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正在練習打乒乓球。 孫婷婷 攝
中新網濟南10月30日電 題:“90後”獨臂退役女運動員帶乒乓球看世界 詮釋公益人生
作者 孫婷婷 楊飛
“我一直以為,自己的胳膊會像壁虎的尾巴一樣,還會再長出來的。”13日,在位於山東濟南的劉旭乒乓球俱樂部內,“90後”劉旭正和球館內的教練切磋球技。自2015年退役以來,劉旭帶上球拍,隻身一人來到濟南,開辦球館普及專業的乒乓球訓練知識,以球會友,在強身健體的同時,讓乒乓球這項體育運動受到更多人喜歡。
劉旭與球館內小朋友的合影。 劉旭提供
記者當天在俱樂部內看到,12張乒乓球檯乾淨整潔地有序排列。在球館一側的牆壁上,是一張畫有2個乒乓球拍的巨幅海報,海報上留有簽名。球館另一側的牆壁上,是劉旭此前參加全國殘疾人乒乓球錦標賽、亞運會等比賽時的照片。
劉旭右手臂受傷,打乒乓球時,她只能單手發球。 孫婷婷 攝
“我出門經常只帶一個揹包,包中只有乒乓球和球拍,走到哪裡,都能跟人‘打’起來。”劉旭告訴記者,她5歲時,因一次意外,被水稻脫粒機絞傷了右臂。胳膊受傷後,媽媽鼓勵她學習打乒乓球,能有一技之長。
右臂受傷後,劉旭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事情都靠左手完成。劉旭媽媽將8歲的她帶到乒乓球館後,很多小朋友質疑“你只有一隻手還來打球”,親戚朋友也會心疼。劉旭胳膊受傷後,平衡性差,走路會經常摔倒,特別是打球跑動過程中,穩定性更差。“我堅信,在多付出的情況下,就有超越的機會。我只有一隻手,為了提高技術水平,別人休息時,我加練。別人練習10盆球,我練習100盆。”
劉旭右手臂受傷,打乒乓球時,她只能單手發球。 孫婷婷 攝
“生活中也會遇到一些難事,但總有人搭把手。雖然我這隻胳膊受傷,反而得到千千萬萬雙手的幫助。”劉旭告訴記者,她2004年第一次到山東濟南集訓時,曾爬過千佛山,得到過很多濟南人的幫助。在她退役後,便選擇來到濟南創業。“我不想僅侷限於上班,還是想把我的乒乓球技能教授給更多人。而且,我也很想透過打乒乓球,看看外面的世界。”
“90後”劉旭正和球館內的教練切磋球技。 孫婷婷 攝
劉旭2015年10月來到濟南開辦乒乓球俱樂部,直到2016年5月份,才迎來了第一名小學員。“我在爬千佛山時認識了一位朋友,小學員就是這位朋友的孩子。”劉旭說,她目前總共開了5家球館,琢磨出一套乒乓球教學的方案。其中,有一個面積5000平方米的綜合體育館,包括籃球、乒乓球、瑜伽、小輪車等多個運動專案。“全民健身時代,民眾可以嘗試涉獵多項運動,每一項運動的體驗感是不一樣的。”
“90後”劉旭正和球館內的教練切磋球技。 孫婷婷 攝
作為一個運動推廣者,劉旭還帶領她的教練團隊走進7所校園,公益做乒乓球訓練。“我還沒有退役時,就去中小學給學生做勵志演講,那時候沒有教打球,只是講自身的經歷。”劉旭說,在一次演講時,有一位學生問她是否可以到學校教學生打乒乓球。“有一些校園,設施不是很完善。我就採購乒乓球檯、乒乓球拍、乒乓球架等器材,捐贈給學校。這些都是公益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們接觸到正規專業的訓練。”
作為2歲孩子的媽媽,劉旭在教授打乒乓球的過程中,更注重培養學生陽光燦爛明亮的心智。“有很多學生認為打乒乓球可以為自己的學業加分,就很功利地去練習。其實,體育運動最重要的還是能讓人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在她看來,乒乓球的生命力很長,一個人可以從4歲打起,學到這項技能,便能打一生,是可以為整個人生“加分”。
劉旭與球館內小朋友的合影。 劉旭提供
“打球是一種綻放。我很熱愛乒乓球,很喜歡打球。如果有機會,我還想衝擊一下奧運會,站在更高的舞臺上。”劉旭說,未來,她希望和更多人一起普及乒乓球,讓更多人瞭解乒乓球。“乒乓球是一個互動性的專案,不論是對家庭關係還是工作關係中,它都能成為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讓大家更融洽相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