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8月28日電題:主帥解密“國乒為什麼強”(下)
新華社記者張寒、蘇斌
(小標題)老“王者”也有新“武器”
李隼用“目標堅定,如履薄冰”來概括東京奧運週期。堅定的目標當然是到東京奧運賽場升國旗奏國歌,“如履薄冰”則不是懼怕誰,“其實我們一直擔心的是自己有沒有做好每一天”。
抱著這樣的信念,數十年長盛不衰的國乒也在與時俱進,積極擁抱新科技。據教練組介紹,國乒自2019年開始建設自己的大資料平臺,大致包括三個部分的功能:比賽資料採集,精確到運動員每一次擊球的技術、位置、落點和效果等;技戰術智慧分析,包括常規資料以及資料探勘模型和博弈模型等;透過平板電腦應用軟體進行遠端展示,可以選擇多個分析指標逐個細緻地觀察對手的技戰術影片。
目前,國乒大資料平臺有自2017年以來重要的國際比賽影片8000多場,對主要對手的800多場比賽做了精細的分析。像“人間止藤片”孫穎莎對戰日本頂尖選手伊藤美誠的教科書式勝利,背後就有國乒大資料平臺對兩年零8個月間女乒6名主力與之交手的24場比賽的窮盡式分析,甚至還建立了針對伊藤美誠技術與落點組合的博弈矩陣模型,找到比賽效益最大化的戰術策略。
東京奧運會期間,教練員、運動員也與科研團隊密切配合,及時、動態地掌握對手的技戰術變化。
另外在裝置輔助方面,國乒在出發東京之前的半年內,針對每名主力隊員的個性化需求,採購了一批體能訓練裝備和高壓氧艙、鐳射治療儀等針對傷病康復和狀態恢復的醫療裝置,用更科學的手段保障訓練、護航比賽。
不過秦志戩和李隼都說,“黑科技”再高超也只能給實戰“打輔助”,取得勝利最終靠的是人;而對於國乒奧運陣容而言,自律不過是成功者的自覺。
(小標題)走下領獎臺 從頭開始
國乒有句老話,每到奧運年都要講一遍,叫做“走下領獎臺,一切從零開始。”
8月8號從東京回國的國乒奧運團隊,在經歷21天的隔離之後,馬上就要回到日常的訓練節奏了。這段時間,他們誰都沒閒著——運動員紛紛交出隔離“作業”:用彈力帶等簡單的健身器材練體能、練核心,保持狀態和手感;有勤於文字的,從進隔離房間的第一天就已經開始著手寫東京奧運會總結;有的人看技術錄影,看自己贏的比賽增強信心,看自己輸的比賽查詢漏洞,甚至看古早的前人比賽,惡補“歷史知識”的同時,也觀察前輩們的表情和狀態,分析勝負的根由。
教練們就更忙了,光劉國樑召集的討論會就有三四次,嚴明紀律,保持清醒,也謀劃未來。
“女隊這次比較好的是在東京完成了新老交替,但接下來我們更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年紀輕輕已經是奧運冠軍,如何面對鮮花和掌聲、榮譽和待遇,如何謀劃自己今後的發展,是她們必須及時把握,也是我們必須正確引導的方向。”李隼說。
“未來,我想還是要堅持中國乒乓球隊的光榮傳統,吸取過去成功的經驗,延續隊內良性競爭,為完成好巴黎奧運會的任務開一個好頭。還要給更多年輕隊員展示自己的機會,使整個隊伍更加充滿活力。”他繼續說,“巴黎週期的新徵程,已經開始了。”
使隊伍更加年輕化也是秦志戩著重考慮的內容。他告訴記者,結束防疫隔離後,隊員們將各自回到地方隊,進入全運會日程,之後乒協計劃在10月上中旬組織賽會制的俱樂部比賽。
“這個比賽必須打,否則對俱樂部生存和年輕隊員的培養都不利,畢竟奧運會總共沒幾個人打,歇太久怕他們鬆懈了。特別是現在疫情,國際上沒什麼比賽,我們自己辦的比賽就必須要著眼於培養年輕人。”秦志戩說。
10月中旬打完俱樂部比賽,國家隊就又要集結了,準備用一個月的時間備戰11月的休斯敦世乒賽。看著這份緊鑼密鼓的行程單,連記者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新的奧運週期已經開始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