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足協官方披露了,58家職業俱樂部上報的中性名,超過80%合格;《足球》報則爆出了在中超層面有4傢俱樂部不合格,分別是亞泰、魯能、黃海、卓爾。再算上因為股權變更申請延期的國安,以及鬧出了不小風波申請暫停審批的建業,中超有小半數的球隊新賽季
叫什麼
要暫時打個問號。
黃海和泰山如何鑑定不是中性名?亞泰給足協出了道難題
為何亞泰、魯能、黃海、卓爾的名字未被透過?足協給出的理由,是這幾家俱樂部上報的中性名都含有股東名稱。這裡面
乾的
比較明顯的是卓爾的新名字“武漢眾邦”,畢竟卓爾的投資人閻志是湖北首家民營銀行眾邦銀行的大股東和黨委書記。而亞泰原本的大股東,長春吉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旗下擁有多家名為“亞泰”的企業。黃海沒透過跟俱樂部股東之一的青島黃海健康產業集團有關,“山東泰山”沒被透過則跟濟南文旅旗下,也有叫泰山的企業有關。
這四傢俱樂部的中性名沒被透過的原因被曝光之後,針對“泰山”和“黃海”也在網路上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眾所周知,在我們國家,泰山和黃海是兩個非常有代表性的地域名稱,泰山更是山東文化的象徵之一。因此按照足協規定的中性名註冊標準(行政區域+中性名+足球俱樂部),山東泰山足球俱樂部,青島黃海足球俱樂部的“泰山”和“黃海”怎麼就不是中性名了?
魯能一直有賽季開始前登泰山的傳統
當然甭管足協是否存在矯枉過正的情況,魯能官方已經做出了,會對關聯企業進行更名,儘快再次申報的回應,而黃海改名幾乎成了一種必然,真正意義上讓足協難堪的是長春亞泰。
亞泰俱樂部已經完成了股權變更,俱樂部的股權目前轉入了一家名為“長春嘉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公司旗下。而“長春嘉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企業地址是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吉盛小區1-9棟東五樓,亞泰原本的控股方“長春吉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企業地址則是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吉盛小區1-9棟東五樓南側,且這兩家企業都是由長春市二道區國有資產管理局100%控股。
亞泰原控股方
亞泰現控股方
從工商系統進行判定,“長春吉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長春嘉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兩家完全獨立的企業;
但註冊地和控股方又表明,亞泰新老東家背後的實際投資方都是長春市二道區國有資產管理局,這就意味著亞泰在實際投資方沒變的情況下,就已經與前任控股方完成了剝離。
按照足協的規定,亞泰這麼幹已經符合了中性名的規定;一旦亞泰用這樣的方式保住了名字,其他俱樂部會不會爭相效仿?
畢竟像恆大、蘇寧、泰達、建業等俱樂部的實際控股方旗下,有非常多的企業;一旦明年恆大把俱樂部轉給恆大集團旗下一家不叫恆大的企業,豈不是俱樂部也能改回廣州恆大?
中性名一地雞毛凸顯足協官僚化過於嚴重
亞泰現在已經把中性名的空子給鑽出來了,足協會不會去堵這個空子?客觀
的
說,很難。畢竟中國足協、中超公司、福特寶就是一套班子,多塊牌子的操作;
足協自己就是用“左手倒右手”規避政策,奪取利益的高手,他們有什麼理由不允許俱樂部採取同樣的操作呢?
而在已經透過稽核的名字裡,還包括廣州隊,廣州城,大連人,深圳隊,接下來可能還會有上海隊、青島人、江蘇隊。。。
當大家都是一個模板往上套,足以表明中國足球確實沒什麼想象力和文化,這也絕非陳戌源所希望看到的,但這又是他的固執埋下的苦果。
在改名這件事上,足改方案說的是“最佳化俱樂部股權結構,鼓勵具備條件的俱樂部逐步實現名稱非企業化”。簡而言之,按照上面的意思,最佳化俱樂部股權結構在先,中性名在後,且不是硬性的一刀切。因此在中性名推進這件事上,在足協內部就有不少反對聲。
但過去在上港集團,陳戌源習慣了一言堂;到了足協,他還要一個人說了算,根本就不聽下面人的好言相勸,結果從中性名一刀切推出開始,就遭到了極大的阻力!
之前陳戌源在上海會議上,說了不要動不動就帶FC,他覺得天山雪豹就很好。按照陳戌源的設想,他希望中國各級職業俱樂部改名可以
像
J聯賽俱樂部學習。但現如今絕大多數俱樂部已經很難透過足球拿到政策了,投資足球俱樂部本就是嚴重虧損的買賣,投資方為什麼還要配合足協?既然陳戌源不喜歡XXFC,我們就叫廣州隊、深圳隊,廣州城。。。
而在中性名的稽核過程中,足協也再一次體現出了過於官僚化的一面;就連陳戌源公開稱讚的“天山雪豹”,也遭到了阻攔。阻攔的原因在於,天山雪豹俱樂部旗下有一家名為“新疆天山雪豹商務酒店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早在2016年中甲,新疆天山雪豹這個名字就已經出現了。而“新疆天山雪豹商務酒店有限公司”是2019年5月成立的,且這家公司是由新疆天山雪豹足球俱樂部100%股權。
足協此前的規定是,俱樂部的名字不允許出現投資方的企業名;但俱樂部旗下的企業,為什麼不能用俱樂部的名字呢?不允許俱樂部旗下企業用俱樂部的名字,那俱樂部如何造血?如何進一步發展自主的品牌文化?
邏輯混亂的背後,足協正在從不純粹走向不職業
前段時間,在面對中性名一刀切的爭議時,足協秘書長劉奕說:“中性名規定是為了結束俱樂部對母公司注資的依賴,激勵經濟上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此次出臺的一系列新規將會對中國職業足球發展有深遠影響”。
然而一個聯賽幾乎所有俱樂部都處於嚴重虧損的情況下,用中性名去擺脫對母公司的依賴,這不是自欺欺人麼?一邊說我們的足球是有文化的,要保護中國足球的文化發展,一面又要對老字號一刀切;這就跟一邊說要鍛鍊新人,一邊在聯賽裡增加外援名額,減少本土球員出場名額一樣,這種邏輯混亂還不夠明顯麼?
球員賺
的
多了,出來限制;球員拿不到錢,不管!俱樂部高投入,出來限制;俱樂部賺不到錢,不管!足協目前的一系列操作,表明他們的權利和義務極不對等。從俱樂部的角度來說,投資和經營本應是相輔相成的;
但足協現在自己拿著中超分紅的大蛋糕(足協在中超公司佔股36%,其餘16傢俱樂部,每家佔4%),只允許俱樂部投資,不允許俱樂部發展自主品牌和文化,俱樂部不能用自己的名字去搞經營,那你讓俱樂部怎麼玩?
過去蔡振華擔任足協一把手期間,雖然因為跟恆大走
的
太近了,而被批判為不純粹。但不純粹的蔡振華至少推動了聯賽的紅火,中國女足的觸底反彈也源自於蔡振華掌權期間;且蔡振華至少還有一種擔當,他以自己的“仕途”為代價扛下了中國隊沒打進俄羅斯世界盃這口鍋。而這屆足協上任一年多了,大話沒少說,效果呢?男足40強賽連個菲律賓都贏不下來,國青隊25年來第一次無緣亞青賽正賽,越來越多的職業俱樂部退出,職業聯賽市場價值在持續走低,在中性名上把工商的活給幹了,還不給俱樂部好好經營的中國足協,正在從不純粹走向不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