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冬奧特許商品,哪些是最好的?”這是每個冬奧特許商品零售店的工作人員,每天都會遭遇的“靈魂拷問”。截至2020年底,北京冬奧組委已簽約特許生產商27家,推出16大類、2500餘種特許商品。商品多了,要挑出自己的心頭好,可不容易。
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六,是“冬奧特許商品上新日”。這是北京冬奧組委簽約設計師,忐忑著自己的作品能否大賣的日子,也是冬奧收藏家比拼眼力,“淘寶”的日子。他們收藏冬奧,不僅為了紀念,也為了愛。
玩家成了設計師
在“特許上新日”,一位北京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特許經營管理處的工作人員,曬出了自己購買的“夢想未來——冰墩墩”擺件。“太喜歡了,沒辦法。”他說。
目前,經過北京冬奧組委批准上市的特許商品堪稱琳琅滿目,從徽章、鑰匙扣等普通金屬製品,金銀條及貴金屬紀念章、服裝服飾,到文具、陶瓷和紀念郵品等類別。
在眾多北京冬奧特許商品中,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冬奧吉祥物“冰墩墩”,到處能看到它的身影。“冰墩墩”以熊貓為原型進行設計創作,將熊貓形象與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殼相結合,體現了冬季冰雪運動和現代科技特點。
但這件隨機款冰墩墩擺件,重量130克左右,售賣時,外面包上不透明塑膠袋。不拆開看,消費者不知道買到的是哪款冰墩墩。這也是冬奧會歷史上,第一個盲盒玩法的吉祥物。
這件冬奧特許商品的設計師劉巨超,就是手辦、盲盒的愛好者和玩家。他給北京冬奧的吉祥物冰墩墩設計了七種顏色的能量外殼。“冰墩墩最受歡迎的地方,就是它的外殼可以變化多端,變成運動裝備。冰鞋,裝備,我也賦予它可以穿不同顏色的外殼,包括鏡面的金屬外殼。”劉巨超說。
這個冬奧歷史上的“第一次”,做工堪稱複雜。劉巨超介紹道:“冰墩墩的材質,是全實心的PVC,透明外殼是ABS塑膠,透亮的顏色需要純手工噴漆,一手拿冰墩墩,一手拿噴槍,很考驗工人的水平。工廠都是讓工人先噴好一百個,熟練了才能開工。”
盲盒好玩的地方在於,你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開出隱藏款。這款冰墩墩的隱藏款,身穿鏡面金屬顏色的冰外殼。“電鍍款的成本是最高的,”劉巨超介紹,“鏡面效果,裡面等於多了道電鍍工藝,非常難做。”
談到這款冬奧盲盒的設計理念,劉巨超說,自己是90後,他的優勢,就是了解年輕愛好者喜歡什麼,“我想為年輕人設計冬奧特許商品。現在盲盒特別受年輕人喜歡,我希望我設計的特許商品能有所突破。”
難得的是,這款盲盒的設計理念,獲得了冬奧組委的認可。“還是經歷了一些溝通,”劉巨超說,“開始有些意見認為,盲盒是不是有點賭的性質?”
最終,冬奧組委要求在盲盒包裝上,明確寫出隱藏款的抽中機率。“普通款是1/6的機率,特別款是1/120的機率。在產品出廠時,我們有專人負責,嚴格按照這個機率裝箱。因為每款冰墩墩都是130克左右,靠搖和掂分量是猜不出來的。做盲盒,每個細節都要想到。”劉巨超說。
設計師得“講”歷史
冬奧特許商品,也是講述中國冰雪故事的最好媒介之一。一套“老北京的冰上時光”系列徽章,見識了設計師的考古功力。
據瞭解,這套徽章共15枚,講述了明代以來,老北京人舉行冰上運動的15個故事。徽章以老北京水系地理位置進行整體設計,每枚徽章有水系的大致輪廓、標誌性建築和環境特徵,展現了老北京冰上運動的歷史故事。
任冬潔是這個系列徽章的設計師。在創作過程中,這位中央美院的畢業生,跑遍了故宮和國家圖書館,從故紙堆和講座中尋找靈感及立意。“最開始我們出了一本繪本書,名為《老北京的冰上時光》,12個故事,想向青少年推廣冰雪文化。後來,我們希望用徽章的形式,表現城市特色文化、傳統文化和冬奧文化。”任冬潔說。
在徽章設計過程中,任冬潔發現,還原歷史故事,真是一門學問,“徽章看著不大,可設計時,不僅需要參考照片、文獻,還有實物,如古代人物服飾以及地理環境,這些都是跟著水系在變化。”
這套徽章中出現的積水潭、後海、什剎海等水系,從前在冬日,也是老北京玩冰嬉的冰場。“我們會去現場看地理環境、水域特徵,還原當時的場景。比如什剎海有鼓樓,創作時不能隨意地想象,創造和考察需要同步進行。”任冬潔說。
在設計徽章的過程中,設計師感覺自己像是在復原一段中國的歷史。任冬潔說:“比如我們繪製過去的火鍋,也需要從古代記載中找到根據。包括我們用水墨宣紙卷軸作為徽章的載體,也是一種中國傳統藝術的表達方式。我們設計用磁鐵徽章,吸到卷軸上,消費者拿到產品,還可以去互動,拿地圖去對照,找到相應的地點,把徽章吸上去。以前不太熟悉的,水木清華,原來在這裡。北大在這裡,北海在那裡,老北京的冰上歷史,就都對應上了。”
