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9月5日電 題:為了飛翔的翅膀——東京殘奧會綜述
新華社記者韋驊、王亞光、李浩
還記得東京殘奧會開幕式的主角,那架單翼小飛機嗎?這架因只有一隻翅膀而一度失去信心的小飛機,在朋友的鼓勵下,重拾勇氣,在東京新國立競技場和夢想一起再次飛翔。
人可以有殘缺的身體,但不會有殘缺的生命。“我們擁有翅膀”這一理念在過去12天裡得到最佳詮釋。來自全球162個代表團的4400多名運動員在殘奧會上用拼搏實現夢想,用堅持重新定義可能,書寫了自強不息、砥礪奮進的動人篇章。
如今,殘奧火炬緩緩熄滅,但張開的翅膀不會凋零,騰飛的夢想永不落幕。
(小標題)東京逐夢
經過12個日日夜夜,中國隊拿下96金60銀51銅,連續第五次實現金牌榜、獎牌榜“雙第一”,中國選手打破多項世界紀錄,女子輪椅籃球隊實現歷史性突破。中國殘奧健兒克服了東京殘奧會延期一年的種種變數,用精彩的表現詮釋了體育精神,把中國殘疾人頑強、自信、陽光的形象展示給世界,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殘奧會是一個把不可能變為可能的賽場。腿殘疾了,還能跑嗎?拿下東京殘奧會中國隊田徑首金的周霞告訴你,不僅能跑,還能跑得很快。這位因腦部受損導致左腿左手肌肉萎縮的短跑選手在女子100米和200米T35級專案上均打破世界紀錄,再次上演了她在里約殘奧會上兩破世界紀錄的壯舉。
“我就是我自己的偶像。”周霞說。在這個賽場上,她一直在跟自己比,一直在超越自己。
但超越的背後是艱苦的訓練和長期的堅持。長期風吹日曬,讓周霞的膚色變得黝黑。經常在外訓練讓她多年未回老家,平時與家人只能透過電話、微信交流……
經歷“重賽風波”的視障運動員馬佳也實現了自我突破。8月27日晚,女子自由泳50米S11級決賽,馬佳以打破世界紀錄的成績奪冠。但賽後有選手提出申訴,國際殘奧委會決定該項比賽於兩天後重賽。
重賽就重賽,馬佳依然快!她在重賽中再次打破了世界紀錄,而且比第一次比賽的成績還要快!中國殘疾人運動員尊重了規則,賽出了風格,也贏得了掌聲。
年齡大了,還能參加殘奧會嗎?56歲的輪椅乒乓球運動員趙平告訴你:能!他是本屆殘奧會中國代表團年齡最大的選手,30多歲時遭遇事故導致高位截癱,但他沒有放棄人生,而是選擇重新出發去做一名乒乓球運動員。2008年,43歲的趙平第一次參加殘奧會,單打獲得第11名,團體獲得第三名。繼續訓練,終於,他在倫敦和里約殘奧會上都拿到了金牌。
本屆殘奧會,面對小自己20歲甚至30歲的對手,他依然在小組賽和16強賽中保持全勝。他說,我站在這裡,就是告訴其他人:“如果我可以,其他人一定行。”
此外,在球類專案中,中國男子盲人門球隊摘得銀牌,這是自2008年北京殘奧會奪金以來,中國隊再度登上領獎臺。13年的刻苦訓練,在東京開花結果。
在乒乓球隊裡,茅經典和黃文娟既是搭檔也是對手。16歲的“單腿女孩”黃文娟是乒乓球隊裡年齡最小的隊員,第一次參加殘奧會。女子團體6-8級決賽首局雙打由黃文娟和茅經典搭檔出戰。比賽前,黃文娟有些緊張,雙手冰涼,茅經典看到後,握著黃文娟的手說:“別怕,你把球接上臺就行,下一板有我。”
“她就像我姐姐一樣,安慰我,提醒我,給了我很大幫助。”黃文娟說。
但在單打賽場上,她們又是對手。在女子單打8級決賽中,茅經典以3:1戰勝黃文娟奪冠。“這個小姑娘遲早會把我‘拍在沙灘上的’,這就是中國隊的傳承。”26歲的茅經典說。
東京殘奧會,中國代表團實現了成績和精神上的“雙豐收”,運動員們突破自我、頑強拼搏、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不僅激勵著無數殘疾人勇往直前,融入社會,也震撼著健全人的心靈。
(小標題)世間有愛
殘奧會的最美風景不止在體育競技場上,更在賽場外。
是對手,也是朋友。
站上領獎臺,是每位殘奧運動員的夢想,但上一刻的對手也是下一刻的朋友。
時間回到8月25日,江蘇姑娘邊靜在女子佩劍個人A級決賽中擊敗喬治亞選手妮諾奪冠。賽後,邊靜主動來到妮諾身後,幫助她推著輪椅退場,而妮諾也回身親暱地抱住邊靜,成為殘奧賽場暖心一幕。
