了蘇媽的內心:“正常運動員退役之後都很難找到工作,何況偉仔?……有句話其實很適合運動員,一剎那的光輝不代表永恆。” 吳君如和古天樂表示,希望《媽媽的神奇小子》可以讓大家給予殘疾人運動員更多的關懷與鼓舞:“殘奧金牌和正常奧運金牌的獎金是天差地別……這部電影很想讓大家知道同工同酬的概念。”

吳君如講述說,有一次和蘇媽聊天,無意中說起蘇樺偉的腰傷,她問為什麼不去治,蘇媽說,傷病對運動員來說就如家常便飯,總去醫院治不起。“這也是電影另外一層意義,透過殘疾人運動員,我們可以看到他們身上的拼搏和人性上面的不屈、奮鬥,看到他們不輸普通人的一面,在呼籲人們關愛殘疾人士的同時,看到他們展現出的生命的強大,去了解他們,傾聽他們,從而更深層次地去認知他們。”

曾在劉德華公司工作

幸運的是,現實中的蘇樺偉在2008北京殘奧會之前的經歷沒有影片中那麼“悲劇”,說起來,這要感謝另一位明星——劉德華。

蘇樺偉跟劉德華於1996年認識。在2000年的殘奧會上,他拿到三金兩銅的佳績,但所有獎金加起來還不到20萬元。為了減輕蘇樺偉的經濟負擔,又可以保證他的訓練,劉德華安排他去自己的歌迷會擔任文員,工作是把圖片傳到電腦裡。

蘇樺偉說劉德華對自己很好,如果平時因為訓練或比賽請假,公司從來不扣他薪水。為了備戰北京殘奧會,他從2007年8月開始請假,但公司每個月都會發給他特別津貼。蘇樺偉在2008年北京殘奧會上奪金後,作為北京殘奧會愛心大使的劉德華,是首個上前為他送上祝福的人。

2004年雅典殘奧會後,由於傷病,蘇樺偉的身體已經響起了警報。但為了能在祖國贏取獎牌,蘇樺偉仍在傷痛中堅持訓練,最後只能吃止疼藥來備戰北京殘奧會。由於弱聽症的影響,他還需要克服起跑反應慢的弱點。

蘇樺偉接受採訪時曾說,為了備戰北京殘奧會,他每週堅持訓練5天,每天3個小時。為了把成績再提高一步,他還在努力改進技術。短跑專案起跑環節至關重要,改由教練在前面拍手掌示意後,蘇樺偉的起跑反應速度提高了很多。

北京殘奧會男子200米(T36級)決賽中,蘇樺偉雖然在前100米仍落後帕夫利克,但在跑過彎位後成功超越對手,衝過終點的那一刻,蘇樺偉激動狂呼,賽後更表示奪冠後最想告訴母親:“媽媽,我贏了,還破了紀錄!”

2016年,蘇樺偉正式退役,結束長達21年的競技生涯。退役後,他在香港殘疾人士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工作。

2012年,史蒂芬·霍金為倫敦殘奧會的開幕式獻詞:“人類的努力探索是沒有邊界的。殘奧會就是意在改變我們對世界的感知和觀念。我們都是不同的,沒有什麼比人的意志更加堅決。我們有著同樣的人類精神,生活再困難,總有你能做的,並且成功的事。殘奧會為運動員提供了去探索自身,挖掘潛質,並且成為一個領域傑出人才的機會。讓我們一起為美德、友誼和尊重慶祝。”

《媽媽的神奇小子》中,蘇樺偉因為不懈的奔跑而被“看見”,而如他一樣平凡的你我,也一定會記住他用力超越的身影, 正如影片中的諸多金句所揭示的那樣,“當別人都認為你不是一個普通人的時候,你就做一個不普通的人”;“你也許比別人走得慢,但你跑得快”;“起跑比別人慢,才會有了之後的拼命追趕和超越”;“用力哭不如用力跑”……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華彩,但努力終將被看見。超越自己、鼓舞彼此,這才是有故事的人生。

文/本報記者 張嘉 供圖/神奇小子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5368 字。

轉載請註明: 蘇炳添心中的“蘇神”是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