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丨山地馬拉松怎就成了“荒野求生”?

5月22日,參加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的選手遭遇極端天氣,截至目前,共有21人遇難。雖然,隨著調查資訊的釋出,事件逐步清晰,許多人還是無法相信這樣一個事實:一個已主辦四屆的山地越野馬拉松賽事為何出現這麼多的傷亡?

熱評丨山地馬拉松怎就成了“荒野求生”?

根據釋出會上賽事主辦方釋出的資訊,該事件是一起因區域性天氣突變發生的公共安全事件。當比賽進行到中午,高海拔賽段20公里到31公里處突遭災害天氣,短時內局地突降冰雹、凍雨並伴有大風,氣溫驟降。參賽人員出現身體不適、失溫等情況,造成了慘痛的悲劇。很顯然,這樣的極端天氣變化出乎主辦方的預料。據報道,景泰縣氣象局為本次比賽提供了現場氣象服務,氣象專報中提供了最低氣溫、最高氣溫、風級風向等資訊,“但是具體的冷空氣過境資訊沒有。”

當然,據此我們判定這樣一起造成多人遇難的慘劇源於“天災”未免太過武斷。在此次事件中,賽事區域的天氣預報是否到位?突然發生極端天氣的原因是什麼?為賽事的氣象服務是否存在人為判斷失誤,是人們心中的第一個疑問,需要進一步調查。

有專業人士表示,山地馬拉松不同於城市馬拉松,需要穿樹林、爬野坡、過小河,沿途不太容易設定較多的醫療救護點。急救車也很難駛往現場,往往需要專業的救援人員徒步進入,採取救護措施。這樣的說法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救助過程相對艱難。但人們不禁要問,馬拉松賽事本就是對身體極限的挑戰,越野馬拉松更是對身體機能的挑戰,心臟病等突發情況絕非小機率事件,需要有精心準備醫療預案。為何極端天氣發生,甚至有參賽選手求救,救援依然進展緩慢?主辦方是否有針對極端天氣的預案?相關預案是否足以應對這樣的突發情況?

近年來,馬拉松賽事在我國日漸紅火,這對於提升民眾的健康意識,乃至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然而許多賽事在組織層面尚缺經驗。這一次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發生的慘劇再次提醒我們,賽事組織百密一疏,必須拿出十足的責任心和專業性來。否則,刺激有餘而安全保障不足的比賽,就極有可能變成一場生死由命的“荒野求生”。

面對慘劇,有網友直言“敬畏自然”,但更應強調“敬畏生命”。在人們生活日漸殷實並對生命健康和精神生活有更高追求的今天,相關體育賽事要牢牢繃緊安全這根弦,生命有保障,健康才有依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也才有實現的可能。

(文丨王健)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69 字。

轉載請註明: 熱評丨山地馬拉松怎就成了“荒野求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