在邊靜看來,這只是“一件應該做的小事”。她說,她和妮諾早已在賽場相識,“大家見面都會微笑打招呼,她當時對我說謝謝,然後我們相互祝賀”。
是默契,也是信任。
盲人運動員如何奔跑?劉翠青與領跑員徐冬林給出了答案。二人原本相隔千里,互不相識,但一條引跑繩讓他們的命運交織在了一起。透過這條長約10釐米的引跑繩,劉翠青把握著比賽節奏,而徐冬林,就是她的“眼睛”。
徐冬林說,兩人的配合,最需要克服的就是信任。因為劉翠青的視力問題,要有充分信任的領跑員才敢奔跑。長達八年的配合,劉翠青和徐冬林已經達成了無聲的默契,徐冬林只要拿捏一下繩子,劉翠青就能心領神會。
二人互相信任,也互相成就。在徐冬林這位最合適搭檔的陪伴下,劉翠青在田徑的道路上跑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而如果沒有劉翠青,可能徐冬林這輩子都難以站上奧運賽場。
“我幫助她實現了夢想,她也延續了我的夢想。否則我要想站上奧運的舞臺會特別困難,我真的很感謝她。”徐冬林說。
是尊重,也被尊重,而尊重有時就在舉手投足之間。
8月27日,在女子50米蝶泳S5級決賽中,中國選手盧冬以39秒54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成功摘金。領獎臺上,幼年在事故中失去雙臂的盧冬只能用下巴和肩膀夾著花束,單腿下蹲,讓自己與其他兩位坐在輪椅上的運動員處於同一高度合影。這一幕令人動容,成為本屆殘奧會最美好的記憶之一;這一蹲彰顯格局,既是盧冬對其他運動員的尊重,也是對奧林匹克精神的最好詮釋。
人們崇尚奧林匹克精神,正是因為奧林匹克精神不只是關乎競技。賽場上,殘奧健兒們頑強拼搏,不斷超越自我;賽場下,他們擁抱彼此,向前輩致敬,為奮進者喝彩。同為競技體育選手,他們理解彼此,深深知道在沒有掌聲和歡呼的訓練場上,有多少不為人知的汗水和淚水。殘奧會上,溫暖的場景不斷上演,運動員們見證、成就、祝福彼此的成長,是心心相印的共情,也是對體育精神跨越國界的傳承。
(小標題)精神延續
奧林匹克精神擁有鼓舞人心的力量,能夠超越時間、國籍、種族、性別和身體條件等諸多限制,歷久彌新、生生不息,根源就在於人們對於守望夢想、超越自我的不懈追求。
67歲的斯洛維尼亞射擊運動員弗蘭克·平特是第八次參加殘奧會,也是本屆殘奧會年齡最大的選手;48歲的埃及無臂運動員易卜拉欣·哈馬託是本屆殘奧會上唯一用嘴咬著球拍打乒乓球的運動員;38歲的“媽媽級”選手、已征戰了五屆殘奧會的中國女子鐵餅運動員楊月說,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就會一直練下去……韶華易逝,許多老將難復當年勇,縱然鎩羽而歸,但他們的堅守,突破自我、執著不屈的精神卻似明燈,指引著後來人。
年僅14歲的庫昆達克韋是本屆殘奧會最年輕的運動員。在這裡,她與她的偶像們——紐西蘭游泳選手索菲·帕斯科和愛爾蘭選手埃倫·基恩一起競賽,“這給了我一個願景,長大後我想成為像她們一樣的人”。
在舉重女子67公斤級決賽中,30歲的中國姑娘譚玉嬌戰勝自己的偶像、埃及名將法特瑪·奧馬爾。譚玉嬌說:“能夠跟自己的偶像同臺,對我來說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激勵,讓我更有動力去做更好的自己。”
在新星與老將同臺比拼的過程中,奧林匹克精神代代相傳。時間會流逝,生命會老去,但奧林匹克精神永葆生機。
曼德拉曾說,體育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你我的生活。此時,人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體育和奧林匹克精神的溫暖力量——帶給人們健全的心智、健康的體魄以及戰勝困境、走出疫情陰霾的信心和決心。
今晚,東京殘奧會火炬已經緩緩熄滅。再過半年,北京冬殘奧會火炬將在長城腳下點燃。全球的冰雪殘疾人運動員將匯聚北京,在“精神寓於運動”的殘奧會格言激勵下,用汗水、勇氣、堅持譜寫運動的精彩!(參與記者:王子江、劉金輝、劉揚濤、趙建通)(完)