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場辦奧運,影響有多大?外媒:沒有觀眾的比賽,顯然已不一樣

空場辦奧運,影響有多大?外媒:沒有觀眾的比賽,顯然已不一樣

【環球時報赴日本特派記者 周洋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晴】空蕩蕩的觀眾席、擴音器播放的歡呼聲和掌聲——這些細節提醒著所有人,東京奧運會是如此特殊的一屆。2日,美聯社發文直指,體育賽事的本質就是“表演”,因此即便東京奧組委主席橋本聖子此前堅稱因疫情空場舉辦的本屆奧運會保留了“奧林匹克的本質”,但沒有觀眾的比賽,顯然已經不一樣。

官員記者來湊數

“拳擊賽場上為本國運動員擊鼓助威的烏茲別克代表團成員,乒乓球賽場上搖旗吶喊、讓身旁日本媒體感到‘有客場氛圍’的中國代表團成員和記者們……在沒有觀眾的東京奧運會賽場上,各國代表團正在努力製造聲響。”路透社報道稱,空場並不意味著一片寂靜。《環球時報》記者則發現,由於露天場地空曠,相關人員的加油聲、助威聲顯得更清晰,再加上這些人都是場上選手相熟的隊友或工作人員,現場氛圍儼然從“萬人演唱會”變成“迷你見面會”。

另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本屆奧運會賽場上也有人為製造的“觀眾效果”。在此前美國男籃與伊朗男籃、日本壘球隊與澳大利亞壘球隊的比賽中,埼玉超級競技場和福島吾妻棒球場都透過廣播播放了錄好的觀眾助威聲。

主辦方還會透過燈光秀等形式為運動員打氣。蘇炳添在100米決賽後就曾表示,“這種燈光秀確實讓自己的腎上腺素得到一個很好的刺激”。

有人歡喜有人憂

不過,有些運動員並不喜歡這樣刻意製造的現場感。有日本運動員對《日本經濟新聞》直言,場館播放的助威聲聽起來像噪音,“還以為是直升機的聲音”。另據美國《赫芬郵報》報道,該國佐治亞理工研究所心理學教授沃克認為,這些“助威聲”會讓一些選手更興奮,但也會讓部分運動員分神。

無論如何,相比往屆奧運會,沒有觀眾的東京奧運會顯然“更安靜”。對於這樣的環境,自然有人歡喜有人憂。運動心理學專家基爾茨對《赫芬郵報》說,在爆滿的體育館內,觀眾往往偏向為頂尖選手助威,空場辦賽無疑讓實力相對較弱的運動員受益。而許多運動員是“天生的表演者”,他們更難適應空場環境,比如塞爾維亞網球天王德約科維奇在上月初贏得溫網冠軍後表示,觀眾的吶喊是他重要的動力。但在空場的東京,他半決賽不敵德國的小茲維列夫,失去衝擊“年度金滿貫”的機會。

《赫芬郵報》稱,也有運動員享受這樣的安靜,美國男子體操選手維斯庫斯直言,在東京的參賽經歷讓他感到親切,“就像在訓練館裡訓練一樣熟悉”。

不能像情景喜劇那樣了

美聯社2日稱,從經濟角度看,奧運會最在乎的已不是現場觀眾。國際奧委會75%的收入來自轉播權分銷,如果東京奧運會取消,國際奧委會將損失30億至40億美元。這說明,奧運會更多是為那些不能到現場的觀眾舉辦的。

對於一些電視觀眾來說,更安靜的東京奧運會讓他們有了難得的觀賽體驗,比如聽到賽場上運動員的對話。不過,美聯社分析說,美國電視媒體在轉播東京奧運會時,就無法像情景喜劇那樣,藉助現場觀眾的情緒感染電視觀眾。當鏡頭掃過空蕩蕩的場館時,即使特別設計的座椅顏色讓上面看上去像是坐著觀眾,但那些只有觀眾真正能提供的東西,毫無疑問不在了。

作者:周洋  劉晴

來源:環球時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60 字。

轉載請註明: 空場辦奧運,影響有多大?外媒:沒有觀眾的比賽,顯然已不一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