這款凝聚了老北京冰上記憶的徽章推出後,還產生了連鎖效應。“因為徽章繪製了有百年曆史的清華冰球隊,清華大學的師生還找到我,說透過徽章,才瞭解到清華冰球隊的百年曆史,原來百年前清華就舉辦過校園比賽。感覺這段校園歷史,這段百年前的冰球故事,百年後因為北京冬奧會又復甦了。”任冬潔說,“這是一種認可,也是一種成就感。別看之前付出再多,這一刻不再覺得是辛苦,而是應該做的。”
冬奧設計讓夢成真
聊著冬奧徽章,才發現任冬潔年齡不大,卻已經設計了多款奧運徽章。之前在奧運徽章收藏圈中頗受追捧的點燃冬奧奧運三問首枚章,就出自她之手。她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她還是高二學生,如今這份設計師的工作讓她夢想成真。
出生於1991年的任冬潔,第一次對奧運會的印象,就是看到申奧成功時,薩馬蘭奇念出北京兩個字後,舉國沸騰的一刻。“後來我考上中央美院學設計。在校時,聽老師講如何參與奧運會設計的故事,包括如何點燃火炬;如何展現中國的科技新面貌,包括‘大腳印’煙花的設計過程。”
如今,任冬潔也成為資深奧運徽章設計者。“在我設計了奧運三問徽章後,冬奧組委安排我們設計師,去特許銷售店和顧客見面。正好玲瓏塔那個特許店在辦徽章展。收藏家們知道是我設計的徽章,當場就找我要簽名,讓我也沒有想到。我肯定是非常開心的。這是設計師最開心的一刻。”任冬潔說。
收藏者得是行家
當任冬潔在她設計的徽章上籤下名字,這枚徽章也有了更大的升值空間。另一些冬奧收藏家,透過自己的方式,讓手中的奧運藏品變得更有意義。
“從2015年7月31日北京申冬奧成功開始,我在北京冬奧會每一個重要時間節點,都會買實寄郵封,我要用實寄封片,創造一個集郵日記,用這本日記,記錄北京冬奧會從申辦、籌辦,再到成功舉辦的歷程。”奧運郵品資深藏家宋寧說。
1993 年,中國第一次申辦奧運,那一年發行的首日實寄紀念封,成了宋寧的第一個收藏品。“2008年北京奧運會從籌辦到舉辦期間,我還在上班,也沒有時間來玩實寄封,這次申冬奧成功,我就開始有意識地用實寄封郵品,來見證北京冬奧會整個籌辦歷程。根據我多年的集郵經驗,我希望創造一種集郵日記的方式,就是用實寄封片,來記錄冬奧籌辦的每一件大事。”宋寧說。
宋寧介紹,在冬奧郵票的發行上,冬奧組委和中國郵政是有一套發行計劃的。“比如2015年7月31日中國申冬奧成功,就發行了一套申冬奧成功郵票,然後又陸續發行了會徽郵票、吉祥物郵票,以及冰上運動和雪上運動郵票。我都用實寄封片,記錄了這些冬奧籌辦中的大事。”宋寧說。
和普通冬奧特許商品的消費者不同,這些冬奧收藏者為了讓手中的藏品成套完整、價值增加,付出的精力和艱辛程度,也呈指數級別上升。
“2008年奧運會舉辦的時候,我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就是泡在奧林匹克公園裡交換奧運徽章,把204個參賽國的NOC徽章收集齊是我的目標,但即便這麼拼,我也沒有收齊!”奧運徽章藏家黃向文說。
國際奧委會委員、國際奧委會文化暨奧林匹克傳承委員會主席吳經國先生,也是奧運文化收藏家。吳經國先生投身奧林匹克運動已有30多年,和薩馬蘭奇先生建立了深厚友誼。薩馬蘭奇先生去世前,將其畢生珍藏的16000餘件奧運藏品贈與了同樣熱衷收藏文化的吳經國先生。
為了感念薩馬蘭奇先生,為了讓世人對這位奧林匹克偉人的卓著貢獻有一個懷念、景仰的地方,吳經國先生決心創辦薩馬蘭奇紀念館,將這些藏品用於文化傳播和公益事業,2013年4月21日,薩馬蘭奇紀念館在天津靜海揭幕。
藏家必須付出心血
宋寧付出的,則是一個集郵藏家的耐心。“北京冬奧會的郵品發行方式和從前不一樣,它是鼓勵消費者能多跑跑不同的特許經營店。所以你在不同的店,能買到不同的郵票,可你要是不跑全這15家店,你的郵品也集不齊。”宋寧介紹。
為了集齊一套郵票,宋寧用了整整三天時間,跑遍了北京15家特許經營店。“我從最南邊兒的,比如北京西站的專賣店,一直跑到北六環外蘇家坨那邊兒的稻香湖酒店,這個大堂那兒,它有一個專賣店。開車往返了大概得有近300公里。”
這還不算完,宋寧在3月15日上午跑完了三四家以後,下午特意跑到首鋼園的2022郵局,實寄了收集到的六枚實寄封。“我應該是北京市郵寄這個實寄封最早的藏家。據我所知,還沒有其他藏友,當天買,當天寄了這個實寄封,我是頭一份兒。”
不過,宋寧承認,他這樣的藏家,在集郵圈裡也是小眾。“我其實不太指望我的這些藏品能怎麼升值。因為我收的是隻有一套,或者頂多有兩套,我肯定也不會賣,都是自己收藏,自己玩兒。我的理想,是這些實寄封,可以如實記錄北京冬奧會的重要時刻,那麼將來北京冬奧會結束以後,我有可能會出一本書來記錄、珍藏北京2022冬奧會。我玩奧運收藏的最大願望就實現了。”宋寧說。
文/本報記者 褚鵬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