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國際象棋的人

新華社客戶端濟南11月24日電(記者 陳灝)“國王不能輕易走到危險的地方哦!”“被將軍了?馬是不是可以過來擋一下”……暖陽照耀的棋室裡,一名教練穿行在棋臺間,不時點撥一下正在對戰的小棋手們。

“播種”國際象棋的人

在位於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的聊城市國際象棋訓練基地,幾十名小棋手週末來上課。教練王廣麗告訴記者,他們大多數是一年級學生,今年暑假才開始接受培訓。“上手”時間不長,但大家已經能夠正確對待輸贏,輸棋了不再哭鼻子。

國際象棋早在1956年就被我國列入正式體育比賽專案,但一直都是知道的人多、下棋的人少;聊城市地處魯西北,是山東省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但這樣一個“冷門”的體育專案,在這樣一個偏僻的地區,16年來被推廣到了200多所學校和幼兒園,逾30萬人接受過國際象棋教育,接受系統性培訓的兒童近年來穩定在年均5000人左右。

這一成果,與東昌府區國際象棋協會會長王傑的堅持和努力密不可分。

王傑初中畢業後,經親戚介紹前往北京一家國際象棋俱樂部打工,隨一名國象大師學棋。2003年,他考上中專回到東昌府區。畢業前的社會實踐期間,他開始指導當地的孩子下國際象棋。

“在那個年代,聊城還是國際象棋的荒漠。”王傑說,他最早的3個學生都是老師介紹而來,上課地點就是學校教室。

2006年,王傑中專畢業,他將未來寄託在了國際象棋教育上。“國際象棋都是從小孩開始教的,所以我先到學校免費開課,吸引有興趣的孩子接受進一步的培訓。”王傑說,他騎著30元錢買來的二手腳踏車,一家家幼兒園、一所所學校去做工作,常常被拒之門外。“那時候大家都不瞭解國際象棋,而且社會機構到學校開課也並不容易。”

萬事開頭難。最困頓的時候,他連房子都租不起,在一名家長免費提供的房子裡住了兩三年。但王傑說,他始終相信國際象棋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也相信自己從幼兒園和學校開始推廣的路子是對的。他說:“下棋能培養孩子的定力,輸了也是挫折教育,會促進孩子的心智成熟。”

王傑至今保留著2007年他帶學生到濟南參加比賽的照片,那是他的國際象棋俱樂部第一次“出征”。比賽成績不理想,但讓他驕傲的是,這批15名孩子有的學棋超過十年、至今還經常在網上下棋,而且其中多人考上了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知名高校。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普及,特色課程的開發受到學校的重視和家長的歡迎。國際象棋的立體棋子容易吸引兒童的優勢凸顯出來,王傑也引入“真人棋子”等趣味性強的玩法,和他聯合開課的學校也逐漸多了起來。

不溫不火的“打基礎”延續了10年,王傑的國際象棋推廣工作終於迎來轉折點。

當時,他已經將國際象棋運動普及到30多所學校。恰逢東昌府區承辦全國國際象棋棋協大師賽,當地政府部門也瞭解到國際象棋教育在這裡已經初具規模。2016年9月,東昌府區體育局和教育局聯合發文,明確支援國際象棋進校園。有了政府搭臺,王傑一口氣買了一萬副國際象棋送進100所小學,國際象棋在東昌府區的推廣明顯提速。

東昌府區體育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戰書理介紹,依託王傑創辦的王冠國際象棋俱樂部,如今東昌府區已經有80多名專職國際象棋教師,國際象棋教育覆蓋了從幼兒園到高校的全階段,一批學校將其列入校本課程或體育特色課。他說:“每年這些學校會舉辦校級賽事,上千名學生在操場上同臺競技,場面非常壯觀。”

目前,東昌府區已經形成了從國際象棋興趣普及、業餘訓練、專業訓練和競賽型選手培育的梯度培養體系,並加速輻射聊城其他區縣;聊城市建立了從校級、區級到市級的賽事層次,銜接省級和國家級比賽。全市目前中國國際象棋棋協大師89人、候補大師109人,培養了國少隊隊員1人、山東省隊隊員2人。剛結束不久的2021世界殘疾人國際象棋錦標賽上,代表我國首次出戰的4名棋手,有3人來自東昌府區。

依託良好的國際象棋運動普及基礎,2016年以來,東昌府區先後承辦了多屆全國國際象棋棋協大師賽,以及中國國家隊與“一帶一路”世界聯隊國際象棋對抗賽、全國國際象棋青少年錦標賽等國際級和國家級賽事,被中國國際象棋協會授予“國際象棋之鄉”“全國國際象棋優秀賽區”稱號。

“播種”國際象棋的人

“現在聊城市已經從國際象棋的‘荒漠’變成‘綠洲’。”王傑說,當地的國際象棋教育已經形成系統,在良好的社會氛圍和政府部門的扶持下,即使他這個“拓荒者”現在就退休,這裡的國際象棋教育也能自主持續發展下去。(完)

來源:新華社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77 字。

轉載請註明: “播種”國際象棋